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云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雨說》有如下兩行:“跟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去看牧場就要抽發(fā)忍冬的新苗……”對其“忍冬”一語,編者加注為“這里指能夠忍受冬寒的意思”。筆者以為,此注不妥!
其一,此注與詩中時令相悖。如果“忍冬”是“忍受冬寒”之意的話,那么它的語境當(dāng)指向冬季,但“忍冬”所在的詩節(jié)顯然是春季。且看原文:“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帶來春的洗禮/為什么不揚起你的臉讓我親一親/為什么不跟著我走,踩著我腳步的拍子?∥跟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去看牧場就要抽發(fā)忍冬的新苗……”原文寫得一清二楚:雨是“四月的客人”,且?guī)怼按旱南炊Y”;雨呼喚兒童們跟著它走,踩著它“腳步的拍子”,“踩田圃的泥土”,去看牧場就要抽發(fā)“忍冬”的新苗。既然雨呼喚兒童們跟它在“走”了,在“踩”了,在“看”了,那么雨所言之境不就是春季么?不就是“四月”么?這樣,“新苗”何談“忍受冬寒”!
其二,此注與詩的明快不諧。《雨說》的副標(biāo)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表明這是寫給兒童們的詩。從《雨說》的寫作背景和主題思想來看,詩人鄭愁予要表達(dá)對在中國大地上生活的兒童們(中國的未來)的愛意和祝福。無論是讀者立場,還是情感載體,都要求詩的語言必須清新明快,曉暢活潑。而《雨說》的語言正符合這樣的特點。如果“忍冬”注解為“忍受冬寒”的話,那么“忍冬”就成了一個組合生硬的短語,一個意義晦澀的短語,破壞了全詩的美感。不妨試作比較,同是表達(dá)“忍受冬寒”,是“忍冬”明快,還是“耐寒”明快?不容置疑,“忍冬”不如“耐寒”。瞧,“穿上這件衣服較忍冬”,“穿上這件衣服較耐寒”,前者有如夢囈,后者才是常言。
“忍冬”到底該作何解釋呢?筆者以為,“忍冬”在詩中并非動賓短語“忍受冬寒”的縮略,而是專有名詞,“金銀花”的別稱。
《辭?!贰叭潭痹~條解釋說:“忍冬,亦稱‘金銀花、‘二花。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卑俣劝倏粕弦舱f:“‘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zhuǎn)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
忍冬作為植物,其習(xí)性如何呢?筆者訪問本地的忍冬種植者得知:忍冬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干旱和水濕,每年春夏兩次發(fā)梢;繁殖方式有二,一是四月播種,二是雨季扦插。
再看《雨說》原文,“四月”,雨季來臨而“就要抽發(fā)忍冬的新苗”,真是和生活分毫不差。其實,詩人們以“忍冬”入詩,并不少見。例如波蘭當(dāng)代詩人米沃什在《禮物》中寫道:“如此幸福的一天/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里干活/蜂鳥停在忍冬花上/這世上沒有一樣?xùn)|西我想擁有?!?/p>
把“忍冬”注為“金銀花”多好,有形象感,有生活味,為何要牽強地注為“忍受冬寒”呢?
[作者通聯(lián):湖北松滋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