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林
摘 要 本文通過常見心理輔導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達到余人目的。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心理輔導 學生
心理輔導是一種人際交往及促進人心理健康的藝術,它要求輔導者在心理輔導過程中靈活運用心理輔導技術,積極傾聽輔導對象的講述,準確識別輔導對象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認真領會輔導對象的內心體驗,并通過恰當的回應和矯正增進與輔導對象的情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一些常用的心理輔導技術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1、共情——構建師生良性互動關系的橋梁
共情又叫同理心、共感、同感、移情,是指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去理解他人的需要與意圖的一種心理輔導技術。師生關系是決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共情是一種溝通技巧,是與人建立良好交往關系的關鍵因素之一?!惫睬榈倪\用要經歷一個過程。
一是細心聆聽。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認真聽學生的訴說,還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始終保持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對學生的表達不作過多評判,更不能把外在的價值標準強加給學生。二是設身處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共情時,要消除自身的人格特質、知識儲備、價值觀念等干擾,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變成”學生,從學生的視角認識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會產生極大興趣解決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問題。三是果敢思考。即學生的問題被查找出來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還原角色,果敢思考已經發(fā)生在學生身上但學生自己還未發(fā)覺的問題,查找問題與事實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準確分析出產生問題的內因與外因。四是恰當回應。即果敢思考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學生未覺察到的問題回應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引話、復述、目光交流、語調控制、肢體語言等恰當回應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接納了自己。五是引發(fā)覺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恰當回應后,要及時引導學生正確面對事實,對自身的情緒變化有所覺悟,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通過共情的五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都表達出了互尊互愛,促進了師生的良性互動。
2、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方法
“角色扮演(role-playing)也被稱為行為排演(behavioral rehearsal),在解決人際關系困難時尤其有用……運用角色扮演是為了幫助來訪者提高自我意識,并設置目標?!彼枷胝谓逃ぷ髡邽槌蓡T提供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場景,運用角色扮演,使學生自身的困惑或問題都顯露在外,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自己?!霸谧匀?、自發(fā)的氣氛下,演出希望的、害怕的或沖突的角色行為,對個人的心理成長,往往構成很大的沖擊;借著角色扮演亦可以體會或學習新的角色經驗,增進社會適應能力?!苯巧缪莶⒉皇强梢噪S隨便便的實施,其運用要遵循一定的步驟。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境,向學生解釋角色扮演的內容、類型和成員的數量等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做適當修改;第二是成員分組,每個小組選擇具體的扮演角色和主題,挑選扮演者、設置場景并進行排練;第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學生提出要完成觀察的角度、方法、內容等任務;第四是每個小組開始角色扮演,未參與扮演的學生做觀察者,根據觀察的情況做詳細記錄;第五是全體同學對涉及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全員參與對各小組的評議;第六是更換角色,增加體驗和參與的面;第七是全體成員再次對扮演的情況進行評議;第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將角色扮演中的問題情境和現(xiàn)實相結合,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角色扮演所創(chuàng)設的模擬情境,有利于教育者很好的收集學生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澄清角色扮演中的不良因素,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3、引導——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途徑
引導即帶領、啟發(fā)、領導,是心理輔導的常用技術,主要運用于固執(zhí)、沉悶和害羞的學生,“引導是指輔導教師使用以鼓勵和啟示性的語句,引領班級團體成員理清思路、聚焦核心問題,或者改變發(fā)言學生的思考方式,對自我做出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币龑菫榱俗寣W生清楚輔導的意義,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偏差,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樹立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引導技術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發(fā)揮出引導的最佳效果。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不是替代而是協(xié)助,注重解決問題的方向,把問題拋向其他成員以便找出不同的思維,成員之間共同商討各種思維的利弊,鼓勵每一位學生做進一步的自我探究,不要對學生進行訓話,不要讓學生改變原有的負向認知,不要與學生發(fā)生辯論或爭辯,同時也不要強制學生服從老師的意見。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少使用封閉式問句,多使用開放式問句。如: “同學們對他的想法有怎樣的看法?不管是支持的還是不支持的?!边@樣的問句就可以引導其他同學想出更多的發(fā)散性觀點。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導時所言所語必須是深切關注和真誠的,勿用程式化、冷漠、刻板和諷刺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換一種思維方式想一想,然后說給我聽聽好嗎?”這樣的語氣充滿了對學生的關注和真誠。最后,引導主要用于個體以及團體各成員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分歧較多,思考方向混亂的時刻。在輔導的初期盡量少用引導,以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個體的深入表達和團體動力的進一步催化。
4.真誠——豐富師生間相互理解的紐帶
真誠技術是心理輔導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其含義就是“輔導老師應與學生要表里如一,主動和學生分享,不做任何的掩飾、偽裝,當與學生產生獨特感受時,能直接坦露給學生?!?/p>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誠可以使學生多一分寬容和大度,少一分自私和狹隘。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真誠面對,真誠的對待老師、同學、父母、家庭、學校、社會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運用真誠技術時要認識到:一,真誠并不是實話實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表達真誠應遵循對學生負責的原則,這一原則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適應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而且真誠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言語當中,非語言行為是真誠的最佳表達方式。二,真誠并不是自我宣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流露真情、表達真誠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成長,而不是發(fā)泄自己的情感和宣揚自己的主張。否則,就會產生負面效果,使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大打折扣。三,真誠應當實事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首先準確了解自己,承認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之處,不可弄虛作假。學生更愿接受的是真實的老師。四,真誠應遵循適度原則。真誠并不是表達的越多越好,也應當因人而異。有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誠的情感表露太快或過于直接,也可能導致學生接受不了或一時難以理解,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對老師的誤解。
5.尊重——贏得大學生尊重的捷徑
尊重技術即“尊重學生的價值觀、權益、現(xiàn)狀,對學生采取關愛和接納的態(tài)度。”尊重的意義就在于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達到價值認同,學生能在安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自由表達自己。尊重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贏得學生尊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取得學生的尊重,并非易事,要運用好尊重的藝術,全心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大學教師所接觸的是思維敏捷、情感豐富、生理趨于成熟、渴望自我價值得到認可的青年學生。伴隨著成長的過程,青年學生更加注重自身人格的尊重得到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著學生的心理,迎合學生的需求,在語言體態(tài)、工作方式等方面切實尊重學生人格。其次,尊重學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學生的情感反映在其對社會、學校環(huán)境的適應性上。大學教師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學生提高自身認識的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互動的過程。青年學生的情感參與和情感體驗程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有著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保持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情感,才能獲取學生的信任。最后,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學生的獨立意識是學生渴望擺脫管教、監(jiān)督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著青年學生喜歡獨立分析、思考問題,有強烈獨立意識欲望的特點,在工作中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的思想空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適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真正在尊重他的獨立意識。這樣,學生也就會發(fā)自內心的尊重他的老師。
6.傾聽——改善師生間談話的方式
傾聽技術是心理輔導中形成良好輔導效果的的基本技術。傾聽包括“傾聽說話者所說的內容,說話的聲音以及他的身體語言,還包括讓說話者知道你真正在傾聽?!彼粌H僅是接收聲音,更重要的是盡可能了解聲音中所蘊含的意義?!耙粋€‘傾字,包含著‘專心與‘主動的含義,它是一種心(神)、身、眼、耳的統(tǒng)整活動;另一個‘聽字,則包含了敏銳地尋找聲音中隱含的線索,觀察發(fā)言學生肢體的動作與評估發(fā)言學生說話內容的前后關聯(lián)性等心理過程?!?/p>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成為一個良好的傾聽者,需要往兩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提高行為上的傾聽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在談話時,行為上表現(xiàn)出樂意參與的姿態(tài),主動表現(xiàn)出放松且開放的姿勢,能讓談話的學生感到舒緩和輕松,當學生主動發(fā)言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將自己的身體很自然地轉向該學生,并慢慢的向其移動一小步,以表自己對談話學生的親近與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視線、頭部的動作、語言以及面部的表情。教師以自然輕松的表情向學生投以支持和溫暖的目光,當學生還想繼續(xù)講下去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出鼓勵的點頭動作,以表示“我聽明白了,繼續(xù)講下去”等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時還可以用簡短的回應詞“嗯”、“啊”、“哦”等來表達對學生談話內容耐心傾聽之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提高心理上的傾聽能力。心理上的傾聽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積極傾聽的同時,還要觀察學生的非語言行為的表達,不但聽懂學生言語的意義,更要從他的表情、舉止中領略出隱含的意思。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會存在有復雜的人際關系,在接觸到某些話題時,就會有“言外之意”、“話里有話”的情況產生,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注意與交談學生的語氣和措詞,準確理解其所講的真正含義。對于和后進生的交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更加注重心理上的傾聽,從內心接納這些學生,而不是對他們抱一種反感、輕視的態(tài)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是在心理上關注他們,就越會降低學生的抵觸情緒和負面影響。
7.面質——置換思想政治教育中批評手段的良方
面質又稱對峙、對立、對質、正視現(xiàn)實、質詢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認知與思維方式提出異議和挑戰(zhàn)的過程。面質有一種質問的意味,但它又不等同于質問。面質的宗旨就是“推動學生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傾向,并努力加以克服?!痹谶M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由于自身的缺點或做事不周,就會換一些小錯誤,或者是由于學生因不良心理而產生某方面道德的缺失等現(xiàn)象,都會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頭疼與煩惱,有時甚至會對這些學生大發(fā)雷霆,其結果將是越來越糟。面質可被認為是一種和緩的、善意的批評,既能達到使學生接受老師,又能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想以面質代替批評,就要熟練掌握面質技術,把握好運用面質的原則。一是以共情為基礎,以尊重理解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對待學生真誠,態(tài)度誠懇,言之有據,語氣和緩,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氛圍。在運用面質之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矛盾,尊重學生,希望學生能夠改變現(xiàn)狀,并給予指導,鼓勵學生要有信心改善自己。二是認同為先,面質為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先表達出對問題學生的認同與尊重,同時結合心理輔導中的共情、引導、理解、傾聽等技術,然后運用面質技術,這樣才不至于破壞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面質沒有前奏就是消極性的,那樣的面質很可能會對學生內心造成更大的傷害。三是充分理解學生,做到適可而止。面質不能以刁難學生,讓學生啞口無言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做到耐心傾聽,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只需恰當的引導,促進學生自我覺察、自我思考,無需徹底的解決。
8.自我表露——提升大學生信任感的渠道
自我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種常用技術。其含義是“在適當的時候,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以增進輔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促進其對自身問題的反思,推動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彼枷胝谓逃ぷ髡哌\用自我表露,自我揭示自己的某些感受、經驗、人生經歷,與學生分享,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坦率、真誠與親切,無形中增進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適當的鼓勵學生做自我表露,在其他老師、同學及自己的家長面前開放自我,這樣就可以改善其與他人的交流。
自我表露并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運用。首先,自我表露要有限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表露的內容要貼近與學生交流的話題,講話不要冗雜,要以學生為主角、以學生為中心,同時表露的程度不宜過深,太深就有可能觸及到隱私的問題,更有可能傷害學生心理。其次,自我表露應發(fā)自內心。表露并不是高談闊論,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學生面前態(tài)度真誠,表達自然。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套話以及教條化的語言,不僅達不到自我表露的目的,而且也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在虛情假意。再次,自我表露的時間要適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表露一般應放在與學生交流的中間或最后階段,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讓與學生交流的氣氛更親切,剛跟學生接觸就自我表露,這樣會讓學生感到老師在做作,其結果就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熱情滿腔”,而學生卻“冷若寒霜”。最后,自我表露要方式得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自我表露時,不僅要用恰當的言語表達自己的經歷、感受等,有時還要選擇一些非語言形式,如投一個認同的目光、打一個支持的手勢,能無形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一些常用的心理輔導技術,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促進了師生的有效溝通,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于魯文.共情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4).
[2][美]Elizabeth Reynolds Welfel﹑[美]Lewis E. Patterson. 心理咨詢的過程—多元理論取向的整合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
[3]吳武典.學校心理輔導原理[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36.
[4][8]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302, 298.
[5]謝培松,秦平.學生心理輔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1, 210, 184,188.
[6]羅京,曾崢.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實操指南[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44.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