摘要:江淹的《別賦》是中國古代辭賦史上的傳世之作,更是離別題材作品中難以磨滅的經(jīng)典。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兩方面都具有非凡的審美價值。本文以感性而細膩的筆墨,按照文本的邏輯順序,從情景交融、典故化用和語言風(fēng)格三個角度,對《別賦》進行了精而細的鑒賞,滲透了作者較為獨特的思考與感悟。
關(guān)鍵詞:《別賦》 江淹 情景相生 典故運用 語言形式
南朝江淹的《別賦》是中國古典辭賦史上的曠世名篇。它以精致奇巧的構(gòu)思和酣暢動人的筆墨,匯千種別愁于一端,感人間離亂于當時,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了離人惜別、神傷淚下的萬般情狀,表達了對無情際遇下生命群體的真摯同情和深切哀憫,洋溢著令人蕩氣回腸的悲劇美。千年之下,依舊銷魂蝕骨、驚心動魄。后世以“離別”為主題的諸多吟詠,多取法于江淹的《別賦》,可見其超越時空的偉大的藝術(shù)生命力。
作者在賦中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開篇,其悲愴浩蕩之勢,如江潮滾滾,漫歸崖底;其辛酸凄涼之意,又如疾風(fēng)驟起,木葉紛紛。此一聲慨然長嘆,可謂提綱挈領(lǐng),先聲奪人,折心酥骨,語重千鈞。后來的詩詞在起調(diào)時常見這樣的直抒胸臆句,像李白于《蜀道難》中的“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像溫庭筠在《夢江南》(其一)中的“千萬恨,恨極在天涯”,皆屬此例。其藝術(shù)效果就在于,能夠使作者內(nèi)心那種郁積已久、奔騰待發(fā)的激烈感情一瀉千里、直抵人心,于開腔吟詠的瞬間即對讀者產(chǎn)生一種無可抵擋的靈魂沖擊力和征服力,使其能調(diào)動起全部的生命體驗與之曠然相感,從而在相隔的時空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緊接著,作者先用“況秦吳兮絕國,復(fù)燕宋兮千里”在空間上宕開一筆,著意表現(xiàn)離別之人在地理上的遙遙相對、縱橫難及,后用“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fēng)兮暫起”于時間上突出時令,注重抒寫其身處欣欣向榮或慘淡蕭颯之自然景色中的悲痛欲絕之情,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離別的主角,“是以行子斷腸,百感凄惻”,承前啟后,銜接得當。
接下來,他分別選取了“風(fēng)”“云”“舟”“車”“棹”“馬”等與離別相關(guān)的意象,鋪設(shè)了一種晦暗、沉重、凄愴、悲傷的情境。他先是從大處落墨,“風(fēng)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寫呼嘯凜冽的北風(fēng)灌耳而來,天上濃云翻滾,色調(diào)不明,暗示了前路的茫茫渺渺和艱險難測,襯托了即將遠行的游子凄惶不定、憂愁百結(jié)的心情。其中的“蕭蕭”和“漫漫”兩個疊音詞渲染并強化了此處冷暗的天色和波動的情緒;而后,他又從細節(jié)處下筆,“舟凝滯于水濱,車逶迤于山側(cè),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寫一葉行舟彎在近岸淺水處,欲行不行,車子在山路間搖搖晃晃,馬發(fā)出凄哀的嘶鳴。這里的“凝滯”“逶迤”和“容與”都表現(xiàn)出靜止與緩慢的情態(tài),暗襯著行客于背井離鄉(xiāng)之際欲舍難離、柔腸百轉(zhuǎn)的痛苦心情,而“寒鳴”則更是鮮明地染上了人的色彩,馬聲寒,人心更寒,物與人相惜相感,景與情互融互生,徐徐鋪展了一幅令人動容的離人待行圖。
眼下行客是“袖掩金樽、橫淚沾軾”,那么家中之人呢?作者于此從對面捉筆,另換一番色調(diào),開始寫“居人”,“居人愁臥,倪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巡曾楹而空掩,撫錦幕以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這些留在故園的人們,情不由己,別緒難平,只好徒抱著滿懷哀愁,憑倚睡塌,整日里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心結(jié)萬千,惆悵難表。他們眼看著日影西沉,在粉墻上抹下金彩;眼看著月華初上,在窗格問流瀉熒光;眼看著嬌蘭在冰露中忍受寒氣的折磨,眼看著青樹在冷霜里飽經(jīng)凍日的摧傷。他們被回憶牽扯著,悲哀地走下床來,四顧尋覓。只見曾經(jīng)住過的屋子,門寂靜地空掩著,輕撫華麗的簾帳,手底卻絲絲生涼。他們想此刻困眠中的游子一定是懷戀舊鄉(xiāng)、一步一望,孤單的夢魂不知往何處飄揚。作者在此番脈脈含情的鋪敘中,處處體現(xiàn)著構(gòu)思的精巧。其摹人情態(tài),可謂一句濃于一句、一層深比一層?!俺钆P”句是總寫居人寂寞冷清的處境;“日下”句是暗示其孤坐的時間之久、相思的情意之深;“見紅蘭”句是借親人憐花惜木的心理來寫其幽苦獨居之下敏銳而易感的內(nèi)心,一“受”一“罹”兩個具有被動意味的詞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其極端無奈和沉痛的感情;“巡曾楹”句則是以居人四顧徘徊、觸物生情的行為來表現(xiàn)他們陷入思念與感傷中的萬般哀怨,一“空”一“虛”二字,更突出了其欲求慰藉而不得的徒勞之感;而本段以“夢”“魂”之境結(jié)尾,則深刻地體現(xiàn)出了居人繾綣而深、哀極似癡的惦念與牽掛。
《別賦》的首段正是以這種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行客思歸與居人念遠相交織的表現(xiàn)手法,總寫世間別離之情,為全篇奠定了哀傷的主調(diào),為后文形成了抒情的基礎(chǔ)。接著,作者由此生發(fā),以“別雖一緒,事乃萬族”總括,酣暢淋漓又變換多致地鋪寫了達官貴人、豪俠劍客、從軍少年、宦者羈臣、恩愛夫妻、仙人道士、癡情兒女等多組人物別離的畫面,使“離愁別恨”的主題境界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普遍的人生,而此中包蘊的如江海般的滔滔離恨也隨之波瀾到了天地盡頭。
如果我們將《別賦》比作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那么它的首段則是這件工藝品的精致縮影。作者在第一段中所運用的各類的文學(xué)手法及所體現(xiàn)出的豐富的藝術(shù)特色,如情景的交融、典故的化用、辭采的斑斕、句式的錯落、聲韻的諧美,都在后文的鋪敘中紛紛再現(xiàn),且技巧翻新、韻味迭出,絲毫不給人以單調(diào)、繁復(fù)之感,江淹文筆之五色絢爛,果真令人嘆為觀止。
首先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這是貫穿于《別賦》始終的最鮮明的藝術(shù)手法,且作者慣于以樂景寫哀情,故能“一倍增其哀樂”。在繪景時,江淹能敏銳地篩選出某些極為恰當?shù)囊庀螅钇涔餐M合成一種廣闊深遠、感人至深的意境,從而將萬種離情千般別恨依依道來。如寫貴族分別時,他就先以高大的名馬、彩飾的雕車、悠揚的簫鼓、歌舞的美人有色有聲地展開鋪陳,后又以“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的夸張之辭加以渲染,寫盡了“名門望族,簇簇而來。城下錦繡滿眼、絲竹盈耳;帳中飛盞投觴、風(fēng)月融融”的光艷嫵媚之氣象和“王孫美飾,佳人麗服,珠光絢爛,香氣如熏,暮秋添色,春光多嬌,宴歌四起,魚馬皆驚”的華麗盛大之場面,將別前的小聚之樂推向了極致,這樣就為隨之而來的悲情的抒發(fā)做足了鋪墊。最后,當作者的筆鋒陡然一轉(zhuǎn),以沉重而凄涼的尾音,寫歌宴已罷,友人將行,“造分手而銜涕,咸寂寞而傷神”時,之前的熱鬧、隆重就與眼下的寂寥、空虛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種繁華歸于狼藉、有聲化入無聲的惆悵和行客與嘉賓心頭欲言又止、欲訴還休的悲傷遂得以寫人人心。
又如寫閨中少女送別遠征的愛人。作者一提筆即用“遼水無極,雁山參云”兩句來極言征途的遙遠、漫長與渾不可測,其陰暗的色調(diào)仿佛一攤冰冷的墨汁潑在紙上。一時間那關(guān)外孤城的凄風(fēng)冷月、飛沙滾石、金柝鐵甲、劍血刀霜便滾滾而動,迫近睫前,令人不寒而栗,恰如其分地襯托了從軍少年行將遠別、生死未卜的凄涼心境。接著,作者又將鏡頭瞬間拉回,眼底變換成一片春來江南的燦爛晴光,閨中微風(fēng)細細,陌上芳草依依,“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煜”,灼灼的紅日金光照眼,晶瑩的露珠映出萬物,微紅的晨靄在陽光底下飄忽若夢,草木上蒸騰的煙氣顯出醉人的青色。然而,在這一片柔美的春光里,卻是“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的凄慘景象。我們仿佛看見一位不勝嬌弱的閨中女兒,牽衣不舍、終而止步的痛苦情狀,她哀哀欲絕地攀著鮮艷的花枝,望著漸遠的愛人,淚下如雨,一點點濡濕了花瓣,浸透了羅裙。眼前的春色愈美,行子的離傷愈重,而閨人的心痛愈深。作者以樂寫哀,使離恨更加生動可感。
再如作者寫夫妻之別與戀人之別?!按簩m閑此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青兮晝不暮,冬紅凝兮夜何長”和“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锫度缰?,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也是用或明媚溫暖或凄涼幽冷的景色來展現(xiàn)時節(jié)的變換,以此襯托出思婦內(nèi)心深沉的哀愁和綿長的相思。苔色青青,明月瑩瑩,水波光轉(zhuǎn),玉露皎潔,一年年光陰流轉(zhuǎn),一歲歲人顏暗換,良辰美景,卻孑然獨身,青春正好,卻空自老去,怎能不令人黯然神傷?一番優(yōu)美的白描,曲折而細膩地展現(xiàn)了閨中人“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fù)年年”的悲傷境遇,難怪后世人評其有“淵涵不盡之致”。
其次是典故的運用。作者在濃墨重彩的描寫和委曲幽怨的抒情中,往往適時地插入某些精當契合的典故,這樣不僅以含蓄蘊藉的筆法深化了感情,而且使整篇賦文隱約透露出一種深邃、節(jié)制、典雅、厚重的美。作者的才力學(xué)識也于此可見一斑。如作者在寫貴族送別時,就以“東都餞行”和“金谷雅集”之故實,來比襯富貴之家送行場面的豪奢與壯觀,更添聲勢,更助氣象;又如在寫少年從軍之別時,他提筆便道“韓國趙廁,吳宮燕市”,以史上四位義薄云天的俠客聶政、豫讓、專諸、荊軻的典故,來造出一股縱橫天地的英雄氣,慷慨悲涼、沉雄激蕩,映襯了俠客鐘情重義、熱血熱腸、心念舊恩、視死如歸的大丈夫氣概,以史寫今,豪俠的形象便立即鮮明起來;再如作者寫兩組男女之別,一面是“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選擇竇滔妻蘇惠織回文詩相寄的典故來表現(xiàn)伉儷之間忠貞不移的情意和回環(huán)不盡的相思,寸心千結(jié),曲盡柔腸;一面是“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wèi)女,上宮陳娥”,化用《國風(fēng)》里鮮艷嫵媚的詩句來渲染春日的多情和少女的戀愛,爛漫喜人,一派天真。
此外,《別賦》的藝術(shù)美感還來源于其靈活多樣、富麗精工的語言形式。作為六朝駢賦的代表作,《別賦》以整齊的四六句式為主,又兼有自由活潑的五、七言句,節(jié)奏時舒時緩,文氣流暢自然,有一種玲瓏錯落之美,且能使抒情紆徐有致。如作者在寫羈臣宦者之別時,“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砂咔G兮贈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fù)怨兮遠山曲,去復(fù)去兮長河湄”,先是以四言句簡潔利落地交代了去國萬里,歸期難計的沉痛現(xiàn)實,又以五、六言的“兮”字句沉郁頓挫地寫出了親朋灑淚、秋寒乍起的送別場面,最后以纏綿悠遠的七言句收尾,抒寫了去程的山重水復(fù)、路遠山高,使行客心頭無涯的憾恨如煙波般浩渺升騰,彌漫天地。
同時,《別賦》中的語言特別講求對仗的工整和韻律的和諧。如作者寫仙道之人辭別人間,“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shù)既妙而猶學(xué),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游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整段瀟散飛揚、一韻到底,充滿了飄然欲仙之氣。其中動詞、名詞、介詞與量詞等一一相對,頗有詩歌的美感。
《別賦》的語言既沿襲了前代騷體賦和漢大賦錯彩鏤金的風(fēng)格,又體現(xiàn)著東漢以來抒情小賦自然清澈的氣質(zhì),語辭或風(fēng)流華艷,如“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煜”,或精麗典雅,如“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暫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或飛揚壯烈,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技血相視”“驅(qū)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或干凈洗練,如“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都各自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悲情,在內(nèi)容與形式方面均帶給人以豐富而直觀的藝術(shù)享受。
在賦文的結(jié)尾處,作者以“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與開頭的“黯然銷魂”一句遙相呼應(yīng),再次概括地寫出人間別離的幽怨與沉痛,使一排而下的洶涌感情于此萬水歸一。所謂抒情,則有回環(huán)往復(fù)之妙。之后,他擇用文學(xué)家王褒、楊雄、嚴安、徐樂之典,表達了亂世之下離人猶多而別愁難盡之意,“詎能驀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一聲悵問,不勝哀愁,使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余味悠長。
縱觀江淹的一生,他自幼聰穎,卻家貧喪父,不得已采薪侍母,四處流落。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朝,早年仕途坎坷,曾因諷諫建平王劉景素舉兵一事被貶為吳興令,處閩越之地前后達三年之久,內(nèi)心悒郁不平,愁懷難遣;再觀江淹所處的時代,也正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段漫長的動亂期,朝代更換頻仍,社會動蕩難安,戰(zhàn)爭連綿不斷,士子和百姓都被迫流離遷徙,一朝生離,往往再會無期。因此江淹的《別賦》是個人遭際與時代陰影的雙重投射,凝聚著他平生所見的萬般慘相,融會著他無限滄桑的生命體驗。所以,觸目所見,字字泣血,聲聲是淚,感人肺腑,搖蕩天地。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江淹的《別賦》專為“娛情”而作。他在《自序》一文中曾言:“……王遂不悟,乃憑怒而黜之,為建安吳興令。地在東南嶠外,閩越之舊境也。爰有碧山丹水,珍木靈草,皆淹平生所至愛,不覺行路之遠矣。山中無事,與道書為偶,乃悠然獨往,或日夕忘歸。放浪之際,頗著文章自娛。”亦可說通。
然而,無論江淹創(chuàng)作《別賦》的動機是什么,這篇名揚千古的賦作在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上都足以橫絕當時、沾溉后世。作者圍繞“離別”這一主題,所展示的取材的廣度與表現(xiàn)的深度,無疑使此文擁有了光彩照人、歷久彌新的魅力?!秳e賦》里的那種辭絕故鄉(xiāng)之怨、割舍所愛之悲、羈旅天涯之恨和幽幽惜別之傷,不僅是個人的,也是群體的,不僅是古典的,也是當下的,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人類的?;蚩芍^“以一人筆,為天下言,揮千重淚,達萬世情”。
作者:張桂銀,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2級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唐宋方向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