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展 人:呂澎、阿其列·伯尼托·奧利瓦
■展覽主辦:成都當代美術館
■公眾開放:2013年6月8日至8月30日
■參展藝術家:陳曦、崔岫聞、方力鈞、李青、劉煒、劉小東、毛旭輝、隋建國、王廣義、汪建偉、徐冰、嚴培明、葉永青、尹朝陽、岳敏君、曾梵志、展望、張培力、張曉剛、周春芽
展覽背景
2013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20周年,這也是中國經(jīng)濟、文化和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下與西方進行交流融合的20年。從1993年的“東方之路”中國當代藝術家個人的零星參與,到以“國家館”形式組織的集體亮相,通過對這段歷史的考察,我們既可以看到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找尋到了自己的“聲音”,并對于中西文明的認識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時,通過對參展20周年文獻脈絡的細密梳理,映射出在這20年里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西方世界對于中國文化的接納態(tài)度的變遷,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新繪畫所做出的貢獻。
邀請意大利批評家、策展人阿其列·伯尼托·奧利瓦與中國藝術史家呂澎共同策劃展覽,旨在研究展覽的歷史要素和文化主體,前者的參與,可以使觀眾更加清晰地理解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結(jié)緣背景和歷史意義;后者的參與,則為2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給予清晰的定位。
特別邀請展由兩大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是“繪畫”:由陳曦、崔岫聞、方力鈞、李青、劉煒、劉小東、毛旭輝、隋建國、王廣義、汪建偉、徐冰、嚴培明、葉永青、尹朝陽、岳敏君、曾梵志、展望、張培力、張曉剛、周春芽2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構(gòu)成。即便馬列維奇早在20世紀初就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宣稱藝術已經(jīng)到達“繪畫的零點”,在追求藝術媒介的實驗性和新穎感日益成為一種國際新時尚的今天,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依然通過他們的架上繪畫作品,在全球藝術界產(chǎn)生了非凡的影響力。此次參展的20位藝術家,用他們的繪畫作品呈現(xiàn)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經(jīng)歷了30年的探索與實驗,為世界藝術史提供了特殊的觀念與風格樣式,最終有效地證明了繪畫不朽的生命,續(xù)延與書寫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當代藝術史。
展覽第二部分是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參與威尼斯雙年展20年歷史的“文獻”:通過開放式文獻展示方式,呈現(xiàn)出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互動發(fā)展的早期形態(tài)與歷史細節(jié),中國當代藝術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研究與反思。透過與這20年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當事人的直接接觸與交流,做出詳細周全的記錄,獲得翔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展覽內(nèi)容包括筆記、手札、草圖、信件、印刷品、出版物、照片、錄像片段及相關實物。
主題闡述
闡釋:20年前, 阿其列·伯尼托·奧利瓦將中國當代藝術以“東方之路”帶進威尼斯雙年展,讓全世界開始了解1989年之后的中國當代藝術。這個事件在國際,尤其是在中國藝術界產(chǎn)生了持久的爭論,焦點是,在于國際藝術史中,中國當代藝術究竟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有批評家對“東方”出現(xiàn)在展覽名稱上給予了質(zhì)疑:這是否是屬于后殖民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是否處在一個被選擇和被決定的地位?然而,正是在與國際社會的不斷交流中,中國當代藝術不斷地展示出了她的獨特性,既然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當代藝術不過是人類當代文化中的組成部分,那么,中國當代藝術不可否認地應該是全球化背景下人類當代藝術史的一部分。事實上,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當代藝術家來說,藝術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曾經(jīng)的“東方之路”提示了全球化的完整性,而今天的“歷史之路”則展示了1993年之后在國際社會領域獲得充分影響的“中國藝術”,從1992年的“東方之路”到2012年的“歷史之路”,是一條世界當代藝術史發(fā)展的線索,也是本次展覽題目的基本內(nèi)涵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