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琳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第31頁例4以及練習七相應的習題。
教材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應用題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shù)與計算的知識后,學習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領,巧妙導入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兒童商場逛一逛,你們一定很想去吧?可那里的阿姨總愛給我們出一些難題,為了不讓她難倒,我們先來熱熱身。
1.看卡片口算。(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所學的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口算題制成卡片,組織學生利用學生樂于參加的開小火車的形式,進行大量的、廣泛參與的口算練習)
2.回答老師的問題,導入新課。
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用什么法計算?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法計算?
(設計意圖:兩道問答題為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情境渲染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
二、情景輔助,探究新知
1.預習例4
2.出示變化的情境圖
(1)從他們的議論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里面的數(shù)學問題。
(3)小明想買5個籃球,應該付多少錢?
引導學生得出:18÷2=9(元)這是求1個籃球多少錢,要知道小明買5個籃球應付多少錢,必須要先知道1個籃球多少錢。
3.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利整合,用情境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生自然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熱情高漲,預想效果自然會好。)
三、潛移默化,突出重點
1.利用聰聰和明明的對話,點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層次。
2.總結突出重點。
(設計意圖:探索新知中的二年級小學生畢竟還都是孩子,他們具有的童真誰都無權泯滅。走近他們,必須俯下身來,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雖是簡短的一段對話,我為了讓孩子感興趣,給他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以再次把學生引入童話世界,讓學生們與童話中的聰聰和明明共同感受收獲的快樂,同時用以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四、突破難點,應用知識
1.3斤蘋果12元,平均一斤多少元?5斤呢?
2.2組一共18人,7組一共多少人?
3.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4.小結:突出重點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探索的過程,僅僅兩道題的設計,學生無論前面學得如何,都能補充不足,深化理解,加以強化。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匯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思考驗證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能力轉化 拓展知識
1.3張紙可以做9朵花,5張紙可以做幾朵花?8張呢?
2.練習教科書32頁3題。
(設計意圖:學就要學以致用,并且要活學活用,不能把知識公式化。此題的設計,可以說是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設計,使學生不但鞏固利用乘法和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更能增加學生的分析能力。)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