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i.H
憂傷的明珠
提到Guggenheim,腦中閃現(xiàn)的便是那間舉世聞名的紐約古根海姆美術(shù)館,而它的創(chuàng)辦人Solomon R. Guggenheim,正是Peggy的叔叔。同樣系屬20世紀初美國最富裕猶太家族之一,Peggy Guggenheim的出生注定會有些不同。
1898年Marguerite Guggenheim生于紐約,成年以后改用的名字Peggy其實是父親Benjamin Guggenheim所起的昵稱。在衣食無憂、甚至是超常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成長,錦衣美食珍稀玩具享之不盡,但這些“天賜”的禮物并沒有為她帶來多少歡樂。雖然家中充簇擁著眾多的傭人、保姆與家庭教師,但因母親 Florette Seligman將她們與外界的隔離,所以除了姐姐Benita Rosalind Guggenheim和妹妹Barbara Hazel Leonard之外,周圍鮮有其他的同齡孩子。她幾乎沒有上過公立學校,而是一直在家中接收教育??偸仟氉悦鎸薮蟮挠彤嫼涂諘绲姆块g,童年顯得尤其形單影只,她曾在自己的傳記“Out of This Century”中表示,自己的童年沒有任何愉快回憶。
即使與父親關(guān)系親密,但長期不歸家且染指花草的父親給Peggy帶來了早熟與痛苦,不僅如此,更深的打擊也在之后悄然而至。1912年Benjamin在趕回家參加小妹妹Hazel九歲生日會的途中,卻不幸與當時的情人一起隨著“永不沉沒”的Titanic消失在北大西洋海底。Peggy因父親的過逝心碎不已,她曾寫道:“我花去了數(shù)月,才克服這個鐵達尼的噩夢,而更多年歲之后才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恢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如我自己的假設(shè)一樣,自那以后我都在尋找如同父親一般的男人”。
沒有再多的愛能留給Peggy,只是遺產(chǎn)。雖然后來被法國作家Roger Colombani描述為“不可馴服的美人”,但她似乎并不滿意自己的相貌。內(nèi)心所想直接影響外在表現(xiàn),就像兒時Franz von Lenbach(曾著名于為Bismarck將軍繪制肖像的德國畫家)為姐妹倆繪制了肖像——姐姐Benita在畫中無可厚非地美麗,而Peggy在肖像中,頭發(fā)與眼睛都被不可思議地該換了顏色。成年后擁有了經(jīng)濟自由,Peggy因自嘆不美而擔心不會被愛,于是對鼻子進行了整容手術(shù),可是手術(shù)沒有成功,而且因腫脹顯得更糟糕。實際上散發(fā)著獨特氣質(zhì)的Peggy,與她傳奇般的私生活就足以見證那種勢不可擋的魅力。
風流追逐與藝術(shù)啟蒙
雖然擁有數(shù)目不小的遺產(chǎn),但性格獨特強烈的Peggy并沒像其他的千金一般享受財富所帶來的名媛生活,而是自告奮勇地為牙醫(yī)做助手,隨后又由表兄Harold Loeb夫婦介紹,進入了一家名為Sunwise Turn的書店工作。在那里,Peggy不僅結(jié)識了許多知識分子,也走出了人生中的另外一步:被當時著名的攝影師Alfred Stieglitz所帶領(lǐng),開始了解現(xiàn)代藝術(shù),并與文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她所向往的歐洲大陸。
23歲時,Peggy與母親赴歐洲度假,在巴黎遇見了她心目中的“波西米亞王子”,也是第一任丈夫美國作家兼畫家Laurence Vail,并與其育下兩個孩子,長子Michael Cedric Sindbad Vail與次女Pegeen Vail Guggenheim。通過Laurence,Peggy得以結(jié)識了許多文學藝術(shù)圈的名人,包括Tristan Tzara、Louis Aragon、Isadora Duncan,以及“短暫的情人”Samuel Beckett,和后來“對她生活有著巨大影響”的Marcel Duchamp。之所以說影響深刻,是因當時Peggy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知之甚少,基本“到印象派為止”,但Duchamp教給她抽象藝術(shù)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區(qū)別,并告訴她許多新知識,她自己也表示過:“我向最好的人取經(jīng)……我聽著,我是多么認真地聽!所以最后才變成了我的專長”。
在巴黎時期的Peggy既浪漫又充滿魅力,身著時裝大師Paul Poiret的連身長裙,在著名攝影師Man Ray的鏡頭中,渾身散發(fā)著神秘迷人的氣質(zhì)。但她與Laurence的婚姻持續(xù)了七年最終以離婚收場,之后認識了英國作家John Ferrar Holms并與其相戀,雖然John酗酒且著作甚少,但頗具天分的他已然成為了Peggy的精神導師與此生最愛的三人之一:父親、姐姐,還有John;可是父親與姐姐都在不幸中喪生,John也在一場落馬之后的小手術(shù)中意外離世,長久無法脫離的痛苦時時刺傷著她。雖然在這之后又遇見了英國左翼作家Douglas Garman,但思想上的嚴重分歧還是導致了分手的結(jié)局。而二戰(zhàn)后Peggy與德國藝術(shù)家Max Ernst維持了五年的婚姻也終于分道揚鑣。
Peggy的一生緋聞不斷,但關(guān)于愛的不幸似乎總是伴隨著她,直到年過五旬之后仍有比她年輕23歲的“絕美情人”Raoul Gregorich相伴,但他也不能幸免地死于車禍,而后緊隨著竟然是女兒Pegeen死亡消息……不管是飽受“風流”爭議也好,失愛之痛也罷,都只是傳奇般Peggy Guggenheim的一部分,而她作為現(xiàn)代藝術(shù)“超級前瞻”的收藏家與推動者的身份,才是更值得關(guān)注的部分。
獨具慧眼的女先鋒
1937年,Peggy的叔叔Solomon R. Guggenheim在德國女男爵Hilla Rebay 的協(xié)助下,于紐約建立了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古根海姆基金會),早期的收藏受到妻子Irene Rothschild的影響,偏向于保守的傳統(tǒng)作品,而在遇見Hilla之后,便漸漸帶入了全新的收藏概念。同年,Peggy的母親去世,并留給了她另一筆可觀的遺產(chǎn),于是在第二年P(guān)eggy于倫敦Cork大街30號開辦了Guggenheim Jeune(青年古根海姆畫廊)。
當時畫廊主要收藏超現(xiàn)實主義與抽象作品,并為俄國藝術(shù)家Wassily Kandinsky舉辦了第一場在英國的個展。但在開展之前,Solomon也正在尋找Kandisky的作品,當Peggy得知后便寫信向Solomen推薦自己的畫廊以代理其作品,但Solomon只將郵件作簡單回復后便交給Hilla Rebay代為回答,而Hilla的回信則表現(xiàn)出立場鮮明的分歧。似乎是介于“個人化”的做法和風流背景,Peggy被高階的Guggenheim家族以缺乏藝術(shù)涵養(yǎng)“商人”的定義劃分開來,也就造成了Peggy與Solomon之間的隔閡。但這并沒有成為追求藝術(shù)之路的阻礙,執(zhí)著的Peggy依然故我,除了Kandisky之外,也舉辦了另一場雕塑展覽,包括了許多現(xiàn)今已著名的藝術(shù)家: Antoine Pevsner、Henry Moore、Henri Laurens、Alexander Calder、Raymond Duchamp-Villon、Constantin Br?ncu?i、Jean Arp、Max Ernst、Pablo Picasso、George Braque等等。奇怪的形狀,加上不能輕易理解的表現(xiàn)手法,Peggy的舉動對于當時的英國來說非常先鋒,且具有前瞻性。雖然畫廊的風頭在勢,但在一年間的運營下還是損失了600英鎊,當意識到此的Peggy便決定將資本轉(zhuǎn)向另一個更特殊的方式——建立一家關(guān)于當代藝術(shù)的美術(shù)館,或許也能從現(xiàn)實的方面得到支持,意思也就是指向著已經(jīng)建立了兩年的Solomon R. Guggenheim 基金。于是在1939年6月的歡送派對后,Peggy開始轉(zhuǎn)移到巴黎繼續(xù)進行“購藝任務(wù)”。
“任務(wù)”期間時值二戰(zhàn),與其選擇在相對安全的紐約,Peggy選擇留在巴黎繼續(xù)進行收藏,當戰(zhàn)爭即將侵入造成大量作品無法脫手的時候,Peggy以“每天收購一幅畫”的座右銘為佐,從藝術(shù)家手中接過了很多大師作品——其中包括Pablo Picasso、Max Ernst、Joan Miró、René Magritte、Man Ray、Salvador Dalí、Paul Klee、Wolfgang Paalen,以及Marc Chagall等,而總共僅用去約四萬美元。德軍侵入后,現(xiàn)實情況對猶太后裔來說實屬危險,但Peggy將作品轉(zhuǎn)移托管,并冒著巨大風險幫助一批藝術(shù)家逃離法國,之后便攜同Max Ernst奔赴紐約。
回到紐約之后,Peggy的寓所繼續(xù)接納著從戰(zhàn)爭中流亡到美國的歐洲藝術(shù)家,為他們提供現(xiàn)實的庇護所,此外還慷慨資助了超現(xiàn)實主義發(fā)者之一André Breton,直到他在紐約找到工作。隨后,Peggy在曼哈頓建立了期盼已久的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由Frederich Kiesler擔任室內(nèi)設(shè)計,打造了無一處直線的展覽場地。而展覽方式也推陳出新,不以傳統(tǒng)的墻面方式展示,而是代替以凌空懸掛或支架陳列,所有的元素相加,儼然是一處超現(xiàn)實風格的實驗場地。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新穎的風格馬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造成了相當?shù)挠绊懥?。Peggy也不斷以獨到的眼光發(fā)現(xiàn)具有潛力的藝術(shù)家或風格,除了展示新興藝術(shù)家Mark Rothko和Willem de Kooning之外,還極力支持美國抽象畫家Jackson Pollock的作品,并成為了她心目中“迄今為止最榮譽的成功”。如今單從Pollock在美術(shù)史上的地位來看,除了自身作品的先鋒突破,Peggy Guggenheim的前瞻性也實屬不可覆沒。
一面是博物館的有聲有色,另一方面Peggy也依然繼續(xù)著狂歡式的派對,奇裝異服、門庭若市,但是連續(xù)的喧囂笙歌之后,Max Ernst也離開了?!昂推绞荕ax需要的,為了創(chuàng)作;而愛是我需要的,為了生活?!?當Peggy Guggenheim將所有的心血傾注在藝術(shù)事業(yè)上,轉(zhuǎn)而感到的是筋疲力盡,于是將近50歲的Peggy關(guān)閉了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決定回到歐洲,并定居在她最愛的城市——威尼斯,并度過余生。
獅子宮的晚年
非常巧合的是,早在Peggy與第一任丈夫Laurence Vail的蜜月期間,便結(jié)識了米蘭工業(yè)家之女Luisa Casati伯爵夫人,而Casati夫人正是幾十年之后,將自己在威尼斯還未建成的Palazzo Venier dei Leoni(也稱獅子宮)賣給Peggy。帶著一大幫家傭與14條愛犬,Peggy在1949年搬入了獅子宮,并于1951年向公眾開放,讓世人得以欣賞代表了她畢生心血的藝術(shù)珍藏。除了安享晚年之外,Peggy依然定期舉辦派對,邀請各路貴客,其中就有英國搖滾巨星John Lennon與Yoko Ono,美國作家Truman Capote等等。
一生獨具眼光、風格不羈的Peggy Guggenheim終身愛美,她尤其喜愛設(shè)計師Mariano Fortuny y Madrazo設(shè)計的Delphos打皺長袍、超現(xiàn)實主義者Elsa Schiaparelli與一位朋友設(shè)計的透明拉鏈裙,當然還有藝術(shù)家Edward Melcarth 的設(shè)計——她標志性的蝴蝶太陽眼鏡,也就是人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她戴著這副眼鏡,攜著愛犬穿梭在威尼斯河道上的摸樣,招搖又獨特。Peggy曾在貢多拉小船上對朋友說:“我非常享受這樣什么都不用想的感覺,尤其在我放棄了性之后,又或者,其實是它放棄了我”。當昔日的風流韻事漸行漸遠,于是那些看得見、觸得到的愛犬們,成為了她最終的陪伴,甚至是走過曲折豐富的81年生命之旅后,Peggy最終選擇長眠在這些忠誠的朋友身邊。
根據(jù)生前約定,Peggy Guggenheim故后的住所及藏品,都由其叔叔Solomon R. Guggenheim所建立的紐約Guggenheim美術(shù)館接收,成為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分館。其中Peggy的大部分收藏,基本上是紐約Guggenheim所缺少的——這也就是當初叔侄之間的分歧所在,但它們的加入,使得紐約Guggenheim跨大陸收藏的得以擴展。而這所有的成就,不僅靠的是Peggy獨到的前瞻性,還有一份執(zhí)著的癡迷?;蛟S那些過去的風花雪月并沒有真正成為她心中愛的追求,而她所收藏的作品,與那些藝術(shù)家經(jīng)歷的交集,卻照亮了另一種不變的愛戀。雖然本身并不是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或詩人作家,但邊走邊學、甚至反其道而行的Peggy Guggenheim的確有著一種單純的力量,關(guān)于“愛”的追求和自我的解放,以身試法地影響了這個世界。像她去世之前的表示:“當我回顧我的一生都是帶著巨大的愉悅。我認為這是非常成功的生活。我總是做我想做的,而從來不會去顧及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女性解放?我就是個解放的女性,在這個名詞出現(xiàn)之前就早已是了?!辈还芷渲薪?jīng)歷過多少插曲,但所有的緣去由來已經(jīng)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