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鳳林 徐長利
【摘 要】新加坡是文明島國,風景秀麗、環(huán)境宜人,健全的法制人人遵守。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各級部門借鑒和學習。
【關鍵詞】新加坡;園林綠化;花草樹木
2012年11月20日至23日,我們一行30人在新加坡進行了學習參觀、游覽觀光考察,感觸頗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于馬來半島的南端,面積714平方公里人口531萬。其南面由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園林綠化往往給人一種不加修飾的自然美感。處處層次豐富,草本、灌木、喬木自然搭配,各種不同樹種混種而形成的自然生態(tài)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綠化帶也絕少整齊劃一,行道樹及灌木皆無刻意修剪的痕跡,極少剪成幾何形狀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長,但又不妨礙人行和車行的交通安全。
新加坡由若干個島嶼組成,主島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90%以上,新加坡幾乎沒有農(nóng)村,境內(nèi)草茂花繁,整潔美麗,因此又被稱作“花園城市國家”。新加坡的綠化是立體的。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如茵的草地,相互輝映;樓房的立面綠化,立交橋和高架橋的垂直綠化相得益彰;填海造田的東海岸綠化帶和游覽勝地圣淘沙的綠化,這一切營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綠色世界。新加坡綠化的成功應得益于他們多年來所一貫秉承的綠化理念。
1.合理規(guī)劃周密設計
早在建國之初,新加坡政府就制定了建設花園城市的目標。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他們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綠地的指標,并要求在住宅前均要有綠地,插縫綠化。如今新加坡市內(nèi)占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在264條公路兩旁,種植大量花草樹木。如果把這些數(shù)字加在一起,那么綠化占地面積約為420多公頃。 這個城市綠化目標同樣非常明確,而且規(guī)劃設計得十分具體。從區(qū)域性公園、綠化帶、街心鄰里公園,到停車場、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橋、樓房立面等,對綠化的位置、面積、標準、責任人都有明確規(guī)定,建房規(guī)定綠化面積納入規(guī)劃藍圖,作為規(guī)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法令固定下來,保證實施到位,使房屋與綠化相互襯托。
2.法規(guī)護航令行禁止
新加坡的城市綠化法制健全,執(zhí)行嚴格。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公園與樹木法令》、《公園與樹木保護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規(guī)先后出臺。政府在加強綠化教育,提高全民綠化意識的同時,對損壞綠化的行為實行嚴厲處罰。例如,在公共綠化地攀枝折花將以破壞公物罪處罰,罰款不少于5000新元,同時處以一定時限的人身強制。
3.市場機制靈活運用
綠化管理并不僅僅是主管部門的責任,所有建設項目,如街道、建屋、開發(fā)土地的綠化都作為項目建設的組成部分,按照綠化規(guī)劃落實,驗收合格后移交綠化部門管理。對于大面積的綠化養(yǎng)護、樹木花草的管護,公園設施的維護,綠地的建設等,都用招標的方式承包或租賃經(jīng)營。市場機制的有效利用加快了城市綠化的步伐,提高了綠化的成功率,調(diào)動了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管理、養(yǎng)護的積極性。
4.公眾參與從我做起
在新加坡,從政府工作人員到普通市民,都要堅持參加一年一度的植樹運動;各居住小區(qū)、學校、企業(yè)都有自己養(yǎng)護的綠地;所有的綠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市民承包或租賃公共綠地、花木、公園設施,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了男女老少共同養(yǎng)護,政府、單位、群眾同心協(xié)力綠化美化城市的機制和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