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正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提出針對車削套類薄壁零件時易產(chǎn)生的問題,采用輔助裝夾方法,結(jié)合合理選擇刀具角度和切削量,有效地解決車削套類薄壁零件的難題。
關鍵詞:套類薄壁零件 夾具 刀具 切削量
套類薄壁零件剛性差、強度弱,在車削加工中極容易變形,它是車削加工中常遇到的問題。對于大批量生產(chǎn)的套類薄壁零件,必須通過工藝的合理安排才能保證加工質(zhì)量,為此筆者采用一種套類薄壁零件加工方法,較好地保證了加工精度。
一、造成套類薄壁零件加工困難的原因
在套類薄壁零件的車削加工中,零件的剛性是工藝系統(tǒng)剛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在夾緊力和切削力的作用下,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三爪卡盤裝夾(圖1)會使零件產(chǎn)生變形;
第二,在車削過程中會產(chǎn)生切削熱,切削熱極易引起工件(特別是薄壁零件)熱變形;
第三,在切削力(特別是徑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剛性差的套類薄壁零件容易產(chǎn)生振動。
圖1
二、解決套類薄壁零件加工困難的方法
加工套類薄壁零件(如圖2),為了克服剛性差的問題,一般采用兩種裝夾方式:一是軸向夾緊,二是膨脹芯軸夾緊。
圖2
1.設計合理的夾具
根據(jù)套類薄壁零件的特點,我們應采用膨脹芯軸的夾緊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夾具結(jié)構(gòu)說明:
(1)件1為夾具主體,左端是與主軸內(nèi)錐配合的莫氏外錐(通過拉桿固定在主軸上),右端錐度與件2配合。
(2)件5為錐螺桿,左端為M16螺紋與件1配合,中間錐度與件2配合,右端為外六方形供裝拆工件時使用。
(3)件2為鋸成三塊的錐套,如圖4所示。它們通過外圓表面2mm槽內(nèi)的橡皮筋(件3)捆成錐套,左右兩端組成的內(nèi)錐分別與件1和件5配合。
(4)件4為工件。
圖4
2.合理刃磨刀具(外圓車刀、內(nèi)孔車刀)
(1)粗車刀。刃磨的粗車刀要保證有足夠的強度,但應比切削其他類型零件使用的粗車刀鋒利。粗車刀主偏角90°、副偏角8°~10°、前后角各約3°~5°、刃傾角1°~3°、切削刃倒棱0.3 f左右、刀尖圓弧半徑0.2mm左右,并有卷屑槽。
(2)精車刀。在保證車刀足夠的強度基礎上精車刀應更鋒利,以減小切削阻力和切削熱。精車刀主偏角90°、副偏角8°~10°、前后角各約10°~13°、刃傾角1°~3°、切削刃倒棱0.15 f左右、刀尖圓弧半徑0.1mm左右、修光刃1.2 f左右,并有卷屑槽。
3.分析工藝過程
加工步驟:
(1)裝夾毛坯外圓,平端面;
(2)粗加工孔,留余量1~2mm;
(3)精加工孔,倒角;
(4)調(diào)頭,利用夾具(圖3)裝夾,平端面控制總長度尺寸;
(5)粗車外圓,留余量0.5~1mm;
(6)精車外圓,倒角;
(7)拆卸工件,完成加工。
4.合理選擇切削量
(1)在粗車內(nèi)孔時,選擇主軸轉(zhuǎn)速每分鐘300~350轉(zhuǎn),進給量0.15~0.2mm,切削深度0.2~0.5mm。
(2)在精車內(nèi)孔時,選擇主軸轉(zhuǎn)速每分鐘500~600轉(zhuǎn)。為提高表面粗糙度值,選用較低進給速度為0.1mm左右,切削深度0.1~0.15mm。
(3)在粗車外圓時,選擇主軸轉(zhuǎn)速每分鐘400~500轉(zhuǎn),進給量0.2~0.25mm,切削深度0.2~0.5mm。
(4)在精車外圓時,選擇主軸轉(zhuǎn)速每分鐘700~900轉(zhuǎn),進給量0.1mm左右,切削深度0.1~0.15mm。
三、在加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為防止在車削時工件打滑,在安裝夾具時一定要擰緊。
(2)為降低切削熱對工件的影響,車削時要使用冷卻液,如使用數(shù)控車床,可進一步保證環(huán)保及加工精度要求。
(3)要牢記安全規(guī)程,文明操作。
(作者單位:漯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