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駿,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芙蓉》、《天涯》、《山花》、《花城》、《清明》、《長城》、《青年文學》、《北京文學》、《啄木鳥》、《散文》、《美文》等30多種純文學期刊,并收入各類權威選本40余種。
著有散文集《掌紋》、《院墻》、《在黃昏眺望黎明》、《飄逝的歌謠》、《巴渝記事》等。曾獲首屆、第四屆重慶文學院“巴蜀青年文學獎”,第五屆“重慶市文學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一
多年的漂泊生涯,使我成了一個獨居的男人。獨居讓我變得寂寞,也變得清醒,更變得脆弱。有時躲在城市蝸居的陋室里,內(nèi)心的荒涼像冬日的寒冰。窗外偶爾刮過的一陣風,都會使我的身子瑟瑟發(fā)抖。
人或許真的要遠離故土,才能深刻理解“故土”的含義。
二
每到黃昏時分,當萬家燈火照亮城市的夜空,我都習慣站在出租屋狹窄的陽臺上,朝著老家的方向眺望——那個兩百多公里之外的故園。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我仿佛又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己,趕著一群鴨,或牽著一只羊,忍饑挨餓,在田埂上搖搖晃晃地走著;看到父親和母親挑著籮筐,背著背簍,在落日的籠罩下,陰沉著臉,默默地走向山坡;看到幾個光著屁股的野孩子,騎在牛背上,伴隨沉悶的時光,等待成長和夢想……記憶使這一切變得虛幻而又真實,親切卻又無奈。
故鄉(xiāng)給我的感受總是這么龐雜,充滿了苦難和淚水。無數(shù)次,我都試圖將故鄉(xiāng)遺忘??晌以绞沁@么做,越是忘不掉。我原以為,告別鄉(xiāng)村,就能告別過去,獲得一種城市化的生活。但當真正來到城市后,我才發(fā)覺,自己作為農(nóng)村人的特質(zhì)是無法改變的。我的生活習慣,我的思維方式,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農(nóng)民式的,與我置身的城市格格不入。我仿佛一只蛙,離開了野地、草叢、池塘,闖入了別人的領地,只能沉默地活著。
惟有故土,才能喚起我的自尊。
三
稍有閑暇,我就朝鄉(xiāng)下跑。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內(nèi)心的凄惶暫時得以平復。蒼翠的山峰首尾相連,白云在山頂漂移和游動,載著我的想象;藤蔓爬滿崖上的石壁,仿佛歲月的經(jīng)緯;路邊的樹又滄桑了許多,經(jīng)歷過時間的風霜雨雪,它們的年輪又刻下了諸多輝煌抑或暗淡的秘密。樹杈上的幾個鳥巢被風吹破了邊沿,幾根羽毛露在外面,那是生命留下的印記。曾經(jīng)在里面安營扎寨的鳥兒,如今早已不知去向,說不定已經(jīng)消亡。但它們在這個巢里孕育的兒孫卻依舊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替它們傳宗接代。
我常想,如果鳥也有鄉(xiāng)愁,有一天,它們會不會帶領自己的后代,飛過千山萬水,越過叢林溝壑,來瞻仰這個破舊的老巢,尋宗問祖。且繞樹三匝,為遺失的故鄉(xiāng)唱一首挽歌。
我不能替鳥兒做出任何回答。或許,故鄉(xiāng)原本就不止是為游子而存在的。就像我,每次返鄉(xiāng)都感覺故鄉(xiāng)離我越來越遙遠。它飄渺得如同一個夢境,虛幻得好似一陣煙霞。當故鄉(xiāng)在游子的心里逐漸變成一種傷懷和憑吊時,它跟那個枯樹枝上寂寞地空著的鳥巢,又有什么兩樣呢?
四
回鄉(xiāng)更多的是疼痛。我每次回去,耳朵聽到的總是某某又不在了。這些相繼離世的人,大多是我的長輩。他們看著我出生,看著我長大。我穿過黃四爺在寒冬臘月里偷偷地送我的一件舊棉襖,吃過春嬸背著她男人給我們的一碗白面粉;我至今還記得王大叔教我唱的人生第一首歌謠,更忘不了李奶奶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幫我墊付的幾塊學費錢……這些平凡而普通、慈祥而憨厚的莊稼人,不僅養(yǎng)育了我,還教會我如何做人,以及活著的尊嚴。從精神意義上講,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父親和母親。可如今,他們都已謝世。像春季過后的花朵,一朵接著一朵地凋零。走在故鄉(xiāng)的山坡或野地,無論是看到被荒草掩埋的舊冢,還是泥巴尚未干透的新墳,內(nèi)心的凄涼便如隆冬時節(jié)的寒氣,從腳底躥至脊背。我知道,在那些泥土下面,有我無法撿拾的鄉(xiāng)村記憶,更有我未敢忘卻的血脈親情。少了一些人的存在,故鄉(xiāng)也就少了一種溫暖。這逐漸遞減的過程,使我每每提及“故鄉(xiāng)”這個詞匯,都要鼓起絕對的勇氣。
五
我最近一次回鄉(xiāng),是因為我叔公的死。我們家族史上又一棵老樹,在風摧雨折中搖搖晃晃地堅守了六十九個春秋之后,終于斷了。它斷得是那樣的決絕和徹底,連根拔起,毫無留戀。這個性格倔強的老人,生前承載了太多生理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折磨,孤獨和恐懼時刻侵蝕著他,使他對人世已經(jīng)不再抱任何幻想。死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局。
我叔公一生樂善好施,本分老實,春種秋收,靠天吃飯。貧窮和饑餓把他煉成了一個硬漢。他從不向人低頭,凡事都往自己肩上扛。為把自己的四個子女拉扯成人,他甘愿做牛做馬,受盡人間屈辱??僧敗昂勺右殉缮徣~老”時,他卻落得個孤苦伶仃的下場。四個子女都不在他身邊。兩個女兒遠嫁他方。兩個兒子,一個在重慶靠打工為生,另一個在近四十歲時才靠入贅討到一個寡婦為妻。一家人分別生活在不同的屋檐之下。
即使在我叔公病重的時候,他的四個子女都沒有一個回去看過他,給他些情感上的安慰或精神上的支撐。他們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斬斷了血緣這根藤。
在農(nóng)村,時常發(fā)生老人無人送終的事情。我們村頭的趙婆婆,老伴比她先走,子女又不在身邊,單家獨戶住著。她長年有病,飲食起居全靠自己拖著病體解決。因行動不便,平時門都關著。一天,有人路過趙婆婆家門,喊話沒人應。推門進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趙婆婆死在灶房背后,手上還拿著把水瓢。尸體都臭了。苦難使親情變得冷漠,冷漠又助長了悲劇的上演。
因無錢去藥店拿藥,我叔婆只能隔三差五地上坡挖草藥熬水給叔公喝。我叔公睡的床底下,塞滿了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那些瓶子里裝滿了水藥。只要一踏進叔公的院子,一股怪味便撲鼻而來,帶著死亡的氣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努力之后,叔婆最終對叔公的病失去耐心,她早已厭煩了這個曾與她同床共枕了幾十年的男人?,F(xiàn)在,她恨不得他快快死去,她已經(jīng)心力交瘁。當愛變成一種恨的時候,親人之間就再沒任何意義可言。
我的叔公最終是帶著痛苦走的。他躺在床上,神志恍惚,大小便失禁。整個人瘦得皮包骨頭。他臨死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再看自己的子女一眼。他的子女們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上帝垂憐他,在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把他召回了天堂。
叔公的葬禮很是草率,連副像樣的棺材都沒有。叔公的四個子女匆匆趕回來時,沒有人們預想的那么悲傷。他們只在叔公的靈堂前磕了幾個頭,燒了幾沓紙,表情十分平靜,仿佛靈堂里躺著的那個人,跟他們沒有絲毫的關系。叔公下葬的第三天,他們就各自啟程,繼續(xù)他們的生活去了。生和死,悲和歡,轉(zhuǎn)瞬即成云煙。
我站在叔公的墳前,不禁淚如雨下。這個讓我百感交集的老人,再一次把我這個故鄉(xiāng)的叛逃者,重新拉回了故鄉(xiāng)。
六
或許正是因為疼痛,才使我對故鄉(xiāng)保持著敬畏。如今,堅守在故鄉(xiāng)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已經(jīng)逃離故鄉(xiāng)的人,如果沒有一個充足的理由,是很難再把他們召喚回來的。像我叔公的四個子女,他們根本不需要故鄉(xiāng)。
我的父母現(xiàn)在還生活在鄉(xiāng)下,老兩口相依為命。我沒有多余的兄弟姊妹,他們是我惟一的牽掛。我每次打電話回去,問及家里的情況,以及父母的身體,他們都是報喜不報憂,盡量不給我增添麻煩。我理解他們的心態(tài)。但他們越是這樣,我就越是放心不下。老想擠出時間回去看看,哪怕陪他們吃頓飯,或者說說話。只要見到他們,我的心才算踏實和安穩(wěn)。他們是我生命的根須,故鄉(xiāng)的源頭,血脈的上游。有了他們,我的故鄉(xiāng)才是具體的,可以觸摸的。有了他們,我的家園才不至于荒蕪,我的內(nèi)心才有了支撐,情感才有了維系。
我終于明白,故鄉(xiāng)的意義正是因為有親人的存在。
沒有親人的故鄉(xiāng),至多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或文學符號而已。即使你的身體回去了,靈魂也是回不去的。
七
隨著故鄉(xiāng)的淪陷,我的父母也在衰老。光陰在使故鄉(xiāng)的樹木由蒼翠轉(zhuǎn)為枯黃的時候,也在殘酷地消耗著人的生命。每一次回鄉(xiāng),我都發(fā)現(xiàn)父母額頭的皺紋在加深,白發(fā)在一天天增多,脊背也越來越彎曲。目睹他們俯向大地的身軀,我的目光滿是蒼涼,心中的刺痛水波一樣擴散。
去年八月的一天,母親在地里扯草,突然小腹劇痛,昏迷在菜地里。父親請人把母親送到縣醫(yī)院搶救。經(jīng)初步檢查,發(fā)現(xiàn)母親的左下腹有一個包塊。包塊形成原因不明。由于縣醫(yī)院設備落后,醫(yī)生建議立即到大醫(yī)院做雙排CT增強掃描檢查。無奈之下,焦急的父親給我打來電話。當我?guī)е艁y的心情,連夜從重慶趕回縣醫(yī)院,看到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母親時,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母親看見我,強制自己壓低了呻吟,故意裝出無事的樣子??晌曳置鞲杏X到她的面部肌肉因疼痛而發(fā)生的抽搐。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除了傷痛,只有深深的自責。
醫(yī)院的夜晚布滿恐懼,慘白的燈光沒有一絲溫暖的色調(diào)。穿著白衣的護士,在幽深的走廊里來回走動,使死氣沉沉的夜晚增添了少許生氣。我不知道長期習慣了鄉(xiāng)村黑暗的母親,在面對這樣一個白亮而神秘的世界時,內(nèi)心是否會升起一種比生理痛苦更大的壓抑。為盡快抓緊時間,我托熟人聯(lián)系了一輛面包車。父親匆匆收拾完病房里的生活用品,攙扶母親準備前往重慶時,母親遲疑了。她拉住我的手,近乎哀求地說:“能不能不去重慶,我覺得沒那么嚴重?!蔽抑?,母親是心疼家里的錢。我沒有理會母親,背起她就走。在車上,我緊緊地摟著母親。母親的頭靠在我的肩上,像一個小孩子。父親則坐在旁邊,盯著窗外的黑夜發(fā)愣。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覺自己與父母之間靠得那么近,仿佛血液在我們彼此的身體里循環(huán)。幾十年來,我也是頭一次真正理解什么是親情,什么是愛和責任。
在那個深秋的夜晚,我伴隨父母的疼痛,披著茫茫夜色,正在奔向一個他們所陌生的地域。
八
令我慚愧的是,在貧窮的鄉(xiāng)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父母,第一次走進大城市,卻是因為病痛。如果不是因為生病,他們恐怕一輩子都沒有走進大城市的機會。這使我猛然意識到,自己在重慶生活了多年,竟然沒有想到要帶父母來城市看一看、走一走的愿望。這些年,我都在為自己而活,卻很少顧及自己的父母。生活的殘酷使我變得麻木和冷漠。我突然感到自己的丑陋和自私——我這個不孝之子。父母給予我生命,撫養(yǎng)我長大,培育我成人。到頭來,我卻使他們屈辱地活著,沒有尊嚴和依靠,只有孤單和落寞。我忘記了父母對我的恩養(yǎng),就像忘記了故鄉(xiāng)對我的精神守護。
彌補或許還來得及。
陪著母親在西南醫(yī)院做檢查的時候,我的心一直是忐忑不安的。我怕查出什么大毛病來。盡管那天天氣晴朗,醫(yī)院外面的一株三角梅正在接受陽光的照耀。我和父親坐在CT室外的長椅上,屏氣凝神。我們都在竭力舒緩自己的緊張。父親突然說了句:“你媽這輩子不容易?!蔽蚁乱庾R地看了看父親,他的兩只眼眶都蓄滿了淚水,但沒有掉下來。
幾個小時過去,檢查報告出來了。當醫(yī)生說并無大礙,不過是腹膜炎引起的包塊時,我們懸著的心總算落地。父親興奮地跑去告訴母親檢查結果,在上電梯時,摔了一跤,把周圍的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走出醫(yī)院門診大樓,我?guī)Ц改溉メt(yī)院的公園里曬太陽。我試圖讓陽光驅(qū)除連日來籠罩在我們頭頂?shù)年庼病8赣H坐在公園里的條凳上,望著四周林立的高樓,目光流露出驚恐。馬路上喧囂的車輛和天橋上過往的行人,讓我父親這個鄉(xiāng)下人感到新鮮和稀奇。這是他從未幻想過的生活,是無法用鐮刀和鋤頭去創(chuàng)造和還原的世界。這一次,我的父母終于知道了什么是大城市。這個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的城堡,就是無數(shù)農(nóng)村人一輩子想要投奔的地方。在農(nóng)民的眼里,城市意味著生活的富足。城市人不必忍受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可以獲得各種生存的保障;不必因為物質(zhì)的貧乏而忍受疾病的折磨和摧殘;不必因為文明的落后而忍受他人的歧視……這一切,讓農(nóng)村人對城市充滿了美好的向往。雖然,他們并不明白,城市里也許有著比鄉(xiāng)下更多的欺詐和丑惡,陷阱和虛假。
置身在繁華的都市,父親作為農(nóng)民慣常的虛榮心浮出了水面。趁我陪母親去上廁所的間歇,他掏出手機開始給鄉(xiāng)下的村長打電話。父親在電話里說:“我現(xiàn)在在重慶,在我兒子這里耍。重慶大得很啊……”他說話的語氣是自豪的,表情是驕傲的。仿佛他已經(jīng)深入這座城市,對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膚都了如指掌。我不知道父親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是否還記得幾小時之前,他在電梯上摔的那一跤。
下午,在醫(yī)院開了些消炎、止痛的藥后,母親便要我立即送她回老家。出來幾天了,她擔心家里的牲畜。無論在哪里,母親都沒有忘記她是個鄉(xiāng)下人。城市再好,終歸是別人的。她的手上沾滿了泥巴。母親不信佛,但相信命運。她認為鄉(xiāng)下才是她的家園。
我勸母親既然來了,就在城市多待一天。那晚,我把父母帶回了我租住的小屋。我的小屋很凌亂,桌子上和床上都堆滿了各種書籍。書籍上落滿了灰塵。屋里只有一張床和一個舊電視。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母親一進屋,只說了句“你就一直住在這里啊”,然后就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我明白母親的心情,她不愿相信自己的兒子,居然在外面過的是一種如此糟糕的生活。一直以來,我都跟父母說,自己在外面生活很好,不必掛念。可做兒子的,任何事情都瞞不過母親細膩的心思。也只有母親,最懂自己的孩子。
我把床讓給了父母睡,我則在陽臺上鋪了地鋪。夜晚的安靜放大了我的敏銳。那夜,母親一直未能入眠。她的每一次翻身,我都能察覺。我盡量不出聲,裝出睡著的樣子。我怕自己的響動,會掀起母親更多的惆悵。我敢肯定,那天夜里,母親的內(nèi)心一定經(jīng)歷了一場風暴。那場風暴,比鄉(xiāng)下山坡上的寒風還要沁人心骨。它來自心的最深處,夾雜著血淚,以及身為一個母親的慈悲和無助。
第二天一早,父母就讓我把他們送到車站,坐車回老家去了。父母走后,我又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獨自浪跡在這個喧囂的大城市了,做著懷鄉(xiāng)的夢。
后來,父親在跟我的一次談話中說道,自從母親回去后,一直在擔心我的生活。母親曾對他說:“如果我那次生病醫(yī)治不好的話,我就去撞車,為兒子掙回一筆錢。”父親話剛說完,我就哭了——為我這位一輩子生活在鄉(xiāng)下的愚昧而又偉大的母親!
我愧對我的父母。
九
像我一樣做著懷鄉(xiāng)夢的,也許還有那些農(nóng)民工。他們是這座城市里的另一群卑微者。無論是烈日酷暑,還是寒風刺骨,隨處都能看到他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的身影。他們皮膚黧黑、衣履破舊,弓著身子勞作在水泥堆、倉庫、車站、碼頭、建筑工地上;或蹲在馬路邊,抽著劣質(zhì)的煙,吃著欠缺營養(yǎng)的盒飯。即使逢年過節(jié),他們也寧可忍著思鄉(xiāng)的煎熬,而把身體出租給這座城市,以獲取求生的資本。
在這座偌大的城市里,他們永遠是一群邊緣者,過著封閉而廉價的生活。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為這座城市建造過無數(shù)的高樓大廈,公園廣場,卻沒有一處空間是屬于他們的。他們就像一只只螞蟻,只能躲在陰濕的暗角,做著虛無的夢。他們以自己的沉默和謹慎,與城市保持著距離。他們怕得罪那些高傲而“文明”的城市人。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處境,知道自己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泥腥氣和柴草味道。這一切都會讓城市人排斥和鄙視。為了生存,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忍辱負重,明哲保身。
在我工作的雜志社附近,有好幾家新開發(fā)的建筑工地。傍晚時分,夜幕黑紗般籠罩在城市上空,靜謐而寂寥。這時,那些勞累一天的民工就會拖著疲倦的身軀從工地上出來。臉上的表情是麻木的,生冷的,僵硬的。他們早已被殘酷的生存打磨成了一塊頑石。
這些民工大多住在工地上,生銹的鋼管和骯臟的塑料布搭建的工棚就是他們的“家”。里面除了凌亂的被褥和鍋碗瓢盆外,剩下的,便是無盡的荒涼和寂寞。重慶的冬天很難見到太陽,天空總是灰蒙蒙的,彌漫著寒冷和憂郁。入夜,濕氣像草叢里的蛇,到處亂竄,碰上誰咬誰。我不知道那些躺在工棚里的鄉(xiāng)下人,沒有電熱毯,沒有空調(diào),是否能夠抵擋得住寒氣的入侵。在他們那焦黃的體內(nèi),該潛伏著多少條無形的毒蛇呢?
吃罷晚飯,他們就圍在床上打牌。這是他們惟一的娛樂方式,也是最好的抵御空虛的方式。他們沒有條件享受到其他的文娛生活,沒有電視可看,沒有廣播可聽。只有撲克,可以讓他們暫時忘記活著的苦惱,把生存的隱痛和內(nèi)心的酸楚消融在漫漫長夜里,消融在濃濃的黑暗中。
但我不明白,這簡陋的工棚,能夠安放民工的身體,也能安放他們的靈魂嗎?當他們蜷縮在被窩里的時候,聽著外面隆隆的車聲和城市人發(fā)出的歡聲笑語,他們會想起遠在鄉(xiāng)下的妻子和孩子,以及衰老的父母嗎?會想起村邊的那條河流和房后面的那棵樹嗎?會想起圈里的牛和羊,以及院壩邊的那片菜園嗎……
我每次下班從工地旁走過,都會在內(nèi)心發(fā)出一連串的疑問。這些疑問困惑著我。每次看到那些民工們在勞動的重壓下凝重而無奈的神情時,我都會難過。在這個陌生而冷漠的城市,很少有人會去真正關心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很少有人會主動去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們也沒有傾訴自己情感和表達自身愿望的訴求。他們永遠壓抑著自己。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做一個被漠視的社會角色。
可就在這個習慣了被漠視的龐大的群體里,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我的父輩。因為,在這個愛恨交織的人間,我們有著同一個姓名——農(nóng)民。
也正是由于這種根源上的關聯(lián),當更多的農(nóng)民工受到社會不公正對待和歧視的時候,我注定沒法做到像那些“文明”而有“教養(yǎng)”的城市人那樣,成為一個旁觀者而心安理得。
十
無論在鄉(xiāng)村,還是在城市,我都是一個站在黃昏邊沿的黎明守望者。在這個漫長的守望過程中,我目睹了辛酸和悲傷,體味了痛苦和絕望??吹搅巳藶榱嘶钪仨毘袚目嚯y。但我并不悲觀,我相信只有經(jīng)過苦難的錘煉,才能最終獲得曙光的照耀。
十一
我對故鄉(xiāng)的懷戀,并非是要做一個農(nóng)耕文明的懷舊者,更多的卻是一種審視。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無論我身處何處,我的根始終在鄉(xiāng)村。在城市里摸爬滾打的這些年,我已經(jīng)深切體會到無根的痛楚。這種痛楚是尖銳的,它使我迫切需要替自己的心靈尋求一個歸宿。但當我看到故鄉(xiāng)一年不如一年的衰敗和陷落,我的精神有一種枯萎的狀態(tài)。盡管我一直在逃避鄉(xiāng)村,但我從來沒有拋棄過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的愛是潛在的,隱忍的,像地下的泉水。
人活著,是需要有根的。
根,讓一個人看到自己的來路。能看清自己來路的人,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既不狂妄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才能知道自己該珍惜什么,該堅守什么。
盡管我一直對像我一樣出生的農(nóng)民充滿同情,但我也時??吹揭恍┻M了城之后的農(nóng)民,再回到故鄉(xiāng)時的跋扈和乖戾。他們穿著被城里人淘汰的西服和皮鞋,打著劣質(zhì)的領帶,把自己包裝得煞是光鮮。還學著城里人說話的腔調(diào),故意在鄉(xiāng)鄰們面前顯闊,儼然城里人的模樣??芍挥兴麄冏约褐谰烤乖诔鞘欣镞^的是什么樣的日子。
這樣的人總是令我感到厭惡。這不能不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悲哀。
如今,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跑到城市里去了,鄉(xiāng)村只剩一副空殼。還繼續(xù)留在鄉(xiāng)下苦苦掙扎的,就只有像我父母那樣的老人了。他們是鄉(xiāng)村最后一批守望者。只是,他們所守候的,不再是黎明的曙光——他們對生活已經(jīng)不抱希望。而是命運本身,以及那一絲血緣親情。
像我的父母,總是盼望我能經(jīng)?;厝タ纯此麄?,陪他們說說話,吃頓飯。哪怕什么也不做,就那樣靜靜地待一待。在鄉(xiāng)下老家,我母親至今還藏著我曾經(jīng)使用過的幾種名片。她用一塊紗布包好,放在枕頭下。想我的時候,就偷偷地拿出來看看。而我父親則收藏著各種刊物寄給我樣刊后留下的信封,每個信封上,都寫著他兒子的名字。有一次,我整理房間,將這些破損的信封扔了,可父親又背著我將它們撿了回來?,F(xiàn)在,他們老了,已沒有能力再愛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兒子的牽掛和祝福。
可我在乎過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嗎?我在逃離鄉(xiāng)村那一刻,就意味著把他們一同撇下了。多年之后,當我回首來路,已是人到中年。面對漸漸老去的父母,我束手無策。像面對逐漸消失的故鄉(xiāng)那樣。
好在,我并沒有因為故園的喪失而頹廢,也沒有因為父母的衰老而沮喪。故土和親情所給予我的養(yǎng)分,已經(jīng)融入了我的血液里。這種來自血脈上游的滋養(yǎng),使我懂得了感恩和憐憫,懂得了慈悲和愛。
以至于,不管我在城市里遭受多大的屈辱,我都不會因為自己是一個農(nóng)村人而感到羞愧。
十二
我也無意于去指責和批評我現(xiàn)在寄生的城市。
我時常告誡自己,不要以農(nóng)村人的狹隘眼光去看待城市。城市雖然有它固有的排他性和殘酷性,但總體上還是體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文明。不管是醫(yī)療衛(wèi)生,還是文化教育、權益保障等等,都是農(nóng)村無法比擬的。城鄉(xiāng)之間,永遠是有差別的。城市也永遠對農(nóng)村具有誘惑力。否則,就不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農(nóng)民,從他的孩提時代起,就在夢想著擠進城市,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城市也確實讓無數(shù)來自農(nóng)村的追夢者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雖然,他們在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血淚。
從生命的本源來講,人是生而平等的。沒有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出生,就像沒有人可以抗拒死亡。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城市人就自覺高貴,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農(nóng)村人就自感低賤。應該彼此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份歧視和傷害。
讓每一只螞蟻,都能感受到被太陽照射的溫暖。
讓每一只蟋蟀,都能發(fā)出哪怕微弱的聲音。
放愛一條生路吧,你的靈魂將會獲得永恒的安寧!
我這樣想著的時候,又一個春天悄然地來了。窗外園子里的幾棵柳枝上,新的胚芽正在綻放純凈的笑意。我看到從地平線上升起的第一縷陽光,在照亮大地的同時,也在驅(qū)除我內(nèi)心深處囤積的寒冷,使無數(shù)光明的事物重又灌滿我的胸腔。
責任編輯 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