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虎
構(gòu)思,在作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它是指作者審題、立意、選材、定體等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過程,即在寫作之前,運用心思考慮寫什么和怎么寫,我們可以稱之為謀篇布局。文章因容量有限,要想表現(xiàn)比較深邃的內(nèi)涵,并且要表現(xiàn)得與眾不同,那就要在構(gòu)思上下功夫,做到立意新穎,構(gòu)思巧妙,個性飛揚。
眾所周知,議論文一般是按照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的模式謀篇布局。但如果打破常規(guī),可以有新穎、巧妙的構(gòu)思;而記敘文馳騁想象,精心構(gòu)思的舞臺更為廣闊,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筆鋒突轉(zhuǎn)法
敘述故事時,故意順著某個方面發(fā)展下去,層層遞進,待到情節(jié)將近高潮時,筆鋒突轉(zhuǎn),來一個360度的大轉(zhuǎn)彎,就會頓起波瀾,一下子把讀者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境界。
比如莫泊桑的《項鏈》一文,當路瓦栽夫人為償還女友的項鏈而一生艱辛時,女友告訴她所借的項鏈是假的,猶如五雷轟頂。不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驚,就連讀者也頗感意外。待驚嘆清醒之后,禁不住嘖嘖稱贊!這突轉(zhuǎn)的一筆,既增加了情節(jié)的波瀾,又引人深思。
二、蓄勢突轉(zhuǎn)法
所謂蓄勢,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為或事情的結(jié)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轉(zhuǎn)折的一種構(gòu)思方法,是增強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包含兩個部分:“蓄勢在前”和“逆轉(zhuǎn)在后”。即先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然后逆轉(zhuǎn),突然打破積蓄已久的定勢,從而造成一種久蓄而猝發(fā)的藝術沖擊力。
比如優(yōu)秀作文《嘮叨》以情感變化作為線索,曲折有致地表現(xiàn)了“我”對父親的“嘮叨”從厭惡、不滿到懷念、感激的轉(zhuǎn)變。文章前半部分充分蓄勢,寫“我”在家時對父親的“嘮叨”不屑一顧,甚至故意作對;離家時為可以擺脫父親的“嘮叨”而慶幸;父親到學校探望時,“我”對他的“嘮叨”更是怒目相向。在這一層又一層的蓄勢中,“我”對“嘮叨”的厭惡之情被推上了頂峰。然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如開閘放水,極力描寫“我”不僅盼父親,更盼父親的“嘮叨”——因為“我”終于感悟到父親的“嘮叨”其實是“深情的傾訴”與“愛心的凝聚”。這樣在濃墨重彩蓄勢的基礎上,陡然逆轉(zhuǎn),造成感情上極大的“落差”,既深化了主題,又增強了藝術魅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三、抑揚相生法
“抑”即壓低、否定;“揚”是振發(fā)、褒揚;“相生”是說文章要有“抑”有“揚”,相互生發(fā),富于變化。其中常見的是“欲揚先抑”,即對人欲表揚而先批評,對事欲說對而先說錯,對物欲說好而先說壞,“抑”是手段,“揚”是目的。
比如有個學生這樣寫他的媽媽:媽媽最不會做事,給我做的衣服總是或大或小,她自己也總是邋遢不堪,媽媽實在是個笨頭笨腦的人。誰知,單位派媽媽到德國去出差,全廠人都說媽媽心最靈,手最巧,心最誠。至此,一個心靈手巧,一心撲在事業(yè)上的“女強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四、巧設懸念法
懸念,是引起讀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種藝術手段。設懸念,往往是把正在發(fā)展的情節(jié)或尖銳的矛盾沖突有意阻遏,故意按下不表,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期待心理。為了收到好的懸念效果,作者在寫作時往往插入許多情節(jié),緊緊抓住讀者希望探得事情結(jié)果的心理。
比如一篇題為“奇奇奇遇記”的文章:懷著身孕的奇奇,為了回家給媽媽過生日,只身來到公共汽車站。她剛停下腳步,一個漂亮的姑娘指著候車廳的長椅說:“大姐,你坐吧!”隨口又補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車過來了,候車的人自動讓出一條路,請奇奇先上。一個小伙子讓出自己的座位并對奇奇說:“你丈夫真好!祝你們幸福!”奇奇對人們的舉止莫名其妙。車到站了,擁擠的車廂里再次讓出一條路,周圍的人們面帶微笑,一個婦女羨慕地說:“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納悶。到了家,小妹在奇奇背后忽然“哇”的一聲大叫——原來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膠貼著一張紙片,上面寫著“請給我妻子讓一個座,謝謝!”文章懸念叢生,直到結(jié)尾,謎底才揭開,讀者如夢初醒,贊嘆不絕。
五、創(chuàng)設誤會法
所謂“誤會法”,就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先故意安插一些思維上的邏輯性錯誤,給人一種常識性的“錯誤”印象。然后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層層遞進,將謎底逐漸展開,給人以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藝術享受。
如安徒生的童話名作《丑小鴨》:小天鵝誤生在養(yǎng)鴨場里,于是被大家誤認為是一只“丑小鴨”,以致它命運多舛,一再被大家看不起。誤會法形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讀者對“小天鵝”命運的同情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