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摘 要]在剖析了《西方經濟學》多層次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實驗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對經濟學實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及其實現教學目標的路徑進行了分析,最后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設計了一節(jié)具體的經濟學實驗教學課,以期通過經濟學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能更好地實現《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教學 西方經濟學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7-0104-03
一、《西方經濟學》多層次教學目標及其對教學方法的要求
(一)《西方經濟學》的多層次教學目標
《西方經濟學》是教育部審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開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也是一門學以致用的課程?!段鞣浇洕鷮W》的教學目標具有多層次性:第一層次是知識目標,即要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第二層次是方法目標,即在第一層次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背后所體現出來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第三層次是能力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的要求
筆者分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西方經濟學》多層次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的要求。
從教師教授方法來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西方經濟學》的教授中就不能僅僅是將經濟學一些結論性的原理灌輸給學生們,而是應當在教學中通過情境設計幫助學生還原經濟學原理的形成過程。通過引導學生重新走一遍原理的形成路徑,讓學生逐漸掌握科學的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嚴謹的經濟學思維方式。
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中不應是被動地接受經濟學結論,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等方法去主動探究、自行發(fā)現和掌握相關的經濟學原理。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經濟學知識的活動,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會得到提高。[5]
那么,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從而實現多層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呢?筆者認為實驗教學方法正好符合這種要求。
二、實現《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方法—實驗教學
(一)實驗經濟學及經濟學實驗教學
長期以來,經濟學這門學科被認為是經驗科學。例如,薩繆爾森曾在《經濟學》中就寫道“一種發(fā)現經濟法則的可能的方法就是通過可控制的實驗,但不幸的是,經濟學家不容易控制這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無法進行類似化學家或生物學家所做的實驗”。[6]但這種看法已伴隨著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而得以改變。尤其是,當實驗經濟學的先驅者弗農·史密斯和丹尼爾·卡尼曼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后,經濟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7]
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為改革經濟學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條件。美國很多大學早已在實驗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引入了經濟學實驗教學方法,作為對傳統(tǒng)授課式教學的重要補充。我國對經濟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索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都逐步開始采用實驗教學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二)經濟學實驗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依據《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標和經濟學實驗教學的含義,筆者將經濟學實驗教學分為八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設置情境。教師設置相關的經濟活動情境,讓學生作為經濟主體參與模擬的經濟社會,并選擇相應的經濟活動;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現象。學生對模擬的經濟主體作出的選擇行為進行觀察;
第三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通過觀察模擬經濟社會中產生的經濟現象,學生發(fā)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提出假設。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所發(fā)現問題的解答提出猜想和假設。
第五環(huán)節(jié):邏輯推理。學生在已學過的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對提出的假設進行經濟學的分析。
第六環(huán)節(jié):驗證假設。通過邏輯推理環(huán)節(jié),如果發(fā)現假設不成立,則重回第四環(huán)節(jié)再次提出假設;如果發(fā)現假設成立,則進入第七環(huán)節(jié)。
第七環(huán)節(jié):得出實驗結果。學生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得出相應的經濟學結論,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獲得的結論。隨后,教師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和深化。
第八環(huán)節(jié):運用實驗結果。學生運用自己探究出來的經濟學結論進一步去解釋其他類似的經濟現象。
三、《西方經濟學》中一節(jié)具體的實驗教學設計
《西方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課堂實驗;二是借助于經濟學實驗教學軟件進行實驗。我們這里采取課堂實驗形式,以《西方經濟學》中“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為例,來說明如何開展經濟學實驗教學,以實現《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多層次目標。以下依次是每一個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設置模擬的舊車交易市場
交易環(huán)境:參與實驗的學生(如40人)分成兩組(每組20人),分別為舊車的買賣雙方,雙方分坐在教室左右兩側。班級的其他學生觀摩實驗并參與討論。
交易規(guī)則:實驗的交易雙方都被告知有兩類質量不同的舊車(其中10輛車為高質量的舊車,另外10輛車為低質量的舊車)和兩類舊車的市場價格(比如高質量舊車的市場均衡價格為6000元,低質量舊車的市場均衡價格為2000元)。但具體到每輛車的質量高低卻只有賣家自己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情境設置使得舊車市場中買賣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賣家掌握的信息比買家多。
交易流程:1.由教師將表明汽車質量優(yōu)劣的20張卡片及交易先后順序的卡片隨機發(fā)到每位賣方手中;2.采用買方報價的標簽價格制度,即買方分別同時在報價單上填寫購買一輛舊車的報價并交給教師,然后教師將買方的報價逐一公布在黑板上的價格公布欄里,以便讓每位賣者都及時了解報價情況;3.教師讓賣方按照先后順序,即先由拿1號卡片的賣方決定賣或不賣并選擇交易價格,然后是2號賣方做出選擇,依此類推直到20號賣方。在每對交易者達成交易后,賣方就將手中表明自己所賣車輛的質量信息卡片交給買方,買方可以由卡片上的信息獲知所買車輛的實際情況;4.舊車交易結束后,先讓達成交易的買方出示手中的質量信息卡片,讓實驗參與者及觀摩者了解實現交易的舊車信息;再讓沒有達成交易的賣方出示手中的質量信息卡片,讓大家了解沒有實現交易的舊車信息。
(二)學生觀察現象
通過觀察模擬的舊車交易市場,學生會看到達成交易的都是低質量的舊車,而高質量的舊車均沒有能夠達成交易。
(三)學生發(fā)現問題
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從已學過的經濟學知識中我們知道在市場機制的自發(fā)調節(jié)下,整個經濟可以達到一般均衡,導致資源配置實現帕累托的最優(yōu)狀態(tài)。那么,為什么在舊車交易實驗中,有買者愿意出高價購買好車,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卻并沒有將好車從賣者手中轉移到需要的買者手中呢?為什么會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呢?
(四)提出假設
學生通過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意識到市場經濟中通過價格的自發(fā)調節(jié)實現市場出清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完全信息”。而在此次舊車交易實驗中,由于具體每輛車的質量信息只有賣家自己知道,所以賣者掌握的信息比買者多,也就是說買賣雙方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于是學生會提出假設:是不是因為交易中沒有實現完全信息,賣方掌握的信息比買家多,才導致了這個市場失靈呢?
(五)邏輯推理
接下來,學生會進行邏輯推理,以此來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雖然買者知道兩類舊車的市場價格,但卻不知道具體每輛車的真實質量。由于買者不能確定交易舊車的質量優(yōu)劣情況,不能保證出高價6000元就一定能買到高質量的舊車,于是他們只愿意以平均質量的預期價格(比如4000元)購買舊車。但在此價格下,高于平均質量的高質量舊車賣者不愿意出售,而只有低于平均質量的車的賣者愿意出售。
(六)驗證假設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邏輯推理,學生會得出推理的結論:在模擬的舊車交易中最后成交的將會都是低質量的舊車,而高質量的舊車不會成交。學生發(fā)現根據自己在第四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假設,進行邏輯推理后得出的結論和實驗中觀察到的舊車交易結果是一致的。于是,學生可以確定所提出假設是正確的。于是,進入實驗的第七環(huán)節(jié)即得出實驗結果。
(七)得出實驗結果
學生經過觀察、發(fā)現、假設、推理和驗證等活動,最后得出舊車交易市場的實驗結果:在舊車交易市場中,由于舊車賣者掌握的信息比買者多,即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所以出現了舊車交易市場中只有低質量的舊車實現交易的現象。
(八)運用實驗結果
在得出實驗結果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實驗結果去分析其他市場,如保險市場、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經濟學實驗教學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的經濟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深刻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實現《西方經濟學》多層次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方法。當然,在我國高等學校中,經濟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才剛剛起步。如何進一步豐富經濟學實驗教學內容,完善經濟學實驗教學手段,以求更完美地實現《西方經濟學》教學目標,是經濟學實驗教學的探索方向。
[ 參 考 文 獻 ]
[1] 羅小芳.《西方經濟學》課程本科教學目的及其實現[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12):180-182.
[2] 郭家虎.關于西方經濟學若干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0,(1):187-189.
[3] 姚利民.高校教學方法研究述評[J].大學教育科學,2010,(1):20-29.
[4] 馬鳳岐,王偉廉.教學方法改革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國大學教學,2009(3):11-13.
[5] 鄧軍,李菊英等.淺論現代大學教學方法[J].大學教育科學,2007,(1):68-70.
[6] 唐雪峰.實驗經濟學研究方法探新[J].經濟評論,2006,(4):23-27.
[7] 金雪軍,楊曉蘭.實驗經濟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