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只有北極星卻沒有南極星?
在南極天空有一個南極星座,南極星座里有一顆叫作α的星,它離南天極和北極星離北天極的距離幾乎差不多。但是,這顆α星的亮度僅是北極星亮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即使視力最好的人,也得在晴天沒有云和月亮的夜空里細心尋找,才可能看到它。顯然,一顆亮度不夠的星星是不能作為標志的。而且,在南極星座中,即使是最亮的星也要比北極星暗一半。南極星座的星星都很暗,沒有一顆星星能夠擔當起“南極星”的重任。
鸚鵡為什么會說話?
這首先要歸功于鸚鵡出色的模仿能力,它天生會模仿多種聲音或動作,但從根本上講還是取決于它特殊的發(fā)聲器官。鸚鵡喉部的鳴管生有發(fā)達的鳴肌,鳴肌在大腦的支配下,能有節(jié)奏地振動,從而產(chǎn)生多種復雜的聲音。同時,它的舌頭結(jié)構(gòu)也十分特殊,一般鳥類的舌端是尖的,而鸚鵡的舌端是圓的,整個舌頭軟而靈活,可以隨鳴肌的振動靈活運動,從而發(fā)出簡單的音節(jié),起到模仿人語、鳥鳴等聲音的作用。但是,盡管它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語,卻完全不懂得它的真正含義,只不過是“鸚鵡學舌”而已。
摘下的蔬菜為何還能生長?
對于家禽家畜而言,如果已經(jīng)被殺死和分割,那么分離下來的器官或組織是不會繼續(xù)生長的。而對于蔬菜來說就截然不同了。植物、真菌的組織和器官具有更高的獨立性,特別是那些起到繁殖作用的器官,如:果實和種子離體之后,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很長的時間。這是由于在果實和種子等器官中,本身就儲存了大量的水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供該器官使用。同時,植物的呼吸是依靠分布在器官表面的氣孔來執(zhí)行的,并不需要完整的系統(tǒng)。因此,離體的植物器官的營養(yǎng)和呼吸都不必依靠原植物體,故而在其采摘后還會成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么說小行星是恐龍滅絕的元兇?
曾經(jīng)稱霸地球達1.4億年之久的龐然大物恐龍,在6 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滅絕。時至今日,這一曠古稀有的命案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一顆隕落的小行星被列為嫌疑對象。理論研究證明,直徑為8千米~10千米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可產(chǎn)生相當于100萬億噸TNT烈性炸藥的破壞力,它足以使地球上大量物種(包括恐龍)在短期內(nèi)滅絕。而這種可能性,幾千萬年即可出現(xiàn)一次。這就為小行星的“作案”提供了能力和時間上的證據(jù)。然而科學家更相信直接證據(jù)。目前已在全世界大約60處白堊紀末期地質(zhì)層中發(fā)現(xiàn)了銥異常,即銥的含量比其他年代地層中的含量要高出約30倍。含銥量高,正是小行星、隕石等天外來客的共同特征。所以小行星有可能是恐龍滅絕的元兇。
航母軍港與普通軍港有什么不同?
首先,航母軍港要擁有駐泊一支甚至多支航母編隊的容納能力。航母軍港碼頭大多建成能插入水域深處的突堤式碼頭,從而盡可能多地布置各類軍用艦船。其次,要具備健全的后勤保障體系。第三,要具備良好的日常維修能力。航母每年有1/3 的時間處于維護狀態(tài),因此航母軍港必須擁有成套的修理設施,能夠完成艦載機以及母艦的艦員級維修和小修。以停泊有美國“華盛頓”號航母的日本橫須賀基地為例,那里的規(guī)模在遠東數(shù)一數(shù)二,維修條件堪與美國本土媲美,具有核動力航母大修和改裝能力。第四,要具備便捷的生活設施。航母編隊在母港休整時,官兵需要便捷的生活保障設施,官兵的生活消費支出會帶動當?shù)氐南M水平,形成獨特的航母經(jīng)濟。
為什么有些動物不刷牙牙齒還很白?
人類牙齒變黃由多種因素引起,例如藥物和化學添加劑會使色素沉積、牙齒變黃,吸煙、飲濃茶、喝咖啡也會使牙齒變黃,這些問題不會發(fā)生在自然界的動物身上。野生動物通常吃的是生的食物,一般不會有殘渣,牙菌斑等破壞牙齒的微生物也不容易存活。而且,大多數(shù)動物的牙齦都很強壯,牙齒堅固,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撕咬食物,這也保證了牙齒在不斷的運動中得到強化,保持潔白、鋒利、強健。一般來說,素食動物的牙比肉食動物的牙健康,吃熟食的動物的牙齒不如吃生食的動物,所以許多家養(yǎng)的小動物由于長期和主人一起吃熟食,也有可能會患上各種牙病。
巧克力的包裝紙為什么多用鋁箔?
巧克力是用可可豆發(fā)酵、煎焙,榨出可可脂,再加入乳粉、白糖后,攪拌凝固而成。與其他植物油相比,可可脂更易于吸附氣味,巧克力吃剩下的部分如果不重新包好就放入冰箱,就會沾染其他食物的雜味,包上鋁箔紙可防止串味。同時鋁箔還具有隔熱保溫作用,防止融化變質(zhì)。有時巧克力的表面會附著一層白霜,這是脂類起霜作用導致的一種現(xiàn)象??煽芍軣?8℃以上時,往往會從內(nèi)部析出,固化于糖果表面,但它對人體無害,也不影響巧克力原有的口味。
企鵝為什么不會飛翔?
企鵝是非常好的游泳健將——而沒有任何鳥類能夠同時擁有飛翔和潛水兩種技能。企鵝開始在海洋而非太空飛翔,是它們進化了高超的翅膀推動的潛水技巧,使得它們能夠在海洋深處搜尋食物。它們飛行能力的丟失可能是因最大化水下翅膀的功能和空中翅膀功能的折衷。隨著企鵝不斷進化,它們的翅膀越來越適應海洋里的潛水和游泳——這使得它們非常節(jié)能。然而,企鵝飛翔所需要的能量則越來越大,直到某個臨界點,當企鵝無法維持飛翔所需要的高能量時,它們就失去了飛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