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兵,作家,現居山西。
2006年
(1)《文明與野性的畸態(tài)和解——關于〈狼圖騰〉的文化癥候》(《文藝爭鳴》2006年第5期)。
(2)《有奧斯維辛,世界仍然是美的——有感于賽弗爾特的〈世界美如斯〉》(《世界文學》2006年第4期)。
(3)《“五四”道德失序影響下的文學選擇》(《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6年第3期)。
(4)《合法性質詢的偏執(zhí)與歷史想象的囈語——解讀曠新年〈“當代文學”〉的建構與崩潰〉》(《揚子江評論》2006年11月創(chuàng)刊號)。
(5)《思想者的詩學境遇:輕翼與重軛——李德武詩歌印象》(《中國詩人》2006年第4期)。
(6)《中間代:最后一面旗幟》(《詩歌月刊》(下半月) 2006年10、11月合刊)。
2007年
(1)《存在之癢與哀歌之殤》(《詩林》2007年第1期)。
(2)《深沉又喑啞的吟唱》(《中西詩歌》2007年第1期)。
(3)《詩歌的“聲音”:在“激蕩”與“狂歡”之間》(《作家》2007年第4期)。
(4)《瘋癲的隱喻與夢魘——〈狂人日記〉重讀》(《文藝爭鳴》2007年第9期)。
(5)《永恒的讖言》(《青春》2007年第11期)。
2008年
(1)《道德失序與“人道主義”的歧路——關于“五四”的人道主義思想》(《文學評論叢刊》,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2)《韓劇熱與儒學“反哺”——關于現代倫理思考的誤解》(《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3)《激情的自傳》(《太湖》2008年第2期)。
(4)《生活的溫柔與暴虐》(《西湖》2008年第9期)。
(5)《智慧的劫掠與死者的狂歡——從魯迅說起》(《粵海風》2008年第5期)。
2009年
(1)《批判現實主義者的當代命運——讀安黎〈時間的面孔〉》(《小說評論》2009年第2期)。
(2)《“大地”的囚徒——陳勇詩歌論》〔《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3)《復蘇了的、緩慢的詩情——陳啟文小說近作印象》(《紅豆》2009年第2期)。
(4)《漂流瓶,或隱秘的收信人》(《紅豆》2009年第10期)。
(5)《浮游的守夜人——從北島〈午夜之門〉談起》〔《北京青年報》(4月17日)、《南方都市報》(4月19日)〕。
2010年
(1)《空間生產與網絡詩歌的瓶頸》(《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2期)。
(2)《“公共性”與啟蒙文學的困局》(《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3期)。
(3)《亡靈的聲音與晚期的界限》(《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4期)。
(4)《死亡的邊界》(《當代作家評論》2010年第5期)。
(5)《“俗”的“解”與“結”——鶴坪〈民樂園〉讀札》(《小說評論》2010年第6期)。
(6)《現實的幽靈與歷史的夢魘——論1990年代以來文學的現實主義障礙》(《山花》2010年第3期)。
(7)《從“自投羅網”到文學“憎恨”——對文化研究思潮的思考》(《山花》2010年第8期)。
(8)《學院文學教育及其歷史修養(yǎng)》(《山花》2010年第8期)。
(9)《中國式成長的“殘酷”——〈十八歲出門遠行〉簡析》(《莽原》2010年第6期)。
2011年
(1)《邊界互滲的生機與險境——淺談江蘇新世紀詩歌的民間力量兼及民間的困境》(《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4期)。
(2)《忠實于我的時刻越來越“多”——對小海近期創(chuàng)作傾向的考察》(《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5期)。
(3)《知識分子:過期的死亡宣判》(《山花》2011年第2期)。
(4)《關于〈獨唱團〉的二重奏》(《青春》2011年第7期)。
(5)《文學,歷史落網中的死亡掙扎》〔《西部》(新文學版)2011年第9期〕。
(6)《跨越時代的荒誕挽歌——重溫〈安德烈的晚上〉》(《莽原》2011年第5期)。
2012年
(1)《往昔的德性與我們的命運——讀何士光〈今生〉有感》(《小說評論》2012年第1期)。
(2)《物質的想象與現代主義的還魂記》(《名作欣賞》2012年第2期)。
(3)《“歷史”與“反抗”的意志——1990年代以來先鋒意識的瓦解》(《山花》2012年第4期)。
(4)《文學的盛宴與羅網——論1990年代以來文學的“歷史化”傾向》(《山花》2012年第9期)。
(5)《全球化與文學地域主義的“他者”困境——以“西部文學”研究視野為例》(《揚子江評論》2012年第5期)。
2013年
(1)《大時代的死亡與再生——1990年代以來的精神困境》(《山花》2013年第1期)。
(2)《晦澀:如何成為“障眼法”?——從“朦朧詩論爭”談起》(《文藝爭鳴》2013年第2期)。
(3)《回到尼采的質問——1990年代以來中國歷史意識的癥候》(《山花》2013年第5期)。
(4)《我們應當如何愛國? ——重讀〈我愛這土地〉》(《揚子江詩刊》2013年第2期)。
(5)“今日批評家”:《批評的敵意》,《“歷史是精神的蒙難”——對當下文學史思維的思考》(《南方文壇》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