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珉
當然,并不是所有收藏者都以使命感來驅(qū)動收藏,正相反,更多的買家是以一種獵奇,“試試看”和“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態(tài), 作為補充的方式來進入新門類的購買與藏鑒,而這一類型的西方藏家恰恰是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主流人群。他們有的早已接觸,但射獵不深;有的淺嘗輒止;有的新人入門,但頗有潛力。雖然他們并不都是海外的高端藏家,抑或是登上全球年度百強藏家名單的大人物,但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來說,卻是具有深度挖掘可能的收藏群體,他們表現(xiàn)出的游離狀態(tài)反而是最需要給于關注和重視的,而這部分群體在海外的存在及其收藏活動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持續(xù)性來說更是必要的支持!這一中間藏家群體人數(shù)眾多,浮出水面和被媒體曝光的還僅是少數(shù),以下是通過不斷地搜集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藏家的面貌及其收藏行為的整理,按照其收藏量,以及對中國當代的推廣度來先后排序。
以中國當代作為其收藏體系的多樣化和補充者:
Sammlung Goetz & Ingvild Goetz(葛茲夫婦)、Cees Hendrikse (何凱思)、Agnes & Karlheinz Essl(安吉斯和卡爾亨斯·埃瑟爾夫婦)、Don & Mera Rubell(唐·魯貝爾和梅拉·魯貝爾夫婦)、Marcel Brient(麥克·博耐德)、Jean-Marc Decrop(讓·馬克·德克洛)、Lawrence Schiller & Kathy Schiller (席勒夫婦)、Fidelis M. Goetz(高偉律)、Fritz Kaiser(弗立茲·凱瑟)、Eric Guichard (埃里克·基夏爾)、Monique Burger(莫尼卡·博格)、Anita & Poju Zabludowicz (安妮塔和伯瓊·扎布蘭德維茨夫婦)、Erik Wigertz(艾里克·維格茨)和Arianne Levene(阿里安娜·萊文妮)、Herman Heinsbroek(文森特·海因斯貝克)、John Fernandez (約翰·費爾南德斯)、Christopher Tsai (克里斯多芬·泰爾)、Vincent Worms(文森特·沃姆斯)等。
Sammlung Goetz & Ingvild Goetz
葛茲夫婦
德國人葛茲夫婦,經(jīng)營著Goetzpartners(葛茲伙伴)公司。夫婦兩人擁有的著名的“葛茲收藏”收藏了超過3000件的當代藝術品,93年建立了位于慕尼黑的獨立私人美術館,除完整的“貧窮藝術”外,英國YBA群體和美國當代藝術都是美術館級別的收藏,比如葛茲擁有50余件Richard Prince(查理·普林斯)的作品,涵蓋了他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此外,兩百余件的錄像作品的收藏更使其躋身為全球最重要的四個私人新媒體藝術收藏之一。在歐美藝術收藏界,葛茲夫人非常知名,她是位活躍而富于遠見經(jīng)驗的資深藏家。她曾經(jīng)營過位于蘇黎世的畫廊,是她最早發(fā)起對于意大利“貧窮藝術”的收藏,迄今已四十年,對于這一流派的收藏極具權威。而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夫婦兩人也保持相互獨立:葛茲夫人只收藏幾位全球性的頂尖中國藝術家,葛茲先生更多的時間與他的摯友烏里·??私涣?,他選擇了15位左右在“中國性”和“全球質(zhì)量”達到均衡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八年以來,葛茲先生已擁有20余位150多件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葛茲夫婦的收藏特點:全球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收藏之一;以精準判斷和完整性聞名業(yè)界,收藏具有遠見和持久性;用于收藏的資金量可觀;夫婦各自獨立的收藏方式。
Cees Hendrikse
何凱思
荷蘭人,原任荷蘭天然氣公司高管?,F(xiàn)為荷蘭Wertheeimer攝影基金會主席,曾參與數(shù)個美術館的建設,包括格羅寧根美術館、荷蘭攝影美術館,還身兼數(shù)個藝術機構的董事和顧問。何凱思收藏起于六十年代,以歐美抽象表現(xiàn)主義作品為主。98年接觸到中國當代藝術的“后89”群體,2000年后在王莎冰的協(xié)助下,十二年間經(jīng)常往來中國,探訪藝術家工作室,并擁有了150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囊括了國際化的“后89”、“傷痕美術”群體和部分年輕藝術家。08年何凱思在荷蘭格羅寧根美術館策劃了以其藏品為主的專題展覽,也在荷蘭其它機構策劃過相關展覽??梢哉f何凱思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是荷蘭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專家之一。
Agnes & Karlheinz Essl
安吉斯和卡爾亨斯·埃瑟爾夫婦
埃瑟爾是奧地利最大建材連鎖集團的主席,他不僅身家萬億,也是是奧地利當代藝術最大的私人藏家。其妻曾在畫廊業(yè)就職,成為家庭收藏的絕佳顧問。埃瑟爾夫婦于95年建立起基金會,陸續(xù)擁有了400位藝術家的5000件各色藏品。96年關注到中國當代藝術,而直到04年才開始出手收藏,迄今已購藏進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200多件中國當代作品。06年9月,埃瑟爾陸續(xù)在奧中兩國舉辦了以其藏品為主體的“現(xiàn)在中國”展覽,為其收藏造勢,而埃瑟爾夫婦近年對中國當代藝術未有明顯的拋售或跟進收藏的舉動,他們未來的影響力還有待觀察。
Don & Mera Rubell
唐·魯貝爾和梅拉·魯貝爾夫婦
作為全球知名收藏家的美國夫婦唐·魯貝爾和梅拉·魯貝爾從未缺席每年的全球藏家前十位榜單,其一旦買下某件作品,很少將其再次出售,對他們來說,藝術品所提供的精神享受遠遠大于其物質(zhì)價值。迄今為止,他們所代表的魯貝爾家族當代藝術品收藏規(guī)模已超過5000件,這對當代藝術收藏伉儷還一手打造了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岸的知名藝術景觀——魯貝爾家族收藏博物館。自2001年魯貝爾夫婦首次來中國之后,中國就成為他們收藏路線中的重要一站。他們經(jīng)常走訪上海、廣州、北京眾多的藝術家工作室,來擴充魯貝爾家族收藏中的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曾有消息說其用10萬美元價格購買“后89”藝術家谷文達和徐冰的作品,通過麥勒畫廊等收藏有艾未未作品等。魯貝爾家族收藏博物館還計劃在2013年至2014年,與尤倫斯藝術中心合作舉辦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在以后的計劃中,中國當代藝術也將受到重點關注。
Eric Guichard
埃里克·基夏爾
法國人埃里克·基夏爾經(jīng)營著數(shù)碼公司,其父親就已收藏許多當代作品。他在2000年來到上海,錯過了上海雙年展,但通過香格納畫廊和東廊,開始收藏楊振中、朱加、葉永青、唐茂宏等藝術家的新媒體藝術和紙本作品。比翼藝術的意大利人樂大豆和埃里克合作,并成為他的收藏顧問,同樣還有法國人蒙特費蘭德。埃里克·基夏爾也適時地調(diào)整藏品,譬如2008年曾高價轉(zhuǎn)手張曉剛的系列繪畫作品。
Fritz Kaiser
弗立茲·凱瑟
目前經(jīng)營財富管理公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凱瑟開始收藏美國波普藝術,到了03年通過收藏圈的交流他接觸到中國當代藝術,而??伺c香格納畫廊的何浦林更成為其領路人,得以學習到前者新穎的收藏觀和收集技巧,因而,凱瑟把其收藏定位于從21世紀開始的中國當代藝術,包括繪畫、攝影和雕塑、陶器,尤其看重著名藝術家的不為人所知的作品。凱瑟至今已收藏逾3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各類作品。
Erik Wigertz & Arianne Levene
艾里克·維格茨 & 阿里安娜·萊文妮
瑞典人,維格茨為斯德哥爾摩金融巨頭。萊文妮為藝術顧問,曾在蘇富比和UBS收藏部門供職,04年后為倫敦羅斯柴爾德家族管理文化項目,創(chuàng)立新藝術世界公司。兩人已有五年的伙伴關系,專注于中國、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地的當代藝術品。維格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瑞典和歐洲當代藝術,04年關注中國當代藝術,05年后兩人把目光投向印度的頂尖藝術家,現(xiàn)在轉(zhuǎn)向了巴基斯坦和印尼藝術。兩人如同開辟新大陸般,以其老道的投資眼光來不斷發(fā)掘亞洲藝術的價值“洼地”。
John Fernandez 約翰·費爾南德斯
他在04-07年間投資了百萬美元購藏中國當代藝術品,而途徑主要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紐約、倫敦的畫廊購買。而金融危機的資金壓力,迫使約翰·費爾南德斯出售所藏的Keith Haring(基思·哈林)和Jean-Michel Basquiat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的作品來調(diào)整藏品,他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將被如何調(diào)整,有待后續(xù)觀察。
Marcel Brient
麥克·博耐德
從96年就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直到03年仍是法國唯一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藏家。其收藏通過法蘭西畫廊與程新東的推薦,收羅以架上為主的著名藝術家作品,也是張曉剛作品的重要西方藏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Monique Burger 莫尼卡·博格
瑞士人,04年全家定居香港。莫尼卡·博格與其丈夫在19年前開始收藏,近十年來都位列在Artnews雜志年度全球頂尖200強藏家榜。藏品包括架上、雕塑以及影像和新媒體作品,主要類別為部落藝術、原始美洲藝術、現(xiàn)代及當代藝術的上千件藏品。莫尼卡·博格在04年開始收藏亞洲和中國當代藝術,收有邱志杰的版畫、張曉剛的繪畫等。02年博格夫婦建立自己藏品的在線數(shù)據(jù)庫,同時也為相關藝術家做出相對完整的檔案,便于策展人、藝術機構查詢、借展。他們計劃在未來10年間舉辦“博格公共收藏亞歐巡展”,包括柏林、香港等地。
Fidelis M. Goetz 高偉律
列支敦士登及荷蘭人,定居于中國香港。其父收藏荷蘭畫派作品,高偉律六年前開始收藏亞洲當代藝術作品,而中國當代部分主要收藏架上繪畫作品,包括了一、二線的藝術家。值得一提的是,高偉律所在的“嘉盛萊寶”銀行在瑞士總部有藝術收藏,近10年來與巴塞爾的瑞士最大當代藝術博物館貝耶勒美術館合作,也與倫敦泰特美術館保持密切合作,包括08年開始對上海雙年展連續(xù)五屆的資金贊助項目。
Herman Heinsbroek
赫爾曼·海因斯貝克
荷蘭人,曾從事娛樂公司及政府高官。離任后赫爾曼頻繁參加博覽會和拍賣會,06年開始專注收藏中國著名藝術家早期及部分新銳的架上作品,迄今有逾2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收藏量。
Christopher Tsai
克里斯多芬·泰爾
美國人,紐約華爾街某對沖基金經(jīng)理。從02年以來,他開始投資中國藝術家作品,逾25萬美元的收藏費用已在市場中得到升值效應。泰爾非常認可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預期,認為被低估的中國當代藝術值得發(fā)力關注,可見他試圖以其金融視角,來建立一個有關中國藝術品的投資項目。
Vincent Worms
文森特·沃姆斯
美國人,創(chuàng)辦文森特·沃姆斯的卡蒂斯特基金會從2011年才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作為最新介入者,他旗下的基金會之所以把關注的目光轉(zhuǎn)向中國,這與中國年輕藝術家開始在國際藝術舞臺上嶄露頭角不無關系。
Lawrence Schiller
& Kathy Schiller
席勒夫婦
勞倫斯·席勒和凱茜·席勒,同為資深攝影師,電影制片人和導演,曾獲艾美獎。勞倫斯·席勒最初開始收藏南美和墨西哥藝術,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后轉(zhuǎn)而收藏上世紀60年代美國藝術。上世紀70年代著迷于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等亞洲各國的藝術品,04年開始涉足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目前擁有六十多件相關作品。此外,還收藏全球各地攝影作品,規(guī)模不小。席勒夫婦把收藏當代藝術品作為家庭布置和投資的考量,力圖控制藏品的數(shù)量,他們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出售了部分中國當代藝術藏品,拍賣所得將會捐給亞洲動物基金會。
還有些未高調(diào)現(xiàn)身的西方藏家,如已擁有1700件國際當代藝術品的德國收藏家Thomos Obricht(托馬斯·奧巴切特),近年他啟動了對于中國板塊的收藏,主要是以架上繪畫作品為主;法伯的女婿,英國人沃什,其藏品可觀;Sue Stoffel(休·斯托菲爾)從90年代就已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但數(shù)目不詳。相信這些有潛質(zhì)的藏家有關中國當代的收藏日后會逐漸積累到足以浮出水面的程度。
同時,國內(nèi)的那些外資畫廊的經(jīng)營者不能被忽略,比如香格納畫廊的瑞士人Lorenz Helbling (勞倫斯·何浦林)、科恩畫廊的美國人James Cohan(詹姆士·科恩),常青畫廊的Mario Cristiani、Lorenzo Fiaschi 和 Maurizio Rigillo、麥勒畫廊的瑞士人Urs Meile(烏斯·麥勒)、亞歷山大畫廊的德國人Alexander Ochs(亞歷山大·奧克斯)、Boers-Li的瑞士人Waling Boers(瓦林·布爾斯)、佩斯北京的主席美國人Arne Glimcher(安尼·格林順)、北京藝門的Meg Maggio(馬芝安)、紅門畫廊的Brown Wallace(布朗·華萊士)和東八時區(qū)書店的Robert Bernell(羅伯特·伯納歐)等,以及海外的巴黎Loft畫廊、倫敦中國當代藝術畫廊,還有美國的Jack Tilton畫廊和Max Protect畫廊等。
這些機構的負責人往往本身就擁有豐富的中國當代藝術資源和收藏,他們個人對于中國當代的收藏以及畫廊的庫存都是最前沿和極為豐富的田野樣本!正是這些老外們的親身實踐以及在海外的積極推廣,建立起中國當代藝術向西方輸出的穩(wěn)定渠道和收藏系統(tǒng),中國當代藝術才可能有近30年的西方收藏背景。同樣,也正是長久以來他們通過各自的影響和基礎性工作,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生態(tài)的逐漸成型,并不斷吸引到其他海外藏家的關注,以此持續(xù)不斷地生產(chǎn)出新的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收藏家入場,使得這份藏家名單得以不斷更新。因而這些往往被忽略和遮蔽的經(jīng)營者們,他們自身以及他們背后的西方藏家群體,需要被重新引以借鑒和關注;而更需要被關注和借鑒的,還有一類具備明顯投機嫌疑和企圖的西方收藏家,他們的作為將在下一篇中繼續(xù)展開。
Anita & Poju Zabludowicz
安妮塔和伯瓊·扎布蘭德維茨夫婦
倫敦人安妮塔和伯瓊·扎布蘭德維茨夫婦屢屢登上“Art Review”頒布的全球藝術權力榜,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始終堅持對藝術新人的扶持。夫婦倆人收藏以安妮塔為主導,收有2000多件藏品,并為此打造了專業(yè)的展覽空間,并不間斷地資助年輕藝術家在此舉辦展覽。安妮塔和伯瓊曾兩度拜訪上海和北京的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購藏了艾未未的觀念裝置和少量中國當代作品,他們對不少中國年輕藝術家追隨成功藝術家路線的做法持保留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