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學自覺即人人作為主體時對自我本身的存在方式的感性認知及由此延展出的對自我本身以外的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在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程中,我認為做到哲學自覺,是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精神條件。本文試論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哲學自覺,探討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扎根與延展。
關鍵詞:哲學自覺;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
一、中共延安時期的哲學活動
1940年,延安新哲學會召開第一屆年會首次會議。會議規(guī)定每周開會一次,由會員宣讀論文。毛澤東在會上講話并指出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并要求全國在理論研究方面加以努力,首先要求延安的人多多努力,推動了延安革命理論研究工作的展開。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的哲學活動。
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號召全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競賽。1939年,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領導和組織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學習。在1941年延安舉行的高級干部整風學習會議上毛澤東做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從此,開始了對全黨高級干部的整風教育。9月26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領導干部參加的高級學習組,主要任務是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經驗。毛澤東、王稼祥任組長、副組長,并管理指導各地學習組。在中央黨校的整風運動中,毛澤東負責政治指導,任弼時負責組織指導,彭真為教育長。1942年毛澤東出席中央黨校并做了《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之后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了《反對黨八股》的報告。由此,整風運動進入普遍整風階段。1943年10月開始,延安整風運動轉入總結提高階段,即黨的高級干部重新學習黨的歷史和路線階段。1944年,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學習和時局》的報告,傳達了中央政治局關于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方針和黨的歷史上幾個重要問題的結論。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偉大貢獻。通過這次整風運動,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
二、十三年間以毛澤東為主的中共中央領導的哲學著作
在延安時期,中共主要領導人尤其毛澤東的哲學著作頗豐。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哲學,在整理講授記錄整理成了《辯證法唯物論提綱》,毛澤東在這篇著作中主要討論了哲學中唯心論與唯物論的區(qū)別即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等。毛澤東的《實踐論》是發(fā)揮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第一的觀點,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認識的目的等方面,系統(tǒng)闡明時間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矛盾論》討論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與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等內容,提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關于矛盾學說的理論體系。1937年9月,毛澤東為了克服黨內和革命隊伍中的自由主義傾向而寫了《反對自由主義》。1938年5、6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上講演了《論持久戰(zhàn)》,這是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應對抗日戰(zhàn)爭在奪取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在哲學理論中,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的政治報告做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做了《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這些哲學著作,代表了毛澤東的軍事哲學思想的成熟。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建設中,毛澤東在1939年延安青年群眾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做了《青年運動的方向》,12月做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建設與策略問題上,毛澤東作了《新民主主義論》、《論策略》等哲學著作,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哲學著作,使得黨在思想路線上得到了空前的理論統(tǒng)一和團結。
周恩來在1943年做了《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的報告,這是一篇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全面國民黨官方哲學的重要文章。劉少奇在1939年延安馬列學院演講做了《論共產黨人的修養(yǎng)》,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論黨》等哲學著作,這些著作反映了劉少奇對作為黨的集體智慧結晶的毛澤東思想所做的貢獻。朱德在涉及人民戰(zhàn)爭、人民軍隊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經濟建設等做了《論抗日游擊戰(zhàn)》、《軍事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等哲學著作,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調從實際出發(fā)的用兵新法。
三、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主的哲學思想宣傳
在中共領導層中,較早對毛澤東思想進行闡述和宣傳的是王明。他從農民工作、軍事工作、黨的工作、政治工作上肯定了毛澤東思想,尤其是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哲學思想的創(chuàng)造。1942年,以紀念中共成立21周年,黨的領導人朱德、陳毅等紛紛撰文闡述毛澤東的理論,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朱德指出: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我黨已經積累下了豐富的斗爭經驗,正確的掌握了馬列主義理論,并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指導中國革命的中國化馬列主義的理論”。1943年,任弼時率先發(fā)文闡述了毛澤東真正使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朱德發(fā)文指出我們黨有了偉大領袖毛澤東以及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領導的共產黨把馬列主義中國化了。劉少奇發(fā)文論述毛澤東思想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用馬克思主義去分析、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王稼祥首次正式提出“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理論地位。周恩來發(fā)文指出“......毛澤東同志的路線,就是中國的布爾什維克的路線”。彭德懷、羅榮恒、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也紛紛發(fā)文宣傳了毛澤東思想。
到了中共七大,任弼時、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紛紛發(fā)言闡述和評價了毛澤東思想,推動了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最后,毛澤東思想被寫入了黨章,正式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澤東大詞典[Z].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1992.
[3]莊福齡 楊瑞森 余品華,毛澤東哲學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張遠新,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J].2012,04:80-87.
作者簡介:王豪(1986.7-),男,廣西玉林人,廣西師范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