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每個人微信好友的增多,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微信號,微信上的關系鏈和聊天記錄越來越多后,微信已經變成了用戶的隱私。這成了一種私密社交。
以前,我們在公交站牌等車時,會在身邊的報刊亭隨手買一份報紙,瀏覽一下當天發(fā)生的時政要聞。后來,我們人手一部手機,刷微博看新聞,當然里面也會出現(xiàn)一些朋友的消息,但隨著其他更加私密的社交應用出現(xiàn),我們在微博上越來越少看到朋友私人的信息,而更多的是轉發(fā)名人,偶像,星座,笑話,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評價。再后來,有了微信一對一的文字、語音聊天方式,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和信息推送,和朋友圈的信息傳遞與轉發(fā)。
微博和微信,就像楚漢之爭。社交網絡也有陌生人社交和私密社交之分。
微博的成功,是因為平民希望以自媒體形式成為紅人、意見領袖,而粉絲數目、轉發(fā)、評論量就是核心的目標。微博人是在重構人際網絡里的結構,以及自己的位置。是一種陌生人社交。
微信通過一對一的聊天和群聊,完成了社交中的維護老朋友和朋友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需求。認識新朋友,通過搖一搖和查看附近的人。隨著每個人微信好友的增多,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微信號,微信上的關系鏈和聊天記錄越來越多后,微信已經變成了用戶的隱私。這成了一種私密社交。
微信推出朋友圈,這個設計避免了朋友太多,所造成的社交恐懼。微信明白用戶的好友越來越多,而且在這些好友關系鏈中,有親屬、同事、朋友、私密好友等多種關系。當我們在發(fā)布任何一條信息、一張照片的時候,這條消息、這張照片的可見范圍,完全由用戶來決定,我們可以選擇只有自己的幾個閨蜜能看到,也可以選擇只有自己的中學好友能看到,甚至可以選擇屏蔽父母,同事。這樣的設計,讓一個在即時通訊軟件上長出來的社交網絡,分享的阻礙達到最小。
最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為任何評論回復功能,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好友和同學在他的照片下面自言自語,因為朋友也是隱私的一部分。你看不到除你朋友之外的任何人的回復。當然這樣的設計不符合網絡結構中,兩個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好友時,這兩個人成為好友的概率大大的增加。但微信明智的把這個概率交到了用戶手中,如果用戶希望自己的兩個好友認識,那其他的方式也會認識,而不是通過朋友圈下面的評論。
微信是對等的雙向關系,微博是非對等的多向度錯落關系。微信上,用戶之間是對話關系,微博上,用戶之間是關注關系。微信普通用戶之間,需要互加好友,這構成了對等關系。微信群是多對多,仍然是對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戶之間則不需要互加好友,雙方的關系并非對等,而是多向度錯落、一對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來的原因,與微博用戶關系屬性有很大關系。微信用戶主要是雙方同時在線聊天,某種程度而言,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移動QQ增強變異版。而微博則是差時瀏覽信息,用戶各自發(fā)布自己的微博,粉絲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關注對象此前發(fā)布的信息。這種同時與差時也決定了微信與微博的功能與內容之差。
微信和微博都會獨立存在,也許微信更像私人場所,而微博則是公眾場所,商業(yè)價值是不分上下的。只是相對微博,微信是新事物,有更多發(fā)展和想象的空間。
有人曾經將微信比作iPhone,就如同一道閃電劃過夜空,互聯(lián)網加速滅亡,移動互聯(lián)展開一片全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