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杰
“當德羅海達的玫瑰謝盡時,留下叢生的荊棘,鳥兒離巢將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之中,啼出這世界上未曾有過的最動聽的歌。”
《荊棘鳥》,書名聽著都讓人心痛。小說以傳說開篇,似乎在預示著結局?!皞ゴ蟮慕麗坌≌f”這個頭銜,對讀者而言是一種誘惑,更是一種象征。雖然不能確切說明它象征的究竟是什么,但每個明了愛與命運的人,心底總會襲來相似的、甜蜜的傷痛。相望而不能相守,是情人間最痛苦的事。因愛而相思,因絕望而痛,在相思與痛中,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蘭舟。
在大多數讀者眼里,《荊棘鳥》是一部讓人唇齒留香、糾葛難眠的愛情小說,自1977年問世以后,不僅走紅美國,與《教父》同為美國十大暢銷書,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書”,先后改編成電影,拍成電視連續(xù)劇,是整個1980年代最佳暢銷書之一。整部小說跨越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一次經濟衰退。顯然,作者表達的東西很多,卻又點到為止。獨特的澳大利亞風情,迷人的德羅海達風光,溫馨的草原牧場,三代人的遷徙奮斗,但最觸動人心的,還是浪漫唯美而又注定悲劇的愛情。
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的這部長篇小說可以說是一部澳洲博物志,透過每段以人物為名的章節(jié)的開端都可以看到新西蘭、澳大利亞的自然景觀、氣候變化、風土人情,以及歲月在這個年輕的家族和那段無望的愛情身邊走過的痕跡。作者成功地運用個人特寫為我們呈現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的性格和經歷都會讓人沉思愛這個話題,就像首頁寫的那只一生只鳴唱一次的荊棘鳥,為了追尋靈魂的高枝和棲身的伴侶要付出沉痛的代價。菲奧娜,梅吉,朱絲婷,德羅海達三代女人的愛情充滿了世間感情的種種的痛。一家三代,三位女子,都愛得如此的艱辛。但卻都愛得毫無怨言,就像明知荊棘將刺進胸膛耗盡生命,依然會挺起胸膛迎向荊棘,讀過之后令人不勝唏噓。
書中人物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好壞之分,每個人物都獨具個性特點鮮明,而且那些顯而易見的弱點和缺陷恰恰映照了我們的內心:缺少愛的勇氣?,F在的男女,大多以“愛無能”、“愛無力”為借口,頻繁地換著身邊的伴侶,卻又無法自拔,仿佛得了愛情強迫癥。愛,是種能力。我們在不斷強調自己處世技巧、人格修養(yǎng)等各種能力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愛的能力。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愛誰,是不是真的愛自己身邊的那個人,也不知道怎么去表達愛?!肚G棘鳥》的力量在于讓人讀了莫名感動,心底油然升起的是一種無法抑制的堅毅和果敢。
書中主人公梅吉和拉爾夫雖不能長相廝守,卻因愛和命運產生了比相守更偉大、更持久的聯系。當紅顏老去,歲月流逝,他們越來越難以相見,但心中的牽掛卻更難以割舍,這份聯系卻更難以割斷。一個眼神,一句話,或者即使什么都沒有,即使相隔兩地,他們什么都不需要,就可以懂得,在彼此表面的光鮮下難以言說酸楚的幸福。
當拉爾夫神父從他的黑色轎車中走下來,在落日的余暉中走向6歲的梅吉時,就開始了一場注定沒有結局的虐戀。小說華麗而流暢的文字彌漫著愛的憂郁和浪漫,卻又充滿著疼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