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事物、同一個事件在不同的眼眸中可以映射出諸多虛影與幻像。瞳中有千影,影影不相同。每一個事件發(fā)生之后,從不同角度窺視,將得出不同的闡釋?!钋镢?/p>
不在屋
二十多年前千恒島水月灣的那場大火,至今輾轉(zhuǎn)在千恒島人的唇齒間。大火整整燒了半個月,水月灣成人間地獄,晝夜被火光籠罩,濃烈的煙霧遮蔽了天空,無數(shù)生靈為那場大火殉葬。
外公就在那場劫難中喪生。外婆帶著年幼的母親,遠(yuǎn)離千恒島。那場災(zāi)難留下的創(chuàng)傷在外婆的生命中生根發(fā)芽,即使她日后在異鄉(xiāng)安頓下來,但依舊走不出那場大火,走不出那被火光與煙霧籠罩的深深絕望。
外婆沒能陪伴我走完少年時光。臨終時,她輕聲對我說,她要回家了。她走得很安祥,我似乎能看見她的魂靈快樂而輕靈地越過沉沉壓在她身上的憂郁與痛苦,向她心靈所棲的家園走去。
高二那年暑假,我獨自一人遠(yuǎn)赴千恒島。千恒島是外婆的故鄉(xiāng),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她曾帶我去過那兒,僅那一次。我對那次出行的記憶很模糊,只依稀記得陰雨連綿,外婆帶著我走過一條又一條青石路,最后來到一處溫暖芬芳的地方歇腳。之后,外婆再不曾踏上那片土地,但我知道,她一輩子也不曾將它忘記。如今,從廢墟中重建的水月灣,擁有大量的人造景觀,已成了著名的旅游勝地。那年夏天,我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水月灣。游客眾多,人聲鼎沸,最后,我被擁擠的人群擠進(jìn)一條窄巷子。
巷子口的墻壁上有幅涂鴉,繪彩斑駁脫落,但依舊辨認(rèn)得出,畫的是奇怪的三瓣花圖案。這幅涂鴉似曾相識,我下意識地走近它。倘若不是被這幅畫吸引,我也斷然發(fā)現(xiàn)不了這巷子的入口。入口很窄,走進(jìn)不到兩米,向右拐彎。于是,從巷子外朝里看,那巷子就像個死胡同。
但它不是死胡同。我在巷子拐彎處猶豫了一陣子。就在這時,巷子外頭導(dǎo)游喇叭聲咋呼呼地響起。煩躁難耐,喧嘩聲滅絕了我走出小巷的最后一絲猶豫。我果斷地拐彎,走進(jìn)小巷深處。
我從未料到,喧囂的旅游區(qū)有這么一處幽靜的巷子,小巷深處立著個舊式的木制路牌,上刻隸書路名,它叫“花木巷”。巷子的盡頭,是一厝四合院。
“‘不在屋木藝坊——once woods?!蔽夷钪T匾上寫著的中英文店名。店主人肯定是個怪人,不然也不至于把店設(shè)在這么偏僻冷清的深巷里。店名下邊有一小行電話號碼,一組很特別的號碼,字符變形,像上下顛倒的跳舞小人。我瞥了一眼,沒用心記。
木藝坊的門開著,我踏進(jìn)店內(nèi)。不出所料,店內(nèi)沒有其他客人,十分冷清。
“你好。”店主人起身迎接。她一點兒都不古怪,是位溫婉端莊的少婦,穿著一件中式寬袖紅裳,頭發(fā)精致地挽起,像從陳逸飛的《罌粟花》中走出的古典美人。
“沒想到深巷子里還藏著家店?!蔽覍λ⑿χf,“藏得這么隱蔽,怎么做生意呢?”
“我這地方不做生意……來者都是故人?!彼α?。
哦?一家不做生意的木藝坊?
木藝坊的木器敦厚實沉,木色暗沉,微微泛著金屬質(zhì)地冷光,有著低調(diào)的華貴。
“這些木器的用料很特別。”
“嗯,是花木料?!?/p>
花木?沒聽說過這種樹。
“你在別處估計見不到這料子做的東西?!奔t衣少婦仿佛能猜透我的心思。微微的木香若隱若現(xiàn),紅衣少婦的嗓音柔和若融化了的月光。深深的倦意隨著她的話語聲襲來,周圍的一切,仿佛突然蒙上了夢的薄紗,曖昧而溫暖。
我注意到嵌在西墻上的玻璃展示柜里,有一組由六塊橫截圓木組成的裝飾壁掛。每塊圓木的中央,都有由木紋自然形成的三瓣花圖案。我意識到,之前在巷子口所見的涂鴉,畫的就是三瓣花木芯紋,花瓣由小及大,似乎記錄著一個緩慢演化的過程。我從木椅上站起來,徑直向那圓木壁掛走去。
“真別致,你們是怎么處理成這樣的?”我被這壁掛迷住了。見到它的時候,我分明聽見心底有淅淅瀝瀝的雨聲響起,似乎有記憶與這三瓣花有關(guān),溫暖卻帶著些許感傷。
少婦看了眼壁掛,柔聲說:“花木自由生長,這是木芯紋原本的樣子,我們沒做任何處理。當(dāng)然,也有的木芯紋不是這樣的。這地方,原本并非窄窄的一條小巷子,而是一大片茂密的花木林子?!?/p>
“哦?后來呢?”
等了許久,少婦沒往下說,我的心慌慌跳著,冷汗冒出。
少婦抬眼,淡淡地笑了,若有所思地凝視著我,“沒有后來了。”
木香更濃了,我的心慌慌跳著,周圍的一切仿佛夢境,時間宛若停止在她的眼眸中……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木藝店,如何走出花木巷的。
不在屋壁掛的三瓣花圖案在我的腦海中日夜縈繞,揮之不去。第二天,我又去了趟水月灣,想再看看那組壁掛,卻怎么也找不到花木巷了。我問水月灣當(dāng)?shù)厝耍芍烙屑医小安辉谖荨钡哪舅嚪弧?/p>
“就在花木巷,一條窄巷子的盡頭?!蔽蚁蛩麄儽葎澲?。
“花木巷?……這兒沒有花木巷……”當(dāng)?shù)厝巳缡钦f。當(dāng)然,水月灣現(xiàn)在的“當(dāng)?shù)厝恕?,大多是大火之后從灣外移居過來的。
木匣
高中畢業(yè),我考上了千恒島藝術(shù)學(xué)院。我和同學(xué)大有一起在云頂山的“霧峰”樓設(shè)了工作室。
“霧峰”是幢紅磚樓,有三層,頂樓相對獨立,東側(cè)有石階直接從院子通達(dá)三樓。我租下了一樓的兩間房,一間做工作室,一間用于生活起居。大有租的是二樓的兩間房。三樓空著,有一間房是樓主專門為朋友楊先生留著的。楊先生在北方的一個植物研究所工作,每年回“霧峰”住一陣子。 “霧峰”樓后院有一方草坪,不大,卻視野開闊。從草坪那兒往遠(yuǎn)處眺望,看得見遠(yuǎn)方茫茫海天。
夏日千恒島的黃昏異常美麗?!办F峰”頂上風(fēng)起云涌,霞光詭譎,變化莫測。我們時常能看到火燒云——就在天將徹底陷入昏黑的剎那,頭頂天空的云突然像被紅炬點燃,不可思議地亮起,四野紅彤彤一片震撼人心的霞光,浸染目光所及的一切。
那天,就在這一片紅色霞光中,楊先生回來了。他從遠(yuǎn)處而來,穿著中式米色對襟衫,一手提著行李箱,一手捧著個東西,雖然離得很遠(yuǎn),但他不俗的氣質(zhì)還是在剎那間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緩緩走近我和大有,禮貌地與我們打了個招呼。
“你們好?!彼纳ひ艉芴貏e,是帶有磁性的男低音。
“楊先生好,您回來了?!贝笥泻?。
“嗯,回來了……”他目光柔和,語速緩慢。我瞟了眼他手里一直捧著的東西,那是一個看似普通的木匣子,有著金屬質(zhì)地的深沉色澤……我莫名其妙地驚慌起來。
楊先生步上石階,將行李放在臺階上,卻沒放下手里的木匣。他用騰出來的手從口袋里掏出一串鑰匙,打開三樓的鐵門,隨即,鐵門被輕輕扣上,他消失在門后。
火燒云燃盡最后一抹紅色,頹然暗了下來,四野的紅光散盡,暮色彌漫。三樓的燈光亮起,柔和的黃色燈光從白窗紗里漫出,神秘而溫馨地在暮色中印下淡淡暖意。
那個木匣,似曾相識。我在哪見過它?我痛苦地思索著。暮色更沉了,三樓的燈光不動聲色地亮著,暖光嵌在暮色中,越發(fā)突兀。
不在屋!那木匣讓我想起了不在屋的木器。一樣的色澤、一樣的令我心慌。謎底呈現(xiàn),如光劃過混沌模糊的記憶。我又想起了幾年前在花木巷與不在屋的偶遇。
楊先生的出現(xiàn),將不在屋從我的記憶深處打撈出來,不在屋的花木、木芯中的三瓣花圖案,還有心底那混雜著雨聲的溫暖與感傷……它們從記憶中醒來,驚鴻一瞥卻又很快地重返沉寂。
楊先生很安靜,似乎不大喜歡與人交往。他安靜地住在三樓,偶爾上下樓遇見了,他有禮貌地與我們打招呼,卻從不與我們多啰嗦。
每個夜晚,三樓上的燈火總亮著,通宵達(dá)旦。我們不知道楊先生一個人在三樓忙些什么。
“做研究吧。霧峰安靜,能讓人靜下心來。”大有肯定地說。
一日清晨,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一打開門,只見楊先生蒼白著臉,捂著胸口,晃了幾下身子,在我面前暈了過去。我和大有慌忙將他送到醫(yī)院。醫(yī)生檢查不出楊先生的身體有什么毛病,昏厥是因長期過度的緊張焦慮所致。楊先生在昏睡中皺著眉,不停地念叨著一個詞“KU”。我不知道“KU”是什么東西,但它一定對楊先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楊先生出院時,我和大有一同接他回霧峰。這是我和大有第一次踏上霧峰三樓楊先生的住處。
廳堂中央的方木桌上放著那個泛著金屬光澤的木匣子,旁邊,有一方圓木塊。楊先生下樓前,還來不及將木塊放回木匣。屋中的一切保持原貌,仿佛在一周的時光中打了個盹,等著楊先生回來。
楊先生看見木塊沒收好,有點吃驚,急急走向前,欲將木塊收進(jìn)匣中,慌張之下,碰翻了木匣蓋。
“撲嗒”,匣蓋落地,發(fā)出沉悶的撞擊聲。
楊先生蹲下身去拾起木匣蓋。我走近他,卻被桌上的木塊吸引了。那木料烏沉沉的,堅硬若鐵,散發(fā)著一股獨特的木香。我好奇地走近,伸出手去,拿起木塊放鼻下,嗅那木香。
“這木香真好?!蔽疑钗豢跉狻?/p>
初始的芬芳清雅,若水生植物香,不一會兒,我雙手所觸及的木料溫?zé)崞饋恚曳紳u漸濃郁,類似麝香,卻比麝香更妖魅。那芬芳是如此具有侵略性,像美麗而不祥的觸須,不屈不撓地探入我的心中,寸寸侵蝕我的意志。我迷失在那奇異的芬芳中,手中的木塊仿佛因我手心的暖而漸漸蘇醒,我蹙緊眉,渾身顫栗起來,芬芳四溢,難以名狀的不安攫緊我的心。
“放下它!”楊先生的聲音似從遠(yuǎn)方飄來,如此不真實。我慢慢轉(zhuǎn)頭,茫然地看著楊先生,不敢確定面前的一切是否是真實的。
楊先生沖了過來,一把將我手中的木塊打落在地。木塊一離手,我心中的不安也隨之抽離,來無蹤,去無影。
木塊重重磕在地上,從中開裂。一聲尖叫!我的的確確聽見了一聲尖叫,從木塊中央發(fā)出,若石子落入湖心,水面泛起漣漪,焦慮與不安洞穿屋內(nèi)的寧靜,層層漾開,彌漫四周。
我看見了一張臉!的確是一張驚恐的臉!木塊橫截面,顯出了木芯的紋路——那木紋如此奇特,組合成的圖案,竟是一張抽象而驚恐的臉!像極了約蒙克的《呼喊》中那個扭曲變形而尖叫的人臉。
楊先生用顫抖的手,從地上撿起木塊,捧在懷里,低頭像哄孩子般柔聲安慰,用盡力氣合攏木塊的裂口。而堅硬的木塊在他的手中,也仿佛可自我愈合,裂縫漸漸變細(xì)、變短,最終消失。
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怔怔看著楊先生艱難地將木塊裝進(jìn)木匣里,緩緩合上匣蓋,當(dāng)他做完這一切,大汗淋漓,若虛脫般。
大有與我面面相覷。
“這是什么東西?”大有看著楊先生的眼睛問。
楊先生坐下,頹然背靠著椅背,閉上眼。
KU
“這是KU,介于獸與木之間的東西?!睏钕壬届o下來,緩緩地說。
“KU是早已消失的烏酉族語,意為‘草木的孩子,在烏酉族傳說中,KU是天地神木,獸心木體,蟄伏地下百年。倘若它不受驚擾地安然生存,蟄伏結(jié)束,它的獸心將木化,成長為林木,再活千年。成長為林木的KU木質(zhì)致密,氣味芬芳,KU千年結(jié)一果,果實極其稀罕,據(jù)說食之可容顏不老……但倘若它在蟄伏期受到驚擾,它將不能轉(zhuǎn)化為樹木,而以困獸狀被囚于木的軀殼內(nèi)。
“我曾有位同事,對KU的傳說深信不疑,四處探尋,但她后來出了點意外,研究也終止了……我一直不太相信這世上真有這種東西存在,直到十年前,我在北方考察時,從一個不起眼的地攤上發(fā)現(xiàn)了它。當(dāng)時,它混雜在一堆香木料之中,木香四溢。我將它帶回研究所后發(fā)現(xiàn),自己竟在無意中找到了傳說中的KU。它的香味令我眩暈。在這奇異的香氛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能領(lǐng)會它的心意。事實上,它的語言就是它的香氣?;驖饣虻囮嚿l(fā)著的幽香,猶如一段段旋律。不知道它被困在木的軀殼里有多久了。它告訴我,它是烏酉族人的‘KU。它很害怕。非常害怕。
“我問它,為什么害怕。
“它說,它找不到故鄉(xiāng)了。它乞求我,帶它回家。
“我問它,它的故鄉(xiāng)在哪里。
“它發(fā)出了一聲哀鳴,如瀕死的鳥那般哀傷,它告訴我,故鄉(xiāng)不在……我被它的哀傷與驚恐魘住了。
“我不知道,為什么它提到故鄉(xiāng)時,認(rèn)為我理所當(dāng)然地知道在哪里。‘KU是烏酉族語。它的故鄉(xiāng),必與烏酉族人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烏酉族是僅存在于古書中的民族,現(xiàn)實中難尋其蹤。而我那位對KU和烏酉族有所研究的同事,也已蹤跡全無。我的探究陷入困境之中……”
楊先生沉默了。剛康復(fù)的他已露出明顯的倦意。我們不忍過多打擾,起身向他告辭。
恐慌
暗夜里,我似乎依舊嗅得到KU散發(fā)的氣息,神秘而絕望,在暗夜里絲絲縷縷地游走。我的心惶惶然跳著,夜漫長得無邊無際,無言的恐慌自夜的深處、我所未知的世界里襲來,讓我無處可逃。
我想起了KU那張藏在木芯里的驚恐的臉,宛若聽見了驚恐的呼喊聲,穿越天地而來。我打開了夜燈,接著打開了房間里所有的燈。燈盞大放光明,夜的黑暗如潮水暫時隱退,我深深吸氣,冷汗淋漓,睜著眼,看著室內(nèi)一片光明。這暖暖的光明,漸漸驅(qū)散了我的恐慌。我突然明白三樓的燈,為什么總徹夜亮著。就在這一片光明中,我昏昏睡去。
“你忘記熄燈了吧,燈通宵亮著?!贝笥袉?。
“我得開燈,才睡得著。”我對大有說實話。被恐慌折磨一宿的我疲憊不堪。
大有詫異地看著我。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的每個夜晚,唯有燈光能抵擋我心中難以言說的恐慌。大有難以理解為何我突然變得如此神經(jīng)脆弱,而我同樣地難以理解,KU對大有似乎一點影響都沒有。
“這幾天晚上,我見你屋里的燈都沒滅,通宵亮著?!币恢芎蟮哪橙瘴绾?,楊先生敲開了我的門。
我看著楊先生,“是的。我嗅到KU的氣味。這氣味讓我不安,我害怕在黑暗中待著?!?/p>
我聽見楊先生發(fā)出一聲低沉的咒罵。我將楊先生請進(jìn)屋里。
“被困在木的軀殼里,對KU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因為它們的感知已經(jīng)覺醒,卻清醒地被困著,暗無天日。對某些人來說,接觸這些受創(chuàng)傷的KU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事。它們的恐慌會直達(dá)他們的內(nèi)心,激起他們潛意識里被壓抑著的恐懼?!?/p>
“某些人?是指哪些人?我們么?”
“是我們。”
“為什么選擇我們?”
楊先生咬了咬牙,雙手緊握著,“……我也想知道?!?/p>
“為什么不扔了它?”我問道。
“扔不掉的。我試圖扔過,但恐慌變本加厲。我們一旦被它的恐慌侵入,就難以逃脫。它說,除非讓它得到安寧,我們才能擺脫困境?!?/p>
“它怎樣才能得到安寧?”
“找到它的故鄉(xiāng)。”
“它的故鄉(xiāng)在哪?”
楊先生的眼神迷惘?!拔艺伊耸辍琅f沒有找到。但我發(fā)現(xiàn)一點線索,那就是,對KU的恐慌有所感應(yīng)的人,多多少少與‘千恒島有千絲萬縷的瓜葛??晌易约?,卻似乎找不到任何聯(lián)系……于是,我每年都帶著KU回千恒島,希望能找到些線索。我問KU,它的故鄉(xiāng)是否就在千恒島,它卻告訴我,故鄉(xiāng)不在?!?/p>
“故鄉(xiāng)不在……不在……楊先生,你去過千恒島水月灣的不在屋么?”記憶若暗夜里的閃電,結(jié)實地從我心尖劃過。
“不在屋?”楊先生蹙緊眉,“水月灣……”
“千恒島,有個花木巷子,巷子深處,有個木藝店,叫不在屋。”
“花木巷……”楊先生打斷我的話。
“是的,花木巷。我曾在那兒,看過一種奇怪的木料,木芯紋是三瓣花,店主人說那木料是花木……”
“花木!在水月灣?”楊先生的嘴角難以察覺地搐動了下。
花木
落雨了,天灰蒙蒙的,整個世界像是個沉浸在往昔回憶中、穿著灰袍子的老人,陰郁而落寞。
從藝術(shù)學(xué)院下課回來,我打著傘,雨“噼噼啪啪”落在傘上。我緩緩走著,雨水順著傘沿下落,有幾滴落在我的鞋上,洇開一朵似是而非的三瓣花——我怔住了,身外的雨聲與心底的雨聲交融在一起,一個場景倏然從心底躍出。就在那一剎那,我突然記起了幼年時的某個雨天,外婆在家陪我畫畫。她教我畫三瓣花兒,藏在木芯里。
“看到藏在木芯里的三瓣花兒了么?木芯里有花兒,人心里也有花兒,當(dāng)木芯的花兒和人心里的花兒一同盛開,這世間就美了?!蓖馄湃缡钦f,難得一見的笑顏綻放若紙上美麗的花兒。那溫暖的一幕就這么藏進(jìn)我的心里了,直至現(xiàn)在,在若干年后的某個雨天,重現(xiàn)。
花木巷的涂鴉、不在屋花木芯里的三瓣花圖案,與外婆畫的花兒,在我的記憶中一起醒來。有沒有這種可能,那藏在花木芯里的“花”在某種條件下,會演變?yōu)橐粡報@恐的臉?反之亦然?
“KU是獸心木體。倘若它不受驚擾地安然生存,蟄伏結(jié)束,它的獸心將木化,破土而出,成長為林木,再活千年。但倘若它在蟄伏期受到驚擾,它將不能轉(zhuǎn)化為樹木,而以困獸狀被囚于木的軀殼內(nèi)……”楊先生那日的話語猶在耳畔,強(qiáng)烈的直覺告訴我,花木就是烏酉族傳說中的KU!
我迫不及待地上樓找楊先生,卻發(fā)現(xiàn)三樓的鐵門緊鎖。
陰雨持續(xù)了一周。一周后,楊先生才回霧峰。一周未見,楊先生胡子拉碴,神情沮喪。
“楊先生,三年前,花木巷不在屋的女主人曾告訴我,很久以前,水月灣有片花木林。我懷疑 KU的故鄉(xiāng),就在千恒島水月灣。水月灣的花木,就是傳說中的KU?!?/p>
“我也有這懷疑……上周,我去了趟水月灣。待了一周,沒找到花木巷。”楊先生苦笑了一下,“千瞳說得對,我們必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我詫異地看著楊先生,千瞳?
“千瞳,我曾經(jīng)的同事,就是那位執(zhí)迷研究KU的人。三十年前,也就是1969年,我剛進(jìn)研究所時,曾經(jīng)參與一個課題研究——‘論外來物種的侵害,每個地區(qū)分有配額,必須上報外侵物種。南部地區(qū)將配額給了千恒島,花木被列入侵害物種名單內(nèi)。課題組最后的建議就是,鏟除花木林,退林還耕。唉,結(jié)果,花木林沒了,而土地是酸壤,根本不適合耕種,那一大片地也就荒了……許多年前的事了。那些年,我們做過許許多多的荒唐事,我早已忘了這回事……”
楊先生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助,找到花木巷。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次找到它。
帶著KU,我與楊先生在水月灣找尋了一天。我竭力回想三年前的經(jīng)歷,不放過任何一個看似相似的巷子。
沒有,找不到。
夜幕降臨,游客散盡,水月灣四處可見白日喧囂過后的殘痕。廢紙垃圾在街角處堆著,街邊攤販的燈荒荒亮著,照著攤主冷漠地收拾攤子的身影和前方的青石路。我與楊先生在青石路上走著,夜風(fēng)漸起,刷刷地卷起街角的垃圾,幾張碎紙屑慵怠地隨風(fēng)揚起,百無聊賴地落下……
我們不甘心就此作罷,繼續(xù)漫無目標(biāo)地在青石路上走著,月光灑在青石路上,一片蒼蒼的清輝。記憶在復(fù)蘇,我突然想起,我曾見過不在屋的電話號碼,就在門匾下方記著的。那號碼是什么?依稀記得,那是一組非常奇特的數(shù)字組合,像極了跳舞的顛倒小人。
我止步苦苦思索。楊先生站在我身旁,“是什么數(shù)字?上下顛倒?6?9?”
“是的!”我抓住他的胳膊,“是6、9?!?我焦灼地搓著手,“是一組6位數(shù)字的號碼,數(shù)字相像,上下顛倒,循環(huán)?!?/p>
月色蒼蒼,青石路荒荒地裸露在月光之下。
“69196969?!币淮?dāng)?shù)字不可思議地闖入我的心尖。是的,是它,就是它。上下顛倒的跳舞小人組合,不在屋的電話號碼。
KU在木匣中發(fā)出激烈的顫動聲。楊先生取出手機(jī),用顫抖的手撥號,我不知道這號碼是否還有效,在三年之后。
“嘿,你好,是你么?”一個沉穩(wěn)溫柔的女子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自然而親切,仿佛一直等著我們撥通電話……
木匣中的KU突然安靜下來。
故人
從青石路的深處,不在屋女主人踏著月光慢慢走來,著一身青色的中式衣裙,圍著白色薄紗頭巾,遮住口鼻,眼眸深邃。她的腳步聲輕柔,似不忍驚擾夜的靜謐。
“晚上好?!鄙ひ羧崦馈?/p>
楊先生蹙著眉,怔怔看著她。
“請隨我來。” 少婦并不在意,低首轉(zhuǎn)身,帶著我們,走過青石路,拐過幾個彎,進(jìn)了花木巷。
巷子口的三瓣花涂鴉幾乎看不見了,唯有幾抹殘痕?;鞠锏谋M頭,月下的不在屋寧靜、祥和而神秘。屋內(nèi)的陳設(shè)一如既往,似乎看不出時光流逝的痕跡。
那幅花木壁掛依舊嵌在墻上。
少婦為我們沏上一壺?zé)岵琛2枰蝗氡?,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我突然想起了幼年唯一一次與外婆赴千恒島的出行,千恒島那處溫暖而芬芳的歇腳地,莫非就是這兒?
“花木茶。請?!泵芍^巾的少婦靜美而端莊。
“請問,這是你們的東西吧?”楊先生將手里的木匣放在木桌上,木匣與不在屋木器的色澤與用料如出一轍。木匣劇烈地震顫起來,在桌上發(fā)出急促的噠噠聲,我的心也隨之抽搐,有難言的悲愴情緒從匣內(nèi)傳出,彌漫四周。
少婦捧起木匣,輕輕摩挲著,隨即,低首將面頰貼在木匣上,紅唇微啟,閉目柔聲低語,用的是我們聽不懂的語言。
“是的,是我們的?!彼崧曒p語,“不知什么時候流失出去。它想回來?!?/p>
然后,她打開木匣,取出KU,將它捧在懷里。冷而清的木香自KU體內(nèi)發(fā)出,那是KU對她的回應(yīng),悲欣交集。
楊先生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少婦,突然悟出了什么似的,神色驚慌起來,騰地站起身來。
少婦抬起頭,眼眸深邃地看著他。
“請坐下?!彼m然并未啟唇,但我們已從她的眼眸中讀懂她的心意。
“千瞳,是你么?”楊先生發(fā)出一聲哽咽。
少婦目光下垂,鼻翼微微顫抖。
她緩緩而輕柔地取下頭巾,露出端莊秀麗的容顏,清雅若陳逸飛筆下不食人間煙火的畫中仕女。三十年過去了,她的容貌依舊不老。
“那場大火……”
“大火燒了林子,而后蔓延。整整燒了半個月。水月灣成孤島,而我留下了,自愿留下了……花木林被你們毀了,同時被毀的,還有許許多多水月灣人的家園?!彼従彽卣f。
KU在千瞳懷中猛烈地顫栗著,驚恐與絕望的氣息,自KU的身上傳遞至我們心間。
千瞳起身,從屋內(nèi)取出一個大木盒,里面裝滿了燒焦的花木塊,一個個木芯紋,呈現(xiàn)出一張張絕望而驚恐的臉。
“它們再沒有機(jī)會用其他方式展現(xiàn)恐慌了,當(dāng)毀滅來臨時,草木與人類的表情是一致的?!?/p>
她瞥了我們一眼。那雙眼睛!我難以形容她的眼神,深邃、滄桑而冷靜。這種眼神我只在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中才見過,而她的容顏,也仿佛在瞬間蒼老下去。
“水月灣人叫它們‘花木,你們可知道,它們的心,也曾綻放像花般美麗?!鼻曋鴫ι系娜昊ū趻?,輕嘆一聲。
“KU的家園第一次被毀,在千年前。北方烏酉族人與鄰邦子虛國征戰(zhàn)失敗后,烏酉城成一片焦土,KU幾乎全部被毀。幸存下來的烏酉族人,有一個小分支南下遷徙至千恒島水月灣避世隱居,將KU帶到了島上。千恒島原本也算是荒蠻之地,遠(yuǎn)離中原政權(quán)中心。烏酉族人漸漸被水月灣漢人同化,從歷史中走失。而長成木的KU也擁有了個漢語的名字——花木。KU遠(yuǎn)比烏酉族人有生命力,它們在水月灣度過了寧靜的千年。但是,災(zāi)難再次來臨……”
千瞳輕輕撫摸著懷中的KU,“花木林在水月灣生長千年,而我們卻僅用一周時間就定下了一個荒謬的決定,毀掉它們。課題組所有的專家,都在爭相論證一個事先已被確定的荒謬觀點。”
楊先生蠕動著唇,欲言又止,滿臉羞愧。
“我們,誰都知道這個觀點的荒謬,卻沒有一個人膽敢直言,包括我在內(nèi)……我在為我們的所為贖罪……只要這世間還有KU存在著,我就必須留在這兒……” 千瞳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平靜而優(yōu)雅。而我的心里,卻漸漸有了寒意。
“千瞳,離開這兒。那是時代的錯,不是你一個人的錯。別糾結(jié)?!膘o默良久的楊先生突然松開眉頭,長舒一口氣,一臉坦然。
千瞳淡淡笑了。“你,你們,所有人都可以這么為自己開脫……我不走。這兒是花木巷,它們的家,也是我的家。我等它們回來……”
千瞳緩緩起身,捧著KU在懷中,目光深邃冰冷地看著我們。她在下逐客令。雖未啟唇,但我們已會意。
這是屬于她和KU的世界。在各自的世界里,我們與她,彼此僅是故人。
尾聲
我與楊先生起身離開。千瞳捧著KU,走出不在屋,佇立月光下,默默與我們道別。月色清冷,她在月下的剪影決絕而清寂。出巷口時,我已看不清那幅三瓣花涂鴉的最后幾抹痕跡。
“花木很難砍伐,木質(zhì)太堅硬了??撤r,花木散發(fā)出奇異的氣味,砍伐者嗅后輕者全身無力,重者昏迷不醒。不得已,后來只能以火燒林。誰知火勢蔓延,禍及當(dāng)?shù)鼐用?,千瞳在火海救人時失去蹤跡。大家都以為她遇難了……那流失在外的KU,估計是林子燒毀后,灣外移居過來的人墾荒、修建旅游景點時發(fā)現(xiàn)的,有好事者將這些奇異的烏木頭撿起運走,一部分KU就此四散他鄉(xiāng)。而千瞳失蹤后,再無人關(guān)注花木研究了?!睏钕壬缡钦f。
此后,我曾再次撥打那個似顛倒小人舞蹈的電話號碼,只聽電話那頭在長時間的沉寂后,出現(xiàn)忙音一片。
“嘟……”冷漠而空洞。
我不甘心,上網(wǎng)搜索千瞳、花木和千恒島水月灣那場大火燒林事件,可記錄一片空白。
發(fā)稿/趙菱 tianxie1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