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東
[教學片段] 《四園詩情》:
師:白天的荷蘭是美麗自由的,那么,傍晚和夜色中的荷蘭又是怎樣的呢?仔細聆聽老師的朗讀,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范讀第5~6自然段)
生:寂靜的夜晚,安詳?shù)囊雇?,夜晚和白天一樣美麗?/p>
師:這是一種寧靜的美。(板書:寧靜)大家再自由讀課文第5~6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寫給你帶來了寧靜的感受。
生:偶爾傳來汽笛聲,接著又是一片寂靜。這兒一點聲音都沒有,很靜。
師:有汽笛聲應該不“靜”呀,怎么能說“靜”呢?
生:汽笛聲不多,偶爾才會響一兩聲。
生:遠處傳來的汽笛聲都能聽到,只有很靜才能聽到遠處偶爾傳來的汽笛聲。
師:這是以動寫靜。我們常說“鳥鳴山更幽”,平時也說“教室里靜極了,只能聽到老師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的聲音”。
生: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我從“默默無言”感受到了寂靜。
生:誰都不叫喊吆喝,也看出很靜。
師:這里人都是低聲細語,環(huán)境很安靜。
生:牛沒動,鈴鐺一點響聲都沒有,所以很寧靜。奶牛不但站立不動,它的神態(tài)也是嚴肅沉默,它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老牛。
生:老牛儀態(tài)端莊,他們好似牛群的家長一樣。
師:這家長可能在想——
生:奶牛在想,可不能出聲,因為我是長者、家長呀。
師:人們都怕打破這份寧靜,我也不能發(fā)出聲音。在這里奶牛也是懂得享受寧靜的。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奶牛靜立不動,擠奶的人動作輕柔,沒有嬉笑,沒有呵斥,有的只是相對無言的交融、默契。(生讀文)
師:夜色中的荷蘭,還有哪里給你這份寂靜和安詳?
生:(讀),“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發(fā)出哞哞聲……”
師:隨著晚霞的消失,夜幕的降臨,牲畜的歸圈,整個牧場——
生:靜悄悄的,恬靜悠然,寧靜無比。
師:讀著讀著,這些文字仿佛就變成了一首小詩:(圖文)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發(fā)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師:誰能讀出這份詩意?(生讀)
師:是啊,這就是作者筆下的荷蘭,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反思]
這一教學片段得到了許多老師的認可,有的認為,執(zhí)教老師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引領(lǐng)全文,層層深入,帶領(lǐng)學生動情地讀,大膽地想,充分感受荷蘭那份所獨有的自由和寧靜,令人心向往之;有的老師覺得“文字美,課堂美,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的確,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了荷蘭牧場的特點,欣賞了文本的語言之美,感受到了田園的那份詩情和畫意。但是,這個教學片段忽視了文本表達上的細節(jié),課文中表現(xiàn)傍晚時候牧場的靜是有層次的,請看語句:
① 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遠處偶爾傳來汽笛聲,接著又是一片寂靜。在這里,誰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
② 運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只舒緩平穩(wěn)地行駛著。滿載著一罐罐牛奶的汽車火車,不停地開往城市。車船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
③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發(fā)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①② 兩句清晰地出現(xiàn)了兩個表現(xiàn)安靜的詞語“寂靜”和“平靜”,其中的兩個“又”,表現(xiàn)的是這兩種狀態(tài)因汽笛聲和車船運奶所出現(xiàn)的短暫變化。要說有個“寧靜”,則應是出現(xiàn)在入夜之后,當牧民不再擠奶,當車船遠離牧場,當牲畜不再發(fā)出聲響,此刻的荷蘭才真正處于寧靜的狀態(tài)之中。
可是,上述教學片段以及持肯定意見的老師,卻無視三個近義詞的存在,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出各自的感受時,用一個“寧靜”代替了5~6兩個自然段所表現(xiàn)的多種安靜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代替了學生初步閱讀時產(chǎn)生的獨特感受。
就這個片段的教學,我們可以抓住三個近義詞進行??梢宰寣W生在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后,先找出文中的兩個近義詞,說說課文是在什么語句中使用的,各自表現(xiàn)的是怎么樣的情景,再問問學生:要是加上“寧靜”一詞,最合適放在哪幾句話之后,為什么?然后,請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恰當運用這一組近義詞,表現(xiàn)牧場傍晚和入夜時的景象。
(作者單位:東臺市弶港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