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的緣起,與策展人管郁達對中國當代藝術史的長期觀察和立場有關。他希望做到的是,某種片斷式的藝術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敘述,而不是編年史式的事件記錄。它首先是作者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史微觀寫作的批評性陳述,這些“絮語”(Whisper)式的陳述涉及到敘事方式、研究方法以及價值重估、個人旨趣等等方面;其次,和藝術史上所有命名一樣,作為展覽主題的“玩物主義”(Object-Ruminationism)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法,主要用來表述中國當代藝術最近這十年越來越明顯的一種趨勢:本土的、傳統(tǒng)的文化的自覺、回歸與藝術家日常生活世界的重建。之所以選擇馮峰、管懷賓、何多苓、韓湘寧、李華生、任小林、孫良、葉永青這八位個性、風格截然不同,年齡跨度超過一個世紀的藝術家來作為“藝術家日常生活史”(Artist's Trivial Living)的研究對象,是因為他們的經(jīng)歷和藝術創(chuàng)造都溢出了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和生活環(huán)境,但在“玩”,玩心或玩物,也就是游戲性地、特立獨行地自由縱橫穿越于藝術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才情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方面,卻是驚人的相似。與當今流行的藝術潮流不同,這八位藝術家都是非典型或具有代表性的: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模式的范圍內(nèi),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它自己的模式,而每一位個人又都是一個例外。(易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