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芬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庇忠粋€端午節(jié)來臨了,大街小巷彌漫著粽子的清香。這淡淡的清香喚回了童年端午節(jié)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我們最盼望過節(jié),因為一過節(jié),讓饞嘴的我們大飽口福。端午節(jié)也不例外。媽媽用她那靈巧的手變戲法般地包好一個個大小均勻,棱角分明,小巧玲瓏的粽子。有綠豆粽,紅豆粽,堿粽。慈祥的母親看到我們躍躍欲試的樣子就允許我學包粽子,可我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漏了,三番五次弄得滿臉都是糯米。廚房里飄來粽子的香味惹得我饑腸轆轆,于是我又跑到廚房灶臺守候,調(diào)皮的弟弟總是偷偷地不斷加柴禾,把火燒得旺旺的。粽子終于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剝?nèi)ヴ杖~,玲瓏剔透的粽子,帶有光澤,聞一聞,粽香撲鼻,頓時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哇,好燙。”惹得姐姐們捧腹大笑。
最有意思的是端午這一天到井里打午時水。午時水就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正午十二點從井里打的水。午時水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辟邪、凈身、驅(qū)蚊等效果。似乎端午這天的井水似乎比平時更清甜,更溫馨,更親昵,讓人感到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神圣之水。端午這一天,古井就像一個強力磁鐵一樣吸引著人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涌來。人們守候正午十二點的午時水,就如同守候著圣水一般莊重。人們提著事先準備好的挑水器具,不時地看著手表,急切的目光中又少不了幾分虔誠。等時針指向正午十二點,人們爭先恐后、興致勃勃地往古井打水。打水聲,水桶碰撞聲,說話聲,笑聲,奏起了一首悅耳動聽的交響曲……
而母親把艾葉和榕枝插在門楣上,再場院的中間燒著菖蒲,還用閩南語小聲叨念:“送蚊公,送蚊母,送到天寶去,送蚊公,送蚊頭,送到大樹頭。”之后她就用雄黃酒(取來的午時水加入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噴灑房間庭院,并把雄黃酒涂在我們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嘴里還念念有詞。也許母親堅信這樣做能驅(qū)走夏日的蚊子痱子,能帶來一個健康吉祥的夏天。對于母親這樣神秘的做法,我們姐弟總是淘氣地相視而笑。
在那個天真爛漫的童年里關于端午的趣事就是吃粽子,到井邊提午時水。后來讀了書,才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知道了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 ,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多少年來,端午節(jié),屈原的愛國情懷是潤澤著濃濃傳統(tǒng)文化的甘泉。如今,身為人師,也知道了屈原寫下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內(nèi)心里一直流淌著一脈相承,無法割舍的愛國情懷則越來越濃。屈原的愛國詩句時??M繞在心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薄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薄瓰榱藢崿F(xiàn)理想,雖九死而無一生,但也是心甘情愿,始終不悔。這種精神激發(fā)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愛國熱情,激勵了他們不斷地奮發(fā)前進。
在歷史的回眸中,我們永遠都不會忘懷“天下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位卑不敢忘國”的品質(zh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操;“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精神;“為國家效死,死重于泰山”的壯志豪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掩卷沉思,我們泱泱大國不正因偉大的愛國精神做支撐,振興中華,復興民族的中國夢才會得以實現(xiàn)嗎?
端午節(jié),涵養(yǎng)民俗,包孕暖情。是親情的承載,更是愛國精神的弘揚!
注:地址 華安縣豐山中心小學
郵編:363801
電話 1334847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