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男
Patio Resto餐廳:位處深圳南山,空間視覺焦點為庭院。庭院空間抬高,為底層就餐區(qū)及閣樓藝術(shù)沙龍共享空間。庭院周邊黑色家具及黑色天花的采用降低了周圍環(huán)境的明度,庭院純白墻面搭配白色的家具,及高明度燈照亮這個空間,自然而然成為整個空間中的亮點,形成舞臺感覺,植物的點綴使得空間更為生機盎然。
《現(xiàn)代裝飾·家居》對話吳林壽&趙向瑩
您愛美食么?大抵喜歡哪些菜系或菜名,喜歡它們的哪些口感?二位都有在法國的留學或是工作的經(jīng)歷,法式菜系給您的生活、設計帶來了哪些觸動?
吳林壽&趙向瑩:熱愛生活的人應該都愛美食,自認為是熱愛生活的人,怎會不愛美食。我喜歡杭州菜的細致入味,粵菜的原汁原味,法國菜的精致和西班牙菜的粗放隨意。
法國菜最打動我的是它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世界上沒有哪種菜會不僅花費那么多時間去烹飪,還要花費那么多精力去擺盤,在配菜上花費的時間甚至比主菜還多。當菜品呈現(xiàn)在眼前時,你將要去品味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道菜,而是一件藝術(shù)品了。做設計也一樣,有的設計好看不好用,就像有的菜看起來很不錯卻一點沒吃頭,有的設計好用不好看,就像是好吃卻沒賣相的菜。遇上賣相誘人,吃起來又無比美味的菜,那可真的是吃客的福氣了。
您愛烹飪么?每每在外就餐是否會從菜的品相開始推敲菜的烹飪過程,火候的掌控,有沒有哪次經(jīng)歷讓你想跑到廚房里看看大廚是怎么烹飪的或是回家自己嘗試做一做?對餐廚的空間效果是否特別關(guān)注?
吳林壽&趙向瑩:算不得擅長,但有空閑的時候不時會有下廚的沖動。一般都是在外用餐時遇到特別好吃的菜就會回家上網(wǎng)查做法,然后把身邊的人當小白鼠。對于就餐空間,因為還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所以,所有對就餐空間的想象,只能在自己開的Patio Resto餐廳里付諸現(xiàn)實了:自由,隨意,放松,享受陽光下,樹蔭下,角落里,開放的,私密的……總之,想怎樣,便怎樣。
美食與烹飪,都是在餐廚空間中產(chǎn)生,從蔬果綠變成一道好味的美食,從廚房的煎燒煮中變身餐桌上讓您食指大動的饕餮美食,餐廚空間創(chuàng)造了神奇的魔幻效果,在您著手對餐廚空間進行設計時,腦海中大抵有怎樣一個畫面,構(gòu)思時最關(guān)注哪些部分?
吳林壽&趙向瑩:我可能首先會想到那個在廚房里忙碌的人,她(他)會不會覺得一個人有點孤單,所以對我來說,空間不應該是獨立的,封閉的,空間內(nèi)外的人隨時隨地都可以產(chǎn)生交流。只要條件不是過于苛刻,功能都是可以滿足的,而功能與美感沒有任何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情感需求在空間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般而言,目前的家居樣板項目中,餐廳會成為客廳的一個補充,軟隔斷讓客餐廳的風格要素都較為統(tǒng)一,在您看來,這種隔而不斷的設計手法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吳林壽&趙向瑩:空間的連續(xù)性以及自由性,可能還有中國人對于“大”的追求。其實“流行”這個詞對設計行業(yè)來講,個人認為是帶有“貶義”的。設計不應該是流行文化,設計師是為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職業(yè),不同需求的業(yè)主工作,作品應該帶有業(yè)主本身的印記,而不是在“流行”之下的復制。
在很多家居個案中,我們看到有的設計師會在餐廚區(qū)設置出菜口,或者直接用推拉窗戶連接西廚及餐廳……很多點子都來源于公共餐廚空間,這種“借鑒”的方式是否預示著空間要素的重組、更新的趨勢?
吳林壽&趙向瑩:個人覺得空間的主體不會改變,廚房依然還是廚房,餐廳依舊是餐廳,改變的只是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或者說,基本的功能永遠不會變,做菜,吃飯,聊天,只是如何把這些功能更有創(chuàng)意地組合起來,使其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這其中還有很多想法可以去實現(xiàn)。但說到革命性的突破,恐怕只能依賴科技的進步了。
有設計師言及,設計本身是一個對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反省過程。那么,在餐廚設計中,您如何看待美食、烹飪的生活情調(diào)及色彩、光影、材質(zhì)等要素塑造的空間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
吳林壽&趙向瑩:美食是生活情調(diào)的基本要素之一,烹飪完全看個人喜好,屬畫龍點睛的情趣。色彩、光影、材質(zhì)等則均是塑造空間效果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