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當(dāng)我們幽黑的眸子與塵世相遇,便衍生出種種為之神迷的林林總總。佛經(jīng)中說,色就是我們有形世界的所有,目之所及,身之所觸,心之所感,皆為色中之界。而生活于如此雜然的世間,便會有太多的心緒載浮載沉。
行走于春郊夏野,亂紅飛舞,雜花生樹,一路行來,頗覺“亂花漸欲迷人眼”。每個(gè)人都有自己鐘情的色彩,都契合著內(nèi)心的一種心緒、一種寄托、一種賦之與特殊意義的象征。五色使人目盲,那是花花世界的浸染,是紅塵里長久追逐中的一種茫然一種麻木。若是在心底裝上一份恬淡的意蘊(yùn),那么就算萬色縈擾,仍可保持一份自然的本真。
而在我們的身上,也有著太多的變幻與變遷。樂時(shí)喜形于色,怒時(shí)疾言厲色,或處于貧病而神色黯然,或臨于突變而面不改色,此種種色相皆由心生。一如春風(fēng)滿面,吹開心中的萬紫千紅;或心喪若死,枯槁了相貌形容。有的人行色匆匆,卻是馳逐于夢想的曠野,履痕急急,但仍可步步生蓮;有的人氣定神閑,卻是眷戀流連于身畔的世界,雖駐足不前,可依然是生命中最美的景色。
絕色女子出現(xiàn),面若桃花,吐氣如蘭,皎若中秋之月,潔如出岫之云。面對如此國色天香,不由人不心生歡喜。而好色之人亦分境界,遠(yuǎn)遠(yuǎn)觀望,賞心怡情便足矣?;蛘呤篱g萬色之于我們,皆是如此,沉溺其中,便會彷徨蹉跎,回首時(shí)徒留嗟嘆。萬事萬物,人生逆旅,都是游走的風(fēng)景,只要點(diǎn)染過我們的眼睛,妝飾過我們的心靈,便可無憾,莫要停滯了前行的步伐。
任何的色相皆不可持久,繁華落盡,才是真正的根本。一如舟散月明,只余生命中最純凈的美好。百歲光陰,我們卻是太久地糾纏于那些五色迷人,從而使生命疲憊而憔悴,到頭來如春夢易散,萬事成空。
那么,畢竟為色圍繞,似乎身前身后都是欲望的陷阱,又該如何自持、如何去走那一段塵世長路?其實(shí)紛雜的世界就在那里,而心卻屬于自己,雖然形形色色常伴左右,心卻可以一如既往。最理想的生命應(yīng)該是這樣,人生的底色是潔白,人生的成色是足赤,如此,不管路有百轉(zhuǎn)千回,色有萬千變幻,皆是生命中美麗的點(diǎn)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