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花 蘭春紅
黃金菇是食用菌的一種,又名金頂側耳,其形態(tài)多為叢生或者簇生,菌蓋呈扇形,圓形或者喇叭形,成熟時金黃色,邊緣薄,表面平滑、干燥,成熟后呈現(xiàn)淡黃色,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菌褶衍生,菌柄偏生,內實白色柄長4~12厘米,柄粗1~2厘米先端細,中實肉質細密,纖維狀,無菌環(huán)。菌蓋寬2~12厘米,柄長2~10厘米,有細毛,多側生。菌褶衍生,白色,密集,不等長。菌柄白中微黃,基部相連,整簇實體像一朵金色花朵。
黃金菇是一種分解纖維素、木質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栽培時需要豐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別氮源豐富時,菌絲粗壯潔白,生長速度快,子實體產量高。
一、菇房的建造以及栽培
建造菇房要選擇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土層較厚、土質黏重的地點,挖溝深1.5米、寬2米、長度不限的地溝,注意溝底稍窄,上口略寬,溝壁稍傾斜,兩端留斜坡以便上下行走。溝上用竹片搭成拱形,竹片上覆蓋塑料膜,膜上用秸稈、枯草葉等做成25厘米厚的加厚層,再用塑料膜固定。溝兩端再用草苫做門。依據黃金菇的生長溫度屬于中高溫型,所以栽培栽培一般安排在2~3月制袋,4~5月出菇;或8~9月制袋,9~10月出菇。
二、栽培原料及菌袋制作
選用玉米芯必須新鮮、干燥無霉變和病蟲害。曬干后將材料用飼料粉碎機粉碎以備用。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1)玉米芯98%、石膏粉1%、過磷酸鈣1%、含水量60%~65%、PH值6~6.5。(2)木屑77%、玉米芯20%、蔗糖1%、碳酸鈣1%、石灰1%,含水量60%~65%、PH值6~6.5。
生料栽培菌袋多采用聚乙烯原料制作菌膜,規(guī)格一般為寬2.4~2.8分米、長4~5分米、厚0.01~0.015毫米。每袋裝干料1.5~2千克。采用分層裝料接種方法,用種量為培養(yǎng)料的15%左右。接好種的栽培袋及時移到培菌場地進行培菌。氣溫在10℃左右,可以堆積3~4層高;氣溫在18~20℃時,以堆兩層為最好;氣溫在25℃以上時,則菌袋平放地上,并且菌袋之間要有一定從播種到菌絲滿袋25的空隙,防止袋內溫度過高而燒死菌絲。 發(fā)菌期間,要經常檢查污染,及時處理。大約20天左右可進入出菇期管理。
三、出菇管理
進入出菇期管理的菌袋,潔白茁壯的菌絲已長好,將長好的一端扎繩去掉,解開袋口,放入人造菇房出菇,沒長好菌絲的一端靠墻排放,排放時,排放時層間可稍加土覆蓋平整,每隔1米左右用磚或者立木棍相間,以防倒塌。擺放好后,整個室溫保持18~22℃,相對濕度90%~100%,增加光照以及通風,5~6天后菇蕾整齊發(fā)生時,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大約15天左右即可采收。
四、采收
當菌蓋呈現(xiàn)漏斗狀,孢子尚未彈射時采收。采收前1天應該停止噴水,有利于延長鮮菇的貨架壽命和提高烘干后的菇體品質。采收時一手按住袋料面,一手輕輕握住黃金菇叢基部拔下。注意不要留腐根,摘凈散菇。第一茬菇采收后,清理料面,調節(jié)好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線,經10~15天,又可長出第二茬菇。由于第一茬菇采完后,菌袋已明顯變輕,應該及時補充水分或者營養(yǎng)液。等到第二茬菇長出后采收,按此法繼續(xù)管理,還可繼續(xù)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