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摘 要:數學課能聽懂,課后作業(yè)不會做;平時數學學得不錯,考試成績上不去;初中時數學學得好,到了高中退步大。導致以上三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數學教師沒有搞好初高中銜接,沒有引導學生做好從初中學習中突出的“練”字到高中學習突顯一個“悟”字的轉變是導致以上現象的根源,只有切實做好“練”到“悟”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詞:能聽懂課 不會做題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c)-0-01
我們經常聽到,同學們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是課后作業(yè)不會做;不少學生家長說:孩子初中數學成績好,到了高中不知為什么退步這樣大?也有學生說:自己平時數學學得不錯,就是成績上不去。帶著以上三種現象的成因和對策的探究,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深刻的反思,對我校數學老師的授課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們數學教師沒有搞好初高中銜接,沒有引導學生做好從初中學習中突出的“練”字到高中學習突顯一個“悟”字的轉變是導致以上三種現象的根源,只有切實做好“練”到“悟”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1 成因分析
缺乏初高中銜接,沒做到“練”到“悟”的學法轉變是成因之一。初中,由于教學內容相對少,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讓學生做相當數量的練習題;課堂上安排學生板演的機會多,重復練習的時間足,重點題反復做過多次;而一進入高中,由于教學內容多,每節(jié)課幾乎都在趕進度,讓學生板演和重復練習的機會少的可憐,課堂上強調的是數學思想,注重的是舉一反三,而不是重復練習。初中數學突出的是一個“練”字,高中數學需要突顯一個“悟”字。過早地瞄上了高考,教學的起點過高是成因之二。為了高考成績,每位教師從高一就瞄準了高考,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進了對高考試題的講解及解題方法的訓練,采用的《配練》上的練習題,大都是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試題,從課堂教學到課后練習都給本不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生過早的加重了負擔。沒做到先復習,再作業(yè)是成因之。根據遺忘規(guī)律,在接觸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是遺忘知識最快的時候,因此,每節(jié)課后做作業(yè)之前,應當對照課堂筆記,復習鞏固當堂內容,之后再做作業(yè),否則,學過即忘,以至于看到題目就害怕,好像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一般。不懂裝懂,不求甚解是成因之。部分學生所謂的“聽懂了”是懂得了解題的每一步,對于自己沒想到的地方是在老師的誘導下懂得的,并不是獨立思考的結果,也不是同學間相互探究的結果,這樣的懂不是真“懂”。部分學生因為虛榮,課內外從不主動的提問題,以至于問題越積越多,跟不上趟,學習興趣也慢慢淡化,到后來怕上數學課,作業(yè)不是自己做的,是抄來的。作業(yè)缺反思糾錯是成因之五。由于學生在整體或局部知識的掌握不全、不牢固,作業(yè)出錯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我們師生是否對錯誤的原因進行了必要地分析,錯誤結果給予了糾正? 如果我們忽略了對作業(yè)的反思糾錯環(huán)節(jié),作業(yè)中的錯誤將會影響我們的進一步學習。不會聽課、缺乏合作交流是成因之六。剛進入高中的初中生,大都上課能專心聽講,能盡力完成作業(yè),然而,課堂上滿足于聽,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既是記了筆記,也停留在抄寫板書內容的層次上,沒有對解題分析和數學思想引起重視;課后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不是積極的去互相交流探索,習慣于等待老師來講解,殊不知高中的數學題,同學之間不交流探索,靠老師的講是講不完的。
2 對策與建議
2.1 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制定貼近學生的學習目標
高一學年,教學進度不可過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教學進度,確定適當地期望值,教學要貼近學生,不能過早的以高三復習時要達到的水平要求學生,不要從高一就用高考試題訓練學生,防止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提問和交流時盡量照顧弱勢群體,講解問題要盡量降低難度和起點。
2.2 全員參與教學活動,有效防止“懂而不會”的現象
課堂上凡是學生能講的內容和題目讓學生先講,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有些題目”讓學生講出“錯誤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再通過師生共同的矯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效果會更好。有些題目,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引出多種思路或解法,再由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共同優(yōu)化思路,尋找出最佳解法,并給予拓展或延伸,這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重要舉措。每節(jié)課上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不能是學生所想,也不能是對“學生講解”的重復,要爭取做到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有新的題目、新的問題生成,通過對新穎問題的思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當堂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當堂訓練要有時間的限制,要求學生做到限時思考、限時解答,要培養(yǎng)學生限時解題的能力。如果平時的訓練沒有時間的限制,考場上的你肯定是時間不夠用的。
2.3 正確引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引導學生從已經習慣了的簡單重復練習轉變?yōu)槊拷鉀Q完一個問題都要給予必要地反思,反思解法的對錯、反思解法的多樣性、反思解法的靈活性,從中“悟”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方法。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不會思考、不會反思、不會去“悟”,怎么會解題呢?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例題、習題的功能,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教會學生解題;講解時不要因為節(jié)約時間忽略對“為什么這樣去做”的分析,學生只聽懂 “因為……,所以……”是不會解題的,模仿 “因為……,所以……”也只能做一些“練習”層次的題目,反思這個“因為……,所以……”才會有所“悟”。
2.4 改進學法,從根本上解決“能聽懂,但不會解題”的問題
要學好數學,學會解數學題,只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方法上找出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能聽懂課,就是不會解題”的問題。需要強調的兩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1)先復習,再作業(yè)。在作業(yè)前及時復習當天所學教材,熟記定理、定律,熟悉講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你聽懂了,認為自己會了,放棄了復習鞏固,做題時就會出現懂而不會的現象。另外,做作業(yè)時,要如同參加考試時一樣,自己獨立完成,切忌照著例題做習題,照葫蘆畫瓢,否則,就像“葫蘆”沒了,你照樣畫不出“瓢” 來一樣,考試的時候你還是解不出題目的。(2)勤學好問,加強合作交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往往基礎薄弱的同學在學習上是很機械的,只求會解,不求甚解,既是沒搞懂問題的本質,也不請教老師,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應該有問題就問,就算這個問題對大家來說是很容易,但你不懂就要問,經常提問還可使自己從怕問變?yōu)橄雴枺瑥牟粫栕優(yōu)樯朴趩?,問老師,問同學,每解決一個問題,你就有一份收獲,有一份成就感,為學習數學種下了興趣的種子。
2.5 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訂正作業(yè)的習慣
把作業(yè)上、試卷上錯誤的解法加以修正,這是扎扎實實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從思維的反復性和有效性角度來說,通過訂正獲取到的知識的印象比一次性思維獲得的知識的印象要更深刻,更牢固,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要對布置的作業(yè)重視二次批閱,即批閱后學生更正,更正后再次批閱,決不讓學生一錯再錯,同一個地方摔兩個跟頭。
參考文獻
[1] 劉得斗.談談聽課和評(說)課[J].甘肅教育,2001(Z2).
[2] 周冬林.數學猜想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3).
[3] 張國保,時先明.淺析中學數學教育中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教學通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