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
摘 要: 汪曾祺是小城鎮(zhèn)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隊伍中頗具特色的一位,他將自己小說的大部分篇幅交給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地區(qū)的一方土地。如果我們從民間視閾來再次觀照汪曾祺的小城鎮(zhèn)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則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小說持有顯著的民間精神立場和價值取向,而自覺保持與政治權(quán)力話語及知識分子精英意識的距離;執(zhí)著地汲取與體現(xiàn)民間的文化精神;同時,對民間藝術(shù)形態(tài)也進行了吸納與融合,創(chuàng)作出了極具神韻的民間文本。
關(guān)鍵詞: 小城鎮(zhèn) 小說 民間性特征
小城鎮(zhèn)題材小說創(chuàng)作的繁榮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突出的文化現(xiàn)象。20世紀80年代,以小城記事來揭示民間世界的汪曾祺短篇小說系列,是這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在這些取材自高郵小城的作品中,民間社會與民間文化成為了“藝術(shù)的主要審美對象,反之,人物、環(huán)境、故事、情節(jié)倒退到了次要的位置”①。對民間文化的無間認同造就了汪曾祺小城鎮(zhèn)小說有別于其他作家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貌。
一、對主流價值取向的疏離與背叛
如果說,在魯迅等相當多小城作者的敘事立場上,“深刻”體現(xiàn)為站在知識分子的文化立場上對民間文化的藏污納垢性進行批判,那么,汪曾祺小說的“深刻”則反過來體現(xiàn)為一種對政治權(quán)力話語和知識分子精英意識的疏離。
汪曾祺的小說中往往表現(xiàn)出清醒的民間眼光和價值取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大淖記事》。在對大淖的民風民俗作了介紹以后,作者作了如下概括:“這里的顏色、聲音、氣味和街里不一樣。這里的人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風俗,他們的是非標準、倫理道德觀念和街里的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②。汪曾祺在這里“引入了一種獨特的民間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和‘街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構(gòu)成一種潛在的對抗”③。正是基于這種立場,汪曾祺對民間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了格外的寬容、尊重與認可,尤其是在對巧云與十一子愛情的處理上。巧云愛十一子卻遭劉號長強暴,這在其他作者筆下,不免要對劉號長的暴行進行一番渲染或控訴,以顯示巧云愛情的悲劇性。而汪曾祺卻沒有這樣,他對這件事的描寫極為平淡,只用一句話便輕輕帶過。因為,他要突出表現(xiàn)的是在民間特定的價值觀念的潛在影響下,人們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巧云的殘廢爹“只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鄰居們知道了,姑娘媳婦也不多加議論;而巧云也“沒有淌眼淚,更沒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而是想,“人生在世,總有這么一遭!只是為什么是這個人?真不該是這個人!她覺得對不起十一子,好像自己做錯了什么事。她非常失悔:沒有把自己給了十一子”④。在這段故事中,汪曾祺完全順應了民間的價值取向,對統(tǒng)治階級強加于民間的所謂傳統(tǒng)道德意識和知識分子的新文化道德意識都表現(xiàn)出了疏離的姿態(tài)。
在另一名篇《受戒》中,汪曾祺描述了一種完全世俗化的僧侶生活。也可以說,他將僧侶從神壇上解放出來,也將他們納入了五彩斑斕的民間生活中。他把“出家”叫作“當和尚”,和尚既可以殺生也可以娶老婆。所以,明海在當和尚的同時卻與小英子相愛,他的和尚生涯可以與其愛情發(fā)展并行不悖地向前推進。這在通常的意義上當然是非常荒謬的,但汪曾祺卻站在民間的立場上,寫出了他們愛情的美好。
實際上,在《大淖記事》和《受戒》中,俊男美女的相愛故事本不是新鮮的題材,而汪曾祺卻將其寫得格外出色,關(guān)鍵就在于他寫出了支配著他們感情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獨特的民間意識和觀念。而這種觀念在民間文學中是一種普遍的存在,比如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汪曾祺的小說,也正表現(xiàn)出了這種自覺的民間價值取向和敘事立場。
二、對民間文化精神的汲取與體現(xiàn)
汪曾祺在他的小城小說中,不僅呈現(xiàn)了形態(tài)各異的民間人物、原汁原味的民間生活,更寫出了民間生活表象之下的民間生活原則,挖掘出了蘊藏于民間生活中一個個普通百姓身上的美與力量。這些,都是民間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
有評論者認為汪曾祺的小說過于平和溫馨,但這實際上正是汪氏小說的特點。汪曾祺認為“寫小說就是要把一件件平平淡淡的事說的很有情致”⑤。而他的小說的確很有“情致”,特別是那些描寫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小城的作品,而這種情致或平和溫馨的原因,恰恰是汪曾祺對蘊藏于民間生活中的美與力量的體現(xiàn)。正如陳思和所評論的,汪曾祺站在民間的立場上寫出了民間世界的人們在承受苦難和反抗壓迫時的樂觀、情義和堅強。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代背景不可能不在汪曾祺的小說里留下陰影、寒冷和憂郁的影子,但他始終執(zhí)著于寫 出逆境中的順境和時代陰影遮蓋下民間百姓的精神力量,這就是他能把一切變得高尚、美好而且動人的原因。譬如《歲寒三友》,正當王瘦吾和陶虎臣被黑暗的時代逼得幾乎走上絕路之時,好友靳彝甫賣掉了自己視若性命的田黃施以援手,真摯的友情支持著瀕臨絕境的人們,他們互相扶持著重新站起來,互相鼓勵著頑強地活下去。正因為作者表現(xiàn)了普通百姓身上的美與力量,才使得一副原本暗淡無光的生活畫面最后放射出了溫暖人心的光彩,給人以生的信心、活的力量,不僅使作品冷中生暖、暗中閃光,也使小說平中出奇。
汪曾祺之所以能用輕松的調(diào)子唱出一支支艱難時代的歡歌,給人以向上的力量,原因在于他是用80年代人的感情去寫四十多年前的人和事。他所寫的這組以故鄉(xiāng)高郵為背景的小說,大都是他十六七歲以前在家鄉(xiāng)得到的印象,但直到他過了六十歲,才大江直瀉般地寫了出來,并且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就汪曾祺自身的原因而言,正如他所說:“大概是因為我比較成熟了,我的世界觀比較穩(wěn)定了”⑥。
汪曾祺在他的小城小說里也寫出了民間生活表象之下的民間生活原則。譬如巧云和錫匠們的“忍”,王二為人的小心謹慎,錫匠們世代相傳的規(guī)矩是“義氣”……這些都是支配著民間人物活動的基本原則,缺少了哪一條,這些人物在民間就很難生存。這些原則都很現(xiàn)實,毫無理想色彩可言,但理解這些原則才是理解民間的關(guān)鍵。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汪曾祺更加接近了“民間”的深層。
三、對民間藝術(shù)形式的吸收與借鑒
汪曾祺的小城小說在語言、敘述方法、故事形式等很多方面都體現(xiàn)了民間藝術(shù)形式的影響。
首先是語言。汪曾祺的小說語言深得民間口語的神韻,他能夠?qū)⒖谡Z嫻熟運用到十分精妙的境地。比如《受戒》中對大英子、小英子兩姐妹的描寫: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滴滴的,衣服格錚錚的?!@里的風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fā)!通紅的發(fā)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這里除了“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兩句,其他都是民間的口語,沒有一點修飾,卻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大英子和小英子整齊、清爽的美。
汪曾祺的過人之處還不是照搬口語,而是對口語精神的消化運用,譬如:
稻子收割了,羊羔子抓了秋膘了,葡萄下了窖了,雪下來了。雪化了,茵陳蒿在烏黑的地里綠了,羊角蔥露了嘴了,稻田的凍土翻了,葡萄出了窖了,母羊接了春羔了,育苗了,插秧了。沈沅在這個農(nóng)科所快一年了。
這是《寂寞和溫暖》里的一段。這段話結(jié)構(gòu)單純,句子簡短,是對口語的模仿,但比口語更傳神、更有韻味。這里體現(xiàn)的是民間獨特的時間意識,因為民間的時間意識不是抽象的,而往往是與節(jié)令物象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比如民間有諺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睂r間轉(zhuǎn)化為物象,極富畫面感,也極富動感,是一種很抒情的方式。汪曾祺對此很有研究,故能得其神韻。
其次是敘述方法。汪曾祺的小說具有散文化的特點,往往枝枝蔓蔓,卻不會離題萬里,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很強。這尤其與民間文學有關(guān),因為他吸取了民間曲藝特別是單口相聲的敘述方法。單口相聲作為一種民間的曲藝形式,表面看來有些啰嗦,但正是這種“啰嗦”使其獲得一種特別的韻味。例如《受戒》的開頭,作者用整整一段介紹庵趙莊這個地名,不溫不火,連和尚們的對話也模仿進來,頗似單口相聲。但閑話不閑,其一,它增添了作品的韻味,去掉則顯得干澀,其二,庵名的訛化實際上也暗示了僧侶生活的世俗化,這就為故事的合理性提供了基礎。這樣的例子在汪曾祺的小說中并不少見。
再次是故事形式。民間故事中有很多固定的 “三度重疊”模式,譬如“三姐妹出嫁”“三女婿拜壽”等等。這種模式也為汪曾祺所嘗試,《三姊妹出嫁》便是成功的例子。這篇小說很單純,與民間故事幾無二致,極富有民間性。
可以說,汪曾祺的小城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初贏得了讀者不是偶然的,他以其極富民間性的文本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顯示了民間的力量,成為民間與長期以來侵犯民間的“權(quán)力”的較量中重返文學舞臺的重要信號。也正是他的創(chuàng)作,讓我們切實地領(lǐng)略到了民間這個廣闊文化空間中所蘊涵著的深厚的美學價值和詩性精神。
① 陳思和:《陳思和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頁。
②④ 汪曾祺:《大淖記事·汪曾祺小說》,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頁,第157頁。
③ 羅強烈:《汪曾祺的民間意義》,《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第1期,第6頁。
⑤ 汪曾祺:《小說筆談·汪曾祺文集》(文論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頁。
⑥ 陸建華:《汪曾祺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頁。
基金項目: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中的小城鎮(zhèn)題材創(chuàng)作研究”(NJSY1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