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輝
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決定割除雙乳乳腺的事件引發(fā)輿論聚焦:她之所以要做切除手術(shù),是因為她很有可能攜帶一種導(dǎo)致乳腺癌的基因。此舉被一些人解讀為,基于基因檢測的個性化診療時代的來臨。2004年諾貝爾化學(xué)獎得主、以色列理工學(xué)院教授阿龍·切哈諾沃談及這一例子,并把研發(fā)新型DNA藥物這一個性化的醫(yī)療手段看做未來第三次藥物革命。
從20世紀至今,人類的藥物研發(fā)大致經(jīng)歷了3個階段。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第一階段,以阿司匹林、青霉素為代表。上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末,是第二個階段,許多至今暢銷的藥物就是在此期間發(fā)明的。此類藥物的發(fā)現(xiàn)方式在切哈諾沃看來,有點類似“在1萬把鑰匙中尋找自家房門的鑰匙”,這就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使用同樣的藥物,幾年后,一些病人去世或病情沒有明顯好轉(zhuǎn),而另一群人病情卻有好轉(zhuǎn),有的甚至得到了治愈。
“我們的認識需要有180度的轉(zhuǎn)變”,切哈諾沃說,要看這個病人的DNA里有什么問題,兩個患相同病癥的人DNA有什么不同,針對疾病進行基因篩選,知道哪些藥物能真正“對癥下藥”。自本世紀初,這種被切哈諾沃稱為“個性化、可預(yù)見性、可預(yù)防性、患者可參與性”的新革命帶給人類無限的“誘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即個性化藥物,它意味著,即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患者使用的藥物也是不同的,或者說同樣的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的療效不同。切哈諾沃也因此認為類似阿司匹林等暢銷藥物雄居市場幾十年的時代將宣告終結(jié)。
但他同時表示,在DNA和生物制藥方面,還面臨個性化藥物研發(fā)的許多個性化問題和障礙。比如動物模型的缺乏,藥物也離不開動物實驗環(huán)節(jié)。倫理層面也存在風(fēng)險。切哈諾沃說,如果一個制藥廠知道一個患者的基因組排序,會不會存在信息泄露問題?還以安吉麗娜·朱莉此次的選擇為例,朱莉?qū)λ膬蓚€親生女兒未免欠考慮,因為她的選擇無形中等于公開了其女兒也有罹患乳腺癌的風(fēng)險。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