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霞
新課改進入深水區(qū),知識觀、學生觀以及評價觀的變革呼喚語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教師的任務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時,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體力行地體現(xiàn)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準確認識與全面把握教師新角色已成當務之急。
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充當什么角色?早在兩千年前的《侍坐》篇中,孔子循循善誘,不唯尊不唯長,一句“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就把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平等對待學生的現(xiàn)代新課程的老師形象刻畫出來了。新世紀,新學生,新課程標準下,我們語文老師也應該在汲取古人精華的基礎上,從傳統(tǒng)和應試中走出來,主動、自覺地改變曾經(jīng)的教師形象,對自己進行新的角色定位。
筆者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可以概括為:學者,主持人,教練。學識豐富的學者才能做好教師;主持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主持人一樣主持課堂,啟發(fā)、誘導、鼓勵、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性、研究性學習。教練,是說教師應該像教練訓練運動員一樣,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技巧,達到訓練的目的。
一、學者角色:學識豐富的學者才能做好教師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即文本教學,也就是課文教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科學技術,風俗人情。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時駕馭自如,游刃有余,才能不被學生突如其來的”怪”問題所問倒,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教師。
初中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會提出一些超出語文學科范圍的問題,加之各門學科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就語文學科而言,就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社會、哲學等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學記》中說:“君子既知教之所興,又知教之所廢。然后可以為師也?!闭Z文教師是搞教學的,他必須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方面的基本素養(yǎng),懂得教學規(guī)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具有遵照教學原則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案的本領。在這方面,我們語文教育界的前輩于漪老師無愧是楷模,她在備課時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的,執(zhí)教《故鄉(xiāng)》一文時,為了搞清楚中國婦女何時開始纏小腳的疑問,她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這種教學嚴謹?shù)淖黠L,是值得稱頌的,是值得發(fā)揚的。
二、主持人角色:教師應當好課堂主持人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在生成的過程中,教師應像主持人一樣運用自己的機智與學識鼓勵并引導學生在主題范圍內(nèi)動眼、動口、動手與動腦,不斷地實踐、反思與總結(jié),以達到理解、運用并深入探究的目的,下面具體談談教師要當好課堂主持人應具備的幾個原則。
“主題”先行。一堂課就像一臺節(jié)目,教師的導入語就像主持人的開場白,應該明確這45分鐘要展示探究的主題即教學目標是什么,絕不能含混其詞甚至只字不提。讓學生做到教學目標心中有數(shù)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監(jiān)督,因為45分鐘后,課堂教學目標實現(xiàn)與否,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評判的資格,而學生的的評判恰恰是對教師的一種有力監(jiān)督措施。
不搶“鏡頭”。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不管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扮演的是觀眾還是即興表演的演員的角色,他們是“鏡頭”對準的主要對象。所以教師的語言應該是極簡約的,主要起點撥、串接的作用。話說得少了,搶“鏡頭”的幾率就小了。教師做示范包括做演示實驗的時間相對也應該少,演示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怎樣觀察和思考。否則的話就像我們討厭主持人自顧自地作秀一樣,學生會討厭我們的課堂。
激情演繹。主持人不管怎樣都應該充滿激情,只有富有激情才能做到全情投入,才能感染、激活或鼓動其他人的熱情與參與或展示的勁頭來。作為課堂主持人的教師也應該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激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往積極的方面引導,使其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掘。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十分重視學生的自立、自治。他還認為這種情況下的語文教學 " 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這樣一來,老師的角色扮演在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又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例如:語文課中的一場辯論會,老師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員(評論員)。一堂朗讀或誦讀課,老師同樣要擔當起主持人和評論員的角色。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三、教練角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新課標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師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自覺放棄傳統(tǒng)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quán)威的認識。這里,語文教師要強化兩種意識。第一是民主意識。即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第二是人本意識。既然學生不是承納知識的容器而是有待點燃的“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那么,教師就理當以全面發(fā)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為課程目標,努力做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體系和人格體系。而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就需要教師扮演教練員的角色,重方法指導,重檢查落實,需要教練員的引導和科學而又必要的指導。教練員要重視訓練的質(zhì)與量的掌控,量大了,就成了負擔;量少了,完不成訓練任務。更要重視方法技能的訓練與指導,用科學的方法恰當?shù)剡M行知識技能的訓練。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要有教練員的思維頭腦,進而把握好分寸,科學適度訓練,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總之,新課改呼喚著語文教師的角色轉(zhuǎn)換,究其實質(zhì),是要求教師從既往居高臨下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權(quán)威向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重塑課程、激勵發(fā)展之創(chuàng)新主體轉(zhuǎn)換。這是語文教師職能的一次歷史性轉(zhuǎn)變,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上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一種新階段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