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華
在中職機械專業(yè)的機械制圖課中,應用最多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就是讓學生在通過典型的任務的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去完成一系列教學“任務”。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地完成任務的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逐步形成一個由感知到心知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出合作意識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圖中的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通過師生共同實施項目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又以完成該項目所劃分的各個任務來驅動某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單元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為“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分析,任務實施,成果展示和任務拓展”五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
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再根據相關情境提出教學相關內容。例如,在組合體的認識及形體分析一節(jié)內容中,在導入新課時,首先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情境,給出兩組基本題三視圖,讓學生根據三視圖說出基本體(圓柱體和六棱柱)。同時,通過動畫演示圓柱體和六棱柱的組合,讓學生說出它是怎樣的形體,提出這樣的形體具有哪些特征,如何繪制它的三視圖等一系列問題。這樣自然地過渡到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任務。
2.任務分解,分析任務
在學生知道要解決的任務之后,進行任務分析,討論解決任務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并解決當前問題。
3.任務實施,完成任務
在任務分析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體任務的實施,如在教學過程中對組合體作形體分析時,通過分組討論各組領取的組合體的模型的結構特征,從而歸納出組合體的三種類型;通過學生小組比賽活動,根據三視圖用橡皮泥做出實物形狀,讓學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動手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通過這樣的設計,使整個課堂的教學,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自覺地進行知識建構;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主導地位,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注重教、學、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機配合,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和實體模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組合體的組合及切割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指導,促進學生理解記憶和技能的形成,了解并掌握對組合體進行形體分析的不同方法,將組合體以不同方向旋轉,幫助學生選擇主視圖的方向,讓學生通過觀察,積極動腦,進一步明確主視圖選擇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看得到摸得著的實物模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從而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4.任務評價,成果展示
學生完成任務后,接下來的重點是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在整個模塊教學中,評價過程始終以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通過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對學生進行認可。同時通過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有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注重評價內容的整體性同時兼顧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評價。
5.任務拓展,知識衍生
通過任務的拓展訓練,為后續(xù)的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和鋪墊的,因此,在任務拓展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新知,同時設置新的疑問,讓學生課后思考,為新的工作任務做好預習工作。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效果
(1)明確了教學目標。通過任務的設置和分解,學生對于讀圖和畫圖有了一定的方向,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2)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生分組完成三視圖的繪制或者識讀,讓有差異的群體,在共同幫助,共同探索的過程中,協作完成任務,體現了學生有做到學,在由學到做的不斷提升。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學生根據畫圖或讀圖的任務要求,主動的尋找所需的知識,必要的時候,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使用,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每位學生都獨立承擔一項或多項具體的子任務,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工作責任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引導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犹剿髡摺?/p>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董火琴.淺議任務驅動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0(10).
[3]周新源.現代職教課程觀與模塊化教學[J].職教通訊,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