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毓琳
【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六國論
□[北宋]蘇 轍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yuǎn)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dāng)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韓,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以見矣。
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dāng)虎狼之強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yīng)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選自《古文觀止》)
1.本文是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請簡要分析它的論證思路。
解析:解答這類題首先要清楚議論性散文的概念。它是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表明觀點、闡述道理、以說理言志為主的文章。作者往往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行文,圍繞論點從不同方面論證。因此解題時按照這種結(jié)構(gòu)去分析論證就可以了。本文開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立足六國之士“不知天下之勢”分析論證韓、魏在軍事位置上的重要性,指出六國的敗亡之因在于他們不明白天下之勢,不能全力保住韓、魏,失去這個屏障和緩沖地帶因而導(dǎo)致滅亡;最后指明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答案:以讀史“竊怪”“深思”巧妙引出中心論點——六國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接著著眼于六國與秦的軍事態(tài)勢,闡述了韓、魏在各諸侯國抗秦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最后論述了山東諸侯國的自安之計,識“天下之勢”,提出了“厚韓親魏以擯秦”的戰(zhàn)略思想。
2.本文的論證手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解析:解答本題要知道論證手法的分類,再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加以分析說明。本文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論證手法靈活多變,生動鮮明。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主要論證手法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及假設(shè)論證。通過大量的對比,鮮明地表達(dá)了作者的愛憎,增強了文章論辯的力量。
參考答案:論證手法有:(1)對比論證,例如范雎、商鞅“重韓魏”與昭王“輕韓魏”的對比,第四自然段中“厚韓親魏”“應(yīng)夫無窮”與“貪尺寸之利”“自相屠滅”的對比。(2)舉例論證,作者列舉史實,第二自然段中連用范雎說昭王收韓,秦孝公用商鞅之策收魏以及昭王未得韓、魏之心出兵攻齊的例子說明韓、魏在各諸侯國抗秦中舉足輕重的地位。(3)假設(shè)論證,第四自然段中假設(shè)六國之間能“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就可以應(yīng)對萬變,不至于為秦所亡。
【閱讀指導(dǎo)】
古代議論性散文作為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有著嚴(yán)謹(jǐn)?shù)恼撟C、精彩的比喻、雄偉的氣勢、深刻的思想,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成為了古代散文中最為發(fā)達(dá)的文體之一。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想理清文本的思想、層次,應(yīng)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文體特征,辨論證方法,幫助理解文意
明確文本的類型和論證方法,對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有很大幫助。按文體特征可以分為:論說類、解疑類、駁論類、論諫類、述理類。常用的論證方法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證論。
二、樹立整體意識,抓中心論點,理清文本思想
梳理文言知識時,重要的一點是要樹立一種整體意識,對給定的文本材料進(jìn)行整體閱讀,快速瀏覽,理清大意,明確基本信息。古代議論性散文往往會確立一個中心論點,然后運用各種論證方法進(jìn)行反復(fù)辯證,以期達(dá)到定是非、辨然否的目的。閱讀此類文章,將這些基本信息搞清之后,也就抓住了肯綮。再由此出發(fā),去分析和理清文本的思想,進(jìn)而把握全文,就能事半功倍。一般來說,議論性散文的中心論點集中在文章的開頭或結(jié)尾,所以,我們在閱讀議論性散文時,首先要著重看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揣摩作者的觀點。只有把握住作者的觀點,文章的思想、層次才更容易理清。
三、把握結(jié)構(gòu)方式,分段概括要點,理清文本層次
作為說理文,古代議論性散文的結(jié)構(gòu)一般是: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jié)論(解決問題),常見的論證結(jié)構(gòu)有并列式、總分式、層進(jìn)式、對照式等。在閱讀過程中,在明確中心論點的前提下,先弄清論證結(jié)構(gòu),再概括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或找出每一段論述的中心,然后進(jìn)行分析歸納。如此,文章的內(nèi)在思路就會清晰起來,文章的主旨也會凸顯出來,文本的層次也就更清楚了。因為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luò),它具體展現(xiàn)作者記敘、議論的思路。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反映出來的。
【閱讀思考】
察 傳
□[戰(zhàn)國]呂不韋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yuǎn)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聞孫叔敖于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jìn)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fēng)。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彼沃∈霞覠o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也。夫‘已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本文闡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請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舉例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
邢邵傳
邢邵,字子才,河間鄭人,魏太常貞之后。十歲,便能屬文,雅有才思,聰明強記,日誦萬余言。嘗因霖雨,乃讀《漢書》,五日,略能遍記。文章典麗,既贍且速。年未二十,名動衣冠。
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蟲之美,獨步當(dāng)時,每一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讀誦俄遍遠(yuǎn)近。
邵率情簡素,內(nèi)行修謹(jǐn),兄弟親姻之間,稱為雍睦。博覽墳籍,無不通曉,晚年尤以五經(jīng)章句為意,窮其指要。吉兇禮儀,公私咨稟,質(zhì)疑去惑,為世指南。每公卿會議,事關(guān)典故,邵援筆文成,證引該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頃。詞致宏遠(yuǎn),獨步當(dāng)時,與濟陰溫子昇為文士之冠,世論謂之“溫邢”。巨鹿魏收,雖天才艷發(fā),而年歲在二人之后,故子昇死后,方稱“邢魏”焉。
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脫略簡易,不修威儀,車服器重,充事而已。有齋不居,坐臥恒在一小屋。果餌之屬,或置之梁上,賓至,下而共啖。天資質(zhì)素,特安異同,士無賢愚,皆能顧接,對客或解衣覓虱,且與劇談。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姑復(fù)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保ㄟx自《北齊書》)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十歲,便能屬文(寫作)
B.雖望實兼重,不以才位傲物(名聲)
C.士無賢愚,皆能顧接(顧惜)
D.對客或解衣覓虱,且與劇談(暢快)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邢邵才華出眾的一組是( )
①聰明強記,日誦萬余言②率情簡素,內(nèi)行修謹(jǐn)③博覽墳籍,無不通曉④事關(guān)典故,邵援筆立成⑤詞致宏遠(yuǎn),獨步當(dāng)時⑥天資質(zhì)素,特安導(dǎo)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⑥①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邢邵十分聰明,記憶力強。他曾經(jīng)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把一部《漢書》讀完,并且能把它大致背誦下來。
B.邢邵的文章典雅華麗,在當(dāng)時無人能及。他的文章常常剛一寫好就立即在京城廣為流傳,被爭相誦讀。
C.邢邵雖為文壇領(lǐng)袖,名聲顯赫,但卻從不驕傲自恃。在家,能與親人和睦相處;在外,能對士人以禮相待。
D.邢邵反對把精力花在校書上,他認(rèn)為與其對著有謬誤的書冥思苦想,浪費時間,倒不如更換一本合適的書來看。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質(zhì)疑去惑,為世指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客或解衣覓虱,且與劇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