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從深圳市區(qū)往北走梅觀高速,用不了20分鐘就可以到坂田。出口處設置著兩個大大的指示牌:左邊寫著富士康,右邊寫著華為。沿華為方向,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一批以著名科學家命名的街道:張衡路、稼先路、隆平路、貝爾路、沖之大道、居里夫人大道……道路圍起來一片片稀稀落落的四方形建筑,其中的一些有著漂亮的中式屋頂。華為的總部,也就是華為人常說的坂田基地就建在這里。
看得見的華為,經(jīng)過25年“野蠻生長”,如今已是中國信息技術產(chǎn)業(yè)乃至整個中國民營企業(yè)界的一面旗幟;看不見的華為,卻藏在坂田。我們的故事就從這座城開始。
這篇報道,由本刊兩位記者歷時一個月實地走訪、半個月寫作修改完成,這也是《IT經(jīng)理世界》創(chuàng)刊以來相當少見的一次嘗試——并非直接坐到華為人的正面,把目光放在華為的產(chǎn)品、業(yè)績、解決方案、市場策略、技術路線、管理、文化以及任正非與其接班人等問題上來解讀公司,而是選擇了微觀視角,盡可能多地去觀察和感知普通華為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以及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尤其是,他們與環(huán)境的諸多細微關系。
而所有的這些,正是華為能得以成為旗幟的基本要素。
從周勇、李非、陳宇、谷冰、蘇勛們身上,你能更立體、更具象地感知到華為的企業(yè)特質,也能更直觀、更準確地捕捉到華為精心營造的公平、奮斗者文化、激勵、矩陣管理等體系,與體系中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塑造。
“華為的強大之處,就在于能凝聚人才,甚至是二流的人才,來打造一流的團隊,做很多天才辦不到的事情?!痹?jīng)的華為人陳宇說。
看得見的華為,是個典型的“他組織”系統(tǒng);看不見的華為,卻呈現(xiàn)出強大的“自組織”功能。在華為內(nèi)部,個人與組織之間有著怎樣的微妙關系?華為的這種凝聚力到底來源于何處?這正是此次封面故事的立意和初衷。
每個人眼中的華為,都相同又不同。在深圳坂田的華為總部里,工作生活著幾萬華為人。這樣一座華為總部城,既是公司規(guī)?;谋厝簧虡I(yè)現(xiàn)象,也同樣被無數(shù)脈絡連通,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大細胞。每個城中人和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更加具象,也更完整的華為。
每每天晚上六點,周勇都準時下班。這時候,同事間大多相互打著招呼,三五成群地去吃晚飯。人潮從各個辦公區(qū)涌向食堂,大家用餐、休息,然后回到崗位加班。站在樓前吸煙區(qū),周勇聽到身后有人叫他的名字?;仡^一看,是部門新來的兩個同事。
“走,吃飯去?”他們熱情打著招呼。周勇?lián)u搖頭,笑著說,“你們先去”。
他屬于另一個方向。六點半左右,他會坐公司的班車回家。來到華為一年半,周勇和這趟線路的司機混得很熟。華為人也不是每天都加班,準點下班的員工很多,但像周勇這樣每天堅持如此的,用司機話說,“這趟車里,就你這么一個”。
在未來不遠的時間里,周勇準備辭職。他尊重甚至有點喜歡這里的工作氛圍和企業(yè)文化,但就是適應不了。來華為之前,他在幾家IT企業(yè)工作過,用自己的話說,早就從新兵變成了兵痞。他有足夠的經(jīng)驗和能力,可以不需要太累地在任何一家企業(yè)呆下去,拿不錯的薪水,做該做的事情。任何一家,也包括這里。
但他還是打定主意要離開。他說,混在華為,有點不好意思。
冬天的夜晚來得更早。班車駛上縱貫基地的馬路,車窗外那些研發(fā)大樓,一幢幢燈火景色。周勇的同事就在那里。
來吧,奮斗者
羽毛球教練,李非。半年前,他的身份是華為硬件開發(fā)工程師,研究生學歷。在華為工作的那段時間,他發(fā)現(xiàn)周圍很多同事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作為曾經(jīng)的省級運動員,做教練他輕車熟路。
但他離開華為另有原因。和同期畢業(yè)后進入公司的人一樣,那時李非對未來充滿期望。但在半年之后,激情和新鮮感褪去,企業(yè)文化不適應帶來的副作用開始顯現(xiàn)?!拔也焕斫鉃槭裁创蠹叶家影?,為什么安排的工作是八小時所不能完成的”,在部門和團隊里,他開始成為組織氣氛的異見者。
周圍同事都在奮斗,這帶給李非的壓力比工作任務本身更大。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并最終決定離開公司。甚至,打算離開IT和通信的圈子。
休息了兩個月,他漸漸從旁觀者的角度去重新審視這家公司。由于女朋友還在華為工作,他們依然住在公司附近的萬科城里。超市、食堂、公交、飯店、電影院……那些灰白色的工卡帶無處不在?!拔腋杏X依然生活在公司里”。
在他的羽毛球訓練班里,也有很多華為人,甚至是從前同事。閑暇聊天,大家羨慕他的自由悠閑,他卻也有些羨慕起這群人的充實和飽滿。這種感覺連他自己都驚訝。華為人來鍛煉大多是忙里偷閑,有時候約好了晚上打球,結果一個電話打來:“抱歉教練,部門又要加班……”
李非拿著培訓登記表上的缺課記錄指給我們看,“你說什么是奮斗者呢?這些就是吧?!?/p>
周勇和李非坦承,自己不是標準意義上的華為人的狀態(tài)。周勇找來同學谷冰,一個本科畢業(yè)后就加入華為的七年老員工。兩個人站在一起,周勇指著谷冰說:“他是老兵,我是兵痞?!?/p>
谷冰2006年加入華為,一直在坂田總部從事軟件開發(fā)工作。七年里,他住過馬蹄山逼仄簡陋的公寓,萬科城每月一千多元的插間,直到兩年前在觀瀾買房,算是安家落戶,隨后,迅速結婚生子。
畢業(yè)、入職、大隊培訓、分配到工作崗位,谷冰算是根紅苗正的華為人。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份。七年里,很多同事離開,又有很多新人進來。迎來送往中,對他情感上沖擊最大的一次,是他導師也是他的直接主管在兩年前離職,跳槽去了外企。
導師制度在華為普遍存在,每當新員工入職,公司便會安排一位老員工,做一對一的指導,幫助新人快速熟悉崗位與環(huán)境。谷冰和他的導師兩人關系很好,在他看來,這位導師不僅給他傳遞了技能和經(jīng)驗,還有一種工作責任心和學習習慣的培育?!安⒉皇敲總€導師都對新員工如此用心,我很幸運”。直到今天,兩人依舊保持著很好的私交與聯(lián)絡。
在華為,三年、五年、八年是三個臺階。每過一個,能力和收入都會有明顯提升。谷冰說,前兩個,他都咬牙邁過去了。而他的導師正是在第五個年頭離開。“我不知道外面世界多精彩,總之,里面的世界也不賴。”看了《士兵突擊》后,谷冰學會了一句口頭語:平常心。
他不承認自己身上有什么所謂的華為人的品質,在他看來,那些最多算是習慣。從入職開始,他習慣了利用周末時間學習新的技術和案例,習慣了三餐在食堂解決,晚飯后回公司加班。隨后,他也漸漸習慣了少說多做,習慣了從拖后腿到帶隊前進,習慣了搶占會議室,習慣了PPT與日報周報,習慣一切都圍繞在坂田基地周圍的生活,購物、吃飯、理發(fā)、甚至是約會。
“我和我老婆第一次約會,就在萬科城樓下的一間咖啡廳,她翻了一整本菜單,一直小聲說太貴了太貴了?!惫缺偰苄χ肫疬@個細節(jié)。常常有旅行社來公司組織家屬出國旅行,因為華為員工大多沒假期但有余錢,大家平時沒時間陪伴家人,心里難免愧疚。旅行作為一種補償,報名總是火熱?!翱上依掀趴傄膊豢先?,她太能省錢了,從第一次約會開始?!惫缺f。
奮斗的文化就在這些細節(jié)中點滴形成。首先在這座移民城市里,每個人幾乎都是孤獨的。由于沒有什么成熟的社交圈子,與其無所事事,還不如工作學習。這就為奮斗留出了足夠的精力與時間。然后是工作中的飽和任務,如果效率低就無法按時完成。這就讓奮斗成為了一種需要。最后,工資+年終獎+股票分紅的收入結構,讓奮斗有了一個良性的引導。
當然,不能忽略掉一種叫做理想的東西,特別是年輕人扎堆的群體。谷冰、李非甚至周勇,他們都在自己身邊看到很多主動性積極性高昂的奮斗者。除了收入之外,他們還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與認可。谷冰說,當年在一場慶功宴上,團隊負責的產(chǎn)品在海外市場大賣,項目組里很多人當場都激動地留下眼淚。當時谷冰的領導把市場喜報打印成大幅海報掛在辦公室的墻上。海報上面貼著公司的一句經(jīng)典口號:“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對于70后的陳宇來說,奮斗在華為是一件很熱血的事情。1997年,大學剛畢業(yè)的他加入公司,用自己的話說,沒有任何經(jīng)驗,公司里也沒什么特牛的人,一切都要靠奮斗,靠自學。當時有一份叫做《華為文摘》的內(nèi)部刊物,上面會刊登一些新員工的奮斗故事和取得的成績。這對陳宇又是一種激勵?!皾u漸的,我們那代華為人身上,培養(yǎng)出了一種突破意識,就是別人干不了的,我們一定要做出來”。
即使2002年辭職離開,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陳宇依然感謝公司帶給他的成長與變化?!白鍪轮v流程”、“品質就是自尊心”等類似的理論,被他牢記,甚至成為了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他說,奮斗在華為,我是主動的。還在學校的時候,陳宇有同學到華為實習,回來給大家講:“這家公司是民營企業(yè),高學歷人才很多,工作辛苦,晚上加班要到十點多。”宿舍里的人一聽,都說,這好啊這多好啊,肯定比在其他地方?jīng)]事干混日子強。陳宇說,這就是當初那種真實的、有些亢奮的狀態(tài)。
當陳宇再看今天的華為,他覺得,這家公司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最擅長的東西,所以能一路快速發(fā)展?!坝幸环N機制,讓華為人可以凝聚成團隊,把奮斗的力量最大化。”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機制?
剛入職的那段時間,谷冰認為自己辛苦是因為技能經(jīng)驗不足。后來能力和效率都提升,工作卻越來越累。他漸漸找到原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產(chǎn)品節(jié)奏加快,復雜度加強,過去14個月的研發(fā)周期,現(xiàn)在縮短為8個月。而且一旦進入管理崗位,還需要分出大量精力在管理、溝通和組織建設上?!霸谌A為,越是領導就越累?!?/p>
在谷冰的部門,每天大概有70%的員工晚九點后才下班。他們負責的產(chǎn)品在三年時間里,營收從2億元增長到12億元,大家的工資、獎金和股票配額也隨之增加。
“有人開玩笑,叫我們7-11,每周7天每天11個小時工作。這么說有些夸張,但累肯定是累。哪里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呢?公司如此,個人也如此?!?/p>
一次做無線項目,團隊駐扎在客戶公司,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點。巡夜的保安記下來匯報給領導。項目結束的聚餐上,客戶拍拍谷冰的肩膀,感慨了一句:你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p>
華為極少有所謂人性化的福利,逢年過節(jié)也沒有補助。一切和表現(xiàn)掛鉤,體現(xiàn)在獎金里。這種直接而赤裸的激勵機制滌蕩掉了一切的溫情和中庸,讓多勞多得的奮斗文化自上而下貫徹到底。
福利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例如每晚加班到8點半可以領取七塊錢的夜宵補助,晚九點的班車免費(早班車和晚六點班車要收費),加班超過晚上十點,可以通過公司電話安排免費巴士送員工下班……
這里的一切都向著奮斗者傾斜。
那些在同類企業(yè)里工作過的人,總習慣用“公平”來區(qū)別華為與其他。許多因為各種原因離開的員工,也不否定華為給過他們一個公平,起碼是相對公平的環(huán)境。較少的政治文化和派系糾葛,基本上由工作表現(xiàn)決定收入增長和升職空間。
谷冰說,“讓奮斗者有所得”在華為是句實話,在這里,你足夠的汗水能得到足夠的回報。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這里沒有天賜的高貴與貧賤,每個人都是奮斗者。大環(huán)境如此,相對應地,坂田更像是個濃縮版,華為的坂田基地像是大城中的小城,這里圈攏著加強版的奮斗者。
所謂回報
坂田的房價漲到了1萬8,附近的龍崗、觀瀾也基本都在1萬4、5的樣子。第一代華為人大都在關內(nèi)買房,但今天的華為年輕人已經(jīng)不做奢望。很多人選擇關外相對房價較低的觀瀾甚至是機場線附近買房安家,更多更年輕一些的,則繼續(xù)租住在萬科城、馬蹄山的公寓里。
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于在“北上廣”后面加一個“深”,盡管很多人逃離了這四大都市,但又有更多人進來。一位在坂田開了15 年出租車的司機,他的侄子去年畢業(yè),在幾個深圳本地公司中,最后選擇了華為。在他看來,這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在深圳做IT通信的公司,華為待遇算是高的。等紅燈的時候,他扭過頭,扳起手指比較起一家一家公司的待遇情況,如數(shù)家珍。
說起收入,陳宇還記得自己1997年加入華為時,拿到了每月3500元的薪水。這在當時已是很高的標準,以至于父親聽了這個消息都不相信:“這不會是一家騙子公司吧?”
華為的薪酬結構由工資、年終獎金和股票分紅三部分組成。薪酬由崗位和職級決定,一般不會頻繁變化,屬于穩(wěn)定的一端。年終獎由員工的工作表現(xiàn)、部門績效和公司整體營收共同決定,表現(xiàn)越好獎金越高,屬于激勵的一端。股票分紅則處在穩(wěn)定與激勵中間,公司年度利潤決定分紅金額,個人年度表現(xiàn)決定了每年配股多寡,這算是激勵,但同時員工持股數(shù)量是歷年累加的,工作越久股票越多,老員工每年分紅金額常常遠高于新員工。
這也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收入增長曲線。新員工收入主要來自工資,其他的獎金分紅很少。隨著工作年限增加,獎金和分紅增速遠高于工資漲幅,會形成由初期的“年薪>獎金>分紅”,到后期的“分紅>獎金>年薪”。
入職第一年,谷冰年薪60000元(月薪5000元),年終獎得到4000元,分紅為零(入職滿一年后才有機會配股)。這基本上代表了華為新員工的收入結構。工作滿三年后,谷冰的年薪在總體收入中的比例降至50%,另一半是獎金+分紅。到了第七年,三者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年薪=獎金=分紅。根據(jù)谷冰的了解,繼續(xù)按照這個狀態(tài)繼續(xù)工作下去,分紅在收入中的比例會進一步增加。
蘇勛是比谷冰更老的員工,在華為工作了九年。他的收入變化與谷冰基本一致,股票分紅漸漸成為主力。九年時間里,他有過幾次離職打算,最后都沒能成行?!叭A為的薪酬待遇對新員工沒有太強的競爭力,走了也就走了??僧斈愕莫劷鸷头旨t越來越高時,你就舍不得離開?!痹谔K勛眼里,工作三年之內(nèi)離職是件容易的事情,越往后,說服自己放棄的難度就越大。
當新員工住在馬蹄山單間,每天步行上下班時,老員工很多有房有車,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自由。這種自然而然的對比形成了盡在不言中的目標激勵,讓很多不那么堅決要走的人看到希望:努力工作,我也能得到這一切。
華為極少有溫情脈脈的東西。在坂田基地里,大部分為男員工,理科生。蘇勛部門男女比例是20:1,其他研發(fā)部門一般也至少達到10:1。在立業(yè)成家的壓力下,華為的薪酬組合設計非常巧妙:高額的表現(xiàn)激勵(年終獎),高額的忠誠度與貢獻激勵(股票分紅),穩(wěn)定甚至有些平庸的日常收入(工資)。這種模式不太在意新員工的流動,而增加了留下骨干員工和核心人才的幾率。
蘇勛說,男怕入錯行,IT和通信本來就是苦逼行業(yè),在華為,起碼讓我的苦逼有所補償。
“我不是唱贊歌,”蘇勛撓撓頭,似乎想更清晰地組織自己的語言,“一個三次想過離職的人,怎么會唱贊歌呢?只是在這里,有一個簡單的邏輯,你干得比別人好,賺得就比別人多?!?/p>
作為一個帶隊主管,蘇勛不認為自己是利益享受者。他承認職位的提升會帶來收入增長,領導比員工獎金高,在蘇勛看來并不是什么官僚文化,因為各自在團隊中承擔的壓力和任務量不一樣?!白鳛轭I導,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協(xié)調(diào)和管理整個團隊。而且項目或產(chǎn)品的成敗就壓在你的身上,你看到員工頭上有白發(fā),其實,主管頭上的更多。”
蘇勛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歸屬到勞動密集型里面。在他看來,華為更像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yè),或者說,技術人才密集型?!凹影嗟臅r候身邊有同伴,沖刺的時候身邊也會有同伴,領導帶頭,組織氛圍護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你都被裹挾著向前,當一段路程跑完,你停下來,發(fā)現(xiàn)產(chǎn)品成功了,自己能力也提升了?!?/p>
兩年前,蘇勛的一位下屬辭職,兩人有過一次談話。這位下屬在華為工作了四年,算是項目組的骨干。每個人辭職都自然有自己的緣由,蘇勛只是記住了他離開時說的一句話:“我覺得自己不欠公司的。同樣,公司也不欠我什么?!?/p>
這句話改變了蘇勛的心態(tài)。當他更冷靜客觀地看待自己與公司的雇傭關系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沒了委屈,也沒了忐忑。九年過去了,從畢業(yè)生成為了技術專家,他領導著幾十人團隊,負責的產(chǎn)品線給公司帶來高額利潤回報。同樣,自己買了車房,孩子三歲,家庭衣食無憂。
“畢業(yè)九年里,我沒再和父母要過一分錢。”很多朋友同學買房買車要“啃老”,而蘇勛卻全部都是自己承擔?!巴轮g調(diào)侃,說公司喜歡那種胸懷大志、身無分文的畢業(yè)生。當年我就是如此。就想著在這座城市里站住腳,扎下根”。
這個三次想過要離職的男人,說到這里似乎有些動情。停下來想了一會,他還是用當年那位下屬的話,做了總結?!拔也磺饭荆瑯?,公司也不欠我?!?/p>
棋盤上的棋子
每到周末,小濤都要交兩份工作報告。從被部門分配到某款軟件產(chǎn)品的研發(fā)崗位開始,他就同時具備了兩種身份——軟件部工程師,產(chǎn)品開發(fā)程序員。前者屬于資源線,后者屬于業(yè)務線。
幾乎每個華為人都處在這樣的矩陣式管理框架中。資源線與業(yè)務線縱橫交叉,每個節(jié)點就是具體的工作者。向上對平臺負責,向左對產(chǎn)品負責。例如,蘇勛屬于產(chǎn)品線測試部,同時在某產(chǎn)品項目組中擔任軟件測試經(jīng)理;周勇屬于系統(tǒng)工程師大家族,同時負責一款終端產(chǎn)品的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李非的女朋友在設計部門,但更多的時候,她要和所屬的三個產(chǎn)品團隊一起工作……
和小濤一樣,每個華為員工按照職能屬性劃到一個個資源線里,軟件、硬件、測試、設計、銷售、制造……不同的業(yè)務線在開發(fā)產(chǎn)品時,從每個相關資源線抽取人員,被抽取的員工就有了第二個身份。資源線屬性基本不變,但業(yè)務線屬性常常變動,項目組隨產(chǎn)品開發(fā)結束而解散,人員隨即被分配到新的業(yè)務線中。
在提交給業(yè)務線項目經(jīng)理的周報里,小濤要總結出過去一周編寫了多少行代碼,幫助產(chǎn)品解決了哪些問題。稍后,他還要寫一份給軟件部部長看的報告,這里的重點變成了開發(fā)中積累了哪些經(jīng)驗,個人能力有了哪些方面的提升。
兩份報告要消耗掉小濤周五晚上一個小時的時間。郵件除了主送人,同時抄送給導師以及相關團隊成員。一開始小濤極不適應這種體系,在他看來,同時匯報給兩位領導的痛苦程度,就像是男人要同時面對兩位丈母娘。直到一天他向導師抱怨,終于得到了一個讓他安靜下來的解釋:業(yè)務線負責績效,資源線負責成長。
兩者缺一不可。沒了資源線,員工就成為業(yè)務輪循下的機械工具;沒了業(yè)務線,公司就變成了大學,只培養(yǎng)人才,沒產(chǎn)品盈利。
從公司層面看,業(yè)務線與資源線的矩陣結構,兼顧了短期利益與長期發(fā)展。業(yè)務線要求時間和效益,它不可避免是短期的,短視的,這種短視并不是缺點,因為它可以保證對產(chǎn)品的聚焦。而資源線則是長期的,長效的,它更關注人才的培養(yǎng)和梯隊的建設。兩者形成一種動態(tài)式平衡。
在協(xié)作中,資源線為產(chǎn)品開發(fā)提供人才支撐,并靈活調(diào)配不同業(yè)務線的人力,將空閑員工及時釋放,安排到新的業(yè)務產(chǎn)品中。正如此,小濤入職接近一年,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一個項目結束了,新的任務立刻開始。
業(yè)務線也同樣給資源線人才提供實踐機會。小濤的親身體驗是,資源線組織的學習培訓提升了他的知識儲備,而產(chǎn)品線幾個月高強度的工作下來,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不覺的進步了。
沖突當然也存在。業(yè)務線恨不得給自己的人力越多越好,因為產(chǎn)品經(jīng)理只需要對開發(fā)周期和結果負責。而資源線領導需要全面考慮和協(xié)調(diào)各條產(chǎn)品線的人力均衡和需求優(yōu)先級,以及安排足夠的學習培訓計劃。在人力緊張的大環(huán)境里,要人和放人,常常是沖突的焦點。
解決沖突的方式很簡單,提交給上一級主管去裁定協(xié)調(diào)。一般情況下,業(yè)務線的訴求會優(yōu)先于資源線被滿足,因為這是公司而不是大學,產(chǎn)品按時交付與客戶滿意度是他們更看重的東西。
資源線的領導一般更穩(wěn)定,擅長戰(zhàn)略和長期規(guī)劃,能力也相對更高。業(yè)務線負責人壓力更大,產(chǎn)品成敗直接決定他的績效。因此,產(chǎn)品經(jīng)理被替換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這樣的矩陣式管理能更好的將個人力量與團隊融合,發(fā)揮到一個更大的價值層面上。陳宇辭職是在2002年,“那時候,公司收入大概200億元量級。一些人覺得,發(fā)展到這樣應該差不多了,不會再有多少上升空間”。所以,陳宇和一些人選擇了離開。
“我們自以為是比較聰明的人,比較能干的人,所以心思活了。”而那些留下的人在當年陳宇的眼中,大多是沒有斗志,或者不太牛的人??墒蔷驮陔S后十年,華為發(fā)展越來越好,2012年收入達到2000億元。
陳宇說,華為有很好的機制,讓每個人發(fā)揮出力量,實現(xiàn)價值?!斑@些人是人才,但不一定是天才,因為天才是要求自由的,可能受不了規(guī)矩約束。華為的強大之處,就在于能凝聚人才,甚至是二流的人才,來打造一流的團隊,做很多天才辦不到的事情”。
當然,沒有完美的管理模式。矩陣式管理也存在一個附加問題,就是會議與匯報相應的增加。部門例會、產(chǎn)品例會、項目溝通會、問題單討論會、以及各種臨時安排的突發(fā)性會議排滿了小濤的工作表。好在是新員工,有些會議他可以不必參加,有些會可以選擇性參加。小濤的導師就沒那么幸運,作為骨干,各種會議的通知,她都在郵件的主送對象里。
部門里流傳著一句名言:你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責任越大,會議就越多。
而另一句名言則是:在這里,你要學會白天開會,晚上工作。小濤說,有目標的年輕人在華為是幸福的。加班的夜很黑,但路燈的光很亮。
寫完報告,小濤看看時間,又是一個加班。他租的房子就在馬蹄山,回家步行只要五分鐘?;乩飵讞l馬路縱橫交錯,把坂田總部劃分成一個個網(wǎng)格。站在十字路口,小濤心里還琢磨著剛提交的兩份報告,是否有疏漏的地方。
綠燈亮起,汽車行人各自啟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
“運動”沖破慣性
當華為全面啟動“奮斗者計劃”的時候,出乎意料地并沒有在外界引起多少爭論。在自愿的前提下,員工可以選擇簽署奮斗者協(xié)議,放棄年休假等福利,來換取同等條件下升職和獎金的優(yōu)先權。大部分華為員工加入了這個計劃。
在谷冰和蘇勛眼里,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華為很正常。公司提倡的艱苦奮斗,總是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制度和規(guī)范,來落地生根?!坝行r候,來自公司的推進動力和決心如此之大,讓你覺得身處于一場浩大運動之中?!?/p>
每一次“運動”都試圖沖除與滌蕩掉公司發(fā)展中積累的問題和矛盾。引入IBM流程管理、老員工買斷工齡重簽合同、EMT與董事會運作模式變革、公司組織架構大調(diào)整……對于十幾萬華為人來說,聽說的和經(jīng)歷的太多,早已經(jīng)習慣了。
“奮斗者計劃”似乎要解決一個漸漸浮出水面的問題:新員工、老員工在工作表現(xiàn)和收入上的不匹配。華為成立二十五年,累積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員工。其中一部分人失去了奮斗的目標和動力,但持有的股票卻保證他們每年得到可觀的分紅收益。這樣的老員工越沉淀越消極,不僅與公司“讓奮斗者有所得”的文化相悖,而且很容易傷害部門和團隊的組織氣氛。
谷冰所在的部門就有這樣一個人,原來的工號一百多,算得上華為古董級員工。如今他基本上處于沉淀的狀態(tài),只要考評不被打“D”,保證自己無被開除之虞,其他的完全不在乎,只等著年終高額的股票分紅。
這樣的老員工,幾乎每個領域,每條產(chǎn)品線都有。他們也曾為這家企業(yè)奮斗建功立業(yè),如今卻把這里看作是養(yǎng)老的地方。當華為走上坡路,外部收入多的時候,這樣的內(nèi)部沉淀者還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一旦公司效益不佳,外部收入減少時,內(nèi)部的公平就必然要重新建立。
慣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當公司不能保證奮斗者的利益時,最終也無法保證沉淀者的利益,甚至無法保全公司本身。
從谷冰、蘇勛等人所看到的一些細節(jié),推測公司可能正在考慮解決這一問題。對于持有大量股票,但已經(jīng)失去工作熱情,也缺乏工作效率的員工,需要重新激勵,找回奮斗者的狀態(tài)。重新激勵可能通過一些策略來實現(xiàn),例如設定股票年限,當員工處于沉淀狀態(tài)時,股票會被贖回一部分。這就讓老員工重新產(chǎn)生危機感,要么奮斗,要么失去。
就在最近,谷冰部門里那位古董級員工辭職離開了。長久的安逸讓他再難以適應艱苦奮斗的工作節(jié)奏,就只能從沉淀者變成了被淘汰者。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蘇勛身上,只是沒那么劇烈決絕。
蘇勛依然勤奮工作,只是勤奮的程度打了折扣。這種變化其他人甚至察覺不出,但蘇勛自己清楚,心里那根繃緊的弦,松了。
后來,部門里一位老員工的離開刺激了他。老員工姓張,連部門領導平時都稱他為“老張”,以示尊重。盡管不清楚細節(jié),但蘇勛大致猜得出,是混日子的工作表現(xiàn),讓這位比自己資歷更深的老員工丟掉了手中的一切。老張走的時候,部門里沒有開歡送會,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不論老張,還是其他人。
蘇勛明白,這家公司的根基和大方向,依然是艱苦奮斗。也許在某些時間段里,會讓一些相悖的思想和行為出現(xiàn),但一定不可能持續(xù)長久。蘇勛想想自己,三十出頭的年紀,還可以再奮斗幾年。就算是終有一天要離開,也不是現(xiàn)在。
晚飯的時候,蘇勛喝了點酒。他指著遠遠近近那些亮起燈光的建筑,每一盞燈光里,都有一群人在加班?!斑@里是坂田,是華為,和其他地方?jīng)]什么不同。也一樣有貧富,有夢想,有現(xiàn)實,有枯燥,有冷漠,有感動?!蓖s珩v杯,蘇勛沉默了一小會。“要說不同,這里有相對的公平,而且這種公平,暫時看不到變壞的可能……”
看不見的華為
每個人對華為這家公司,對華為設在坂田的這座基地的印象都相同而又不同。
谷冰說,這里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文化,培養(yǎng)習慣……但從不刻意地培養(yǎng)感情。很少有人說自己多么熱愛華為,但每個人都在同一個方向上努力,如此這樣,成就了公司也成就了自己;
周勇還是決定要走,有些遺憾。他說,如果自己剛畢業(yè),一定會來這里,給自己找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看看自己會成為什么樣子;
陳宇如今已經(jīng)是一家公司的CEO。談到2002年的那次辭職,他說,在當時的具體情況下,他會選擇離開??扇绻墙裉斓乃倩氐竭^去,可能就會選擇留下來……
小濤依然每周交兩份報告,努力讓自己跟上團隊步伐。在入職培訓班上,他曾大聲講出了理想,要讓1億人用上自己寫的代碼。他在向這個目標奮斗,只是導師對他的要求依舊嚴格。他說,等自己當導師的時候,一定好好折磨折磨新人;
蘇勛又開始了奮斗。前段時間的心里波動沒有外延到行動中。大家只覺得他一貫如此。蘇勛答應了自己一件事,努力工作,直到離開;
李非還沒決定未來。好在做羽毛球教練的收入還不錯。他笑著說,今后再不招華為的學員了,這幫家伙都不靠譜……
坂田基地的幾條馬路,被分別命名為張衡路、稼先路、隆平路、貝爾路、沖之大道、居里夫人大道……這些響亮的名字并不會讓每天行走在上面的華為人產(chǎn)生任何心理上的暗示或關聯(lián)。偉大這個詞,離他們每個人都太遙遠。
大家只是在為自己微小而確定的目標奔忙,然后由一些看不見的力量,將這些微小匯聚成合力,托起了一個看得見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