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鸚霞
【摘要】本文從觀眾的角度看西方戲劇和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分析兩者的異同。
【關鍵詞】中國戲曲;西方戲??;舞臺時空
所有事物的運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1]”所有的藝術作品其本身的呈現(xiàn)與進行也都占有一定的時空。戲劇也是這樣,當我們看到美輪美奐的場景,我們又能或是需要以什么樣的心境看待舞臺上所展現(xiàn)的時空呢!
任何藝術樣式在表現(xiàn)生活時,都要受到其表現(xiàn)材料和手段的束縛,但當我們要把所表達的傳遞給觀眾時,就必須把制約和束縛轉化為可用的特長,盡力去更加廣泛,深刻的反映生活,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色彩,讓觀眾更好的領悟到我們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想法。無論是西方戲劇還是中國戲曲,在舞臺時空表現(xiàn)上,都有其優(yōu)劣,觀眾在觀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心境去體會其傳達的意味。
每一個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而作為要求一定審美方式的舞臺時空觀念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說,西方戲劇要求觀眾所看到的是一個可見的,具體的,實在的舞臺空間,那么中國戲曲應該是有所差別,她的舞臺時空不能獨立于人物之外,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存在于演員“唱做念打”的表演當中,存在于演員對舞臺空間的態(tài)度和反映之中,存在于觀眾對整體畫面的思考之中。
西方戲劇藝術,從古希臘戲劇形成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隨著舞臺技術的發(fā)展,西方戲劇的舞臺時空觀念逐步穩(wěn)定下來。當每一出戲劇的大幕拉開時,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具體的,實在的空間。這樣一個空間所傳遞給觀眾的,是一個可見的,具體的,物質的實物環(huán)境。
我們從“三一律”的戲劇結構形式看,“三一律”,即情節(jié),時間和地點的整一。[2]在這結構里,舞臺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間,采取以每個場景分為一場的辦法,我們需要把戲劇沖突放到我們所設定的固定的空間里展現(xiàn)。也就是說整個戲劇中事情的發(fā)展所用時間和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實際演出時間是基本一致的,觀眾能感受到的物質空間就是我們展現(xiàn)的舞臺空間。整個戲劇演出中,時空的轉換就是通過每場次的轉換來達到的??匆撞飞摹锻媾贾摇?,所有的場景就是主人公的起居室。這類劇作,用布景固定地再現(xiàn)舞臺時空,觀眾可以一目了然的觀看到整個舞臺場景。隨著舞臺技術條件的發(fā)展,隨之產(chǎn)生了幻覺性的舞臺藝術,藝術家嘗試各種手段和方法來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生活的幻覺,讓觀眾感受到舞臺上所展現(xiàn)的時空環(huán)境就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就像狄德羅說的:“當你認為你的戲劇作家的劇本值得一看的時候,讓他先去物色一個設計布景的人,向他朗讀劇本。讓布景師熟悉劇情發(fā)生的地點,把它描摹得適如其分,尤其要讓他記住,舞臺的畫景應該比其他一切類型的圖畫更嚴格而真實?!盵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體系就是這種舞臺時空觀的代表者。當觀眾看到這種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很容易就進入了那個真實的舞臺時空。
與“三一律”戲劇相比,莎士比亞戲劇也有異同。他們都要求觀眾可以感受到舞臺上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都是舞臺物質的再現(xiàn),但是他們不再是固定的再現(xiàn),而開始有了動態(tài)。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奧瑟羅〉導演計劃》中所說的:
莎士比亞不管什么時間空間的統(tǒng)一率。他的舞臺只有一張黑色的襯幕,換景只要換一張說明牌就成了。于是,他的分場形式允許把劇情從某一時間地點換到另一時間地點。
莎士比亞戲劇與中國戲曲有相似也有差別。莎劇的舞臺依靠簡單的道具變化來表示空間環(huán)境的變化,觀眾只需觀看舞臺的物質裝置來再現(xiàn)時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戲劇各流派不斷出現(xiàn),西方戲劇舞臺美術朝著多樣化發(fā)展起來。立體派,抽象派,超現(xiàn)實主義,流行藝術,幻覺藝術,紀錄影片等等,不斷涌出。劇場的舞臺樣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伸出型舞臺,雜技場式舞臺,機動性舞臺等相繼出現(xiàn),話劇舞臺時空的表現(xiàn)方法也層出不窮。大家都想盡可能的利用現(xiàn)代化的舞臺設施,來突破舞臺上時空的局限。無論舞臺場景是寫意的,寫實的,還是象征的,抽象的,基本上都是通過舞臺物質的再現(xiàn),通過觀眾觀看舞臺的場景,來了解舞臺時空環(huán)境。例如,1908年,著名的舞臺美術家戈登·克雷,導演和設計的《哈姆雷特》,他采用了條屏布景,“以暗示出建筑的形式——屋面,壁龕,街道,胡同,塔及其他。”[4]然而這種舞臺時空實際上也是舞臺物質的再現(xiàn)——象征性的布景,每一場的舞臺環(huán)境也都是相對的固定不變的。
綜上這些話劇,其實還是展現(xiàn)給觀眾一個實物的環(huán)境,我們觀看舞臺的場景,就可以來感受舞臺的時空環(huán)境。
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觀念,與西方戲劇是有差異的,雖然在舞臺上也有相對的流動和固定,但并不是主要采用舞臺物質的再現(xiàn)來表達,而是每一個演員的表演來表現(xiàn)。觀眾不僅要客觀的觀看舞臺上的物質世界,而且還需要從舞臺上角色的內心世界來看待客觀世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戲曲舞臺很少真實的再現(xiàn)客觀環(huán)境,而是表現(xiàn)一種舞臺環(huán)境,以虛來表實,就像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所要求的,是一種“無墨之墨”,“無墨之筆”。觀眾需要的是縱觀整個演出,根據(jù)演員的表演來體會舞臺時空的變化。
例如演員用一根馬鞭,做出各種不同的身段動作,崎嶇山路,上山下山,溪澗阻隔等等就可以從演員對之的內心反應動作上表現(xiàn)出來。就像焦菊隱說的:“話劇只要把主觀世界,客觀世界都放在那兒,看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關系。而戲曲呢,單單表現(xiàn)人的主觀世界,從這兒看客觀世界,看人的表現(xiàn),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順便就能看出周圍是什么東西?!盵5]這就告訴觀眾需要以怎樣的心境來看待舞臺上時空的變化。
看元雜劇《西廂記·長亭送別》其中一個場景,“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一長亭送別的舞臺時空,是通過崔鶯鶯這一人物的唱和做表現(xiàn)出來的。這里的“霜林”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我們所知道的霜林了,而是崔鶯鶯眼中那離別的場景,而這時候觀眾所感受到的舞臺時空就是那凄凄涼涼的離別場景。在這里,“霜林”就表現(xiàn)出了厚重的傷感情調。就像這樣,我們需要的是用內心感受劇中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狀態(tài),以他們的心態(tài)來感受這種環(huán)境,這時感受到的不僅是簡單的時空環(huán)境,還是場景中人物的感情。
綜合各種因素,中國戲曲要求觀眾從情來出發(fā)去感受空間中的物質環(huán)境,其歸宿在人,西方戲劇要求觀眾客觀的看待舞臺上的布景設計,其歸宿在物。隨著各方面的不斷發(fā)展,舞臺的設計已經(jīng)不再僅僅表達物質環(huán)境,而意在打造一個能滿足演出需要,能夠表達劇作思想意圖的表演空間,能夠給人以視聽上的美的享受,引發(fā)觀眾思考的基點。無論是西方戲劇還是中國戲曲,無論是從觀眾的角度還是從舞臺設計者的視覺,我們都不能簡單的去看待一個舞臺時空。無論怎樣的舞臺形式,我們都應加以合理的應用,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吸收多方面的藝術元素,努力尋求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這樣舞臺時空的表現(xiàn)將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和前景。
注釋:
[1][德]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1972.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M].
[3][法]狄德羅.論戲劇詩[J].文藝理論譯叢,1958.
[4]吳光耀.戈登·克雷的舞臺設計理論和實踐[J].戲劇藝術,1979(1).
[5]焦菊隱.中國戲曲藝術特征的探索[J].戲劇藝術,1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