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菲
(黑龍江省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浙江吳興劉氏嘉業(yè)堂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藏書樓,也是中國最后一座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私人藏書樓。嘉業(yè)堂主人劉承干(1882—1963),字貞一,號翰怡,別署求恕居士、嘉業(yè)老人,浙江湖州南潯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貢生,曾任候補內(nèi)務府卿,入民國以清遺老自居。嘉業(yè)堂在其鼎盛時期,藏書多達18萬冊60萬卷,其中有宋元刻本百數(shù)十部,明刻本兩千種,稿抄校本約兩千種,插架之富美,與同時代的公立圖書館不相上下,時人不由嘆曰:“惟衡明近日儲書之富,嘉業(yè)殆不愧巨擘矣?!盵1]嘉業(yè)堂藏書,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起逐漸散失,飽經(jīng)磨難,輾轉遷播,流散各地。黑龍江省圖書館亦藏有一批嘉業(yè)堂舊藏之書。這批稿抄校本共有124種之多,由于多種原因,其中89種原館藏編目簡單著錄為新抄本、近抄本。根據(jù)古籍普查的相關規(guī)定,新抄本、近抄本不在普查之列,因此即將出版的《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將不予收錄。這些被著錄為新抄本、近抄本的稿抄校本,版本多有可商榷處,此外書名卷次、作者亦需斟酌厘定,筆者不揣簡陋,列舉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按:是書有《四庫全書》本,作《珩璜新論》一卷?!端膸烊珪偰俊肪硪话俣剁耔抡摗芬痪項l云:“是書一曰《孔氏雜說》,然吳曾《能改齋漫錄》引作《雜說》,而此本卷末有淳熙庚子吳興沈詵跋,稱渝川丁氏刊版,已名《珩璜論》。則宋時原有二名。今刊本皆題《雜說》,而抄本皆題《珩璜新論》,蓋各據(jù)所見本也。”[2]1608又傅增湘先生在《臧園群書題記》中《校珩璜新論跋》一條云:“此書宋時原有二名,一曰《孔氏雜說》,一曰《珩璜新論》,《四庫總目提要》已述之矣?!墩f郛》《說?!匪浗怨?jié)本 ,惟明《寶顏堂秘籍》及近刻之《墨海金壺》,《珠叢別錄》乃為完帙,然皆不免訛脫。余于甲子仲春,假劉翰怡藏金耿庵手抄本,校于《墨海金壺)》本上,補奪文五事,改定之字乃及數(shù)百。據(jù)耿庵所跋,謂轉錄于邵瓜疇,故與可珍?!盵3]又《嘉業(yè)堂藏書志》著錄此書“與金氏錄本次第不同,且有兩事誤連為一,或一事誤析為二之處……蓋從舊本出也?!盵4]172據(jù)此可知,館藏抄本與傅增湘先生借嘉業(yè)堂的另一部《珩璜新論》抄本雖結構稍有不同,但同為一書,雖首卷卷端題《珩璜新語》,但實為《珩璜新論》一卷。
此書又鈐有“結一廬藏書印”朱文方印、“復廬贅婭滬上所得”白文長方印、“履卿閱過”白文方印、“醒夢軒”白文長方印,可見此書乃清結一廬朱學勤(1823—1875)父子舊藏,書中“遇本朝或祖宗,間有空格”[4]172故應著錄為清抄本為宜。
按:《嘉業(yè)堂藏書志》著錄此書作《大六壬三車一覽》十卷,稱“每冊各有子目,內(nèi)只有《了了歌》,見于焦弱侯《國史經(jīng)籍志》;《觀日》《括囊》兩篇,見《六壬大全提要》,余無考?!盵4]427《嘉業(yè)堂抄校本目錄》著錄為“《大六壬分卷》十卷”,而嘉業(yè)堂原書題簽著錄為《大六壬課》,根據(jù)國家古籍著錄規(guī)則,該書名當以正文首卷卷端題名“大六壬三車一覽”為宜。
又,此書鈐有“明善堂覽書畫印記”白文長方印、“安樂堂藏書記”朱文長方印,據(jù)瞿冕良先生《清代怡府藏書小議》一文考證,此二印乃清乾隆間怡親王弘曉之藏書印 。愛新覺羅·弘曉(1722—1778),字秀亭,號冰玉主人。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第七子,襲怡親王爵,著有《明善堂詩集》,明善堂即其藏書室。由此可見,此書為怡府舊藏,故著錄為近抄本值得商榷。
按:《北澗文集》為《北磵集》之誤。清抄本 ,蔣汝藻校并跋。
原書首卷卷端題“北磵文集”,此書有《四庫全書》本,題《北磵集》,提要稱“居簡字敬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敕住凈慈光寺。寺因寓北磵日久,故以名集。其集詩文各為一編,此則皆其所作雜文也”[2]317。《嘉業(yè)堂藏書志》亦著錄為《北磵集》,稱“此集全文無詩,殆各自為篇也”[4]586。與此書吻合。
又,書中有蔣汝藻親筆校并跋,跋曰:“《北磵集》傳世極希,此屐硯齋抄本,五六年前為翰怡表弟購自四明抱經(jīng)樓盧氏,已久不記憶。今年春,余得一明抄本,為曝書亭舊藏,訛脫草率至不能句讀,亟假涵芬樓殘宋本校之。宋本缺九、十兩卷,則多方覓舊抄本參互校之,未敢自信。復寄京師,請王君靜安就圖書館中吾郡陸存齋觀□抄送國子監(jiān)本校之,陸本出吳甌亭先生家,甌亭跋謂‘厲征君樊榭,近自馬氏小玲瓏山館借得宋《北礀集》文十卷,嘉定盱江張自明序,詩九卷,以葉適所答七絕一首、尺牘一通冠于簡端’云云。則樊榭所見確為全集無闕,而吳氏抄本必有詩集,不知何時散亡,詩文分而為二,《四庫》著錄僅有文集,世遂不知其有詩矣?!独m(xù)傳燈錄》則謂有集十九卷,與樊榭之說合,而焦氏《經(jīng)籍志》祗稱集有十卷,則其詩之罕見自昔已然矣。今馬氏宋本固無從蹤跡,即吳氏校本亦久入東瀛,賴甌亭一跋始知其詩集固尚在人間也。然余搜羅舊抄本四、五種皆有文無詩,則又疑不能釋矣。北澗之文 ,逋峭俊逸,纖塵不染,則其詩之格律清迥可想而知。在當時釋子中,實為杰出而自嘉。審槧本以外七百年來□□兩刻本湮沒,若此又何其不幸耶,余既校明抄本訖,復為翰怡表弟校此冊,并厘整其顛倒,補寫其脫誤,重為裝治而歸之,至減筆俗書觸目皆是,則改不勝改矣。書以志媿,癸亥十二月十四日,汝藻記于樂地盦?!毕骡j“樂庵校勘”朱文、“蔣汝藻”白文二方印。校曰:“書中校改依據(jù)宋本和明抄本?!薄缎梁ヒ詠聿貢o事詩》六十一條載:蔣汝藻(1877—1954)近代藏書家。字孟蘋,號樂庵,浙江烏程(吳興)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學部總務司郎中。所藏書多為精本,嘗為海內(nèi)仰慕。建藏書樓名“密韻樓”,編有《傳書堂書目》。由蔣氏跋可知,此抄本為康熙間官兵馬司指揮汪季青屐硯齋抄本。汪文柏(1662—1722),字季青,號柯庭,安徽休寧人,占籍浙江桐鄉(xiāng)。工詩、畫,精鑒賞。晚年手定詩稿《柯亭余習》,朱彝尊為之序,又有《古香樓吟稿》等,家有藏書樓名古香樓、樆藻堂等。書中所鈐 “休寧汪季青家藏書籍”朱文方印、“古香樓”朱文圓印,皆汪氏藏書印。此書還鈐有“抱經(jīng)樓”白文方印,可知遞經(jīng)四明盧氏抱經(jīng)樓所藏。綜上所述,此書著錄為清屐硯齋抄本為宜。
按:《四庫全書》子部釋家著錄此書三十卷,《嘉業(yè)堂藏書志》亦著錄此書為三十卷,稱“卷數(shù)與《唐志》同,與《弘明集》一律”[4]485。檢本館抄本,內(nèi)容分為“歸正篇第一、辨惑篇第二、佛德篇第三、法義篇第四、僧行篇第五、慈濟篇第六、戒功篇第七、啟福篇第八、減罪篇第九、統(tǒng)歸篇第十”共十篇,每篇前有序言,序后有篇目,共三十卷,二十七卷之后每卷各分上下。全書并無缺卷。無《音釋》。
是書版框高19.4厘米,廣13.4厘米,半頁八行,行二十五字,小字雙行字同,蘭格,左右雙邊 ,白口,單魚尾,書口題“香嚴室”, 有朱筆點校,目錄后題“云華弟子思肪炬曉敬書于香嚴丈室”, 卷三十下有朱筆題“壬寅長至夬闇梁履繩敬句投畢”。
梁履繩(1748—1793),字處素,浙江錢塘人。梁同書次子,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通聲韻,作《左通補釋》三十卷。此抄本文中遇“弘”字避諱缺筆,或作“宏”字。故著錄為清香嚴室抄本為宜。
按:此書為蘭格抄本,書中多朱筆校改,有跋曰:“乙酉秋,依舊抄,照閣本校一過。” “道光戊子,假到汪氏宋刊本,復校一過,而后知閣本、舊抄本之多舛錯也。”鈐有“李兆洛”白文、“李申耆”朱白文兩方印,“兆洛審定”朱文方印、“瞿氏鑒藏金石記”白文方印、“恬裕齋藏”朱文方印等?!都螛I(yè)堂藏書志》著錄此書謂“此陽湖李兆洛先生校本”。“舊為武進李氏養(yǎng)一齋藏書,經(jīng)申耆先生用閣本及宋槧校過。鄭序后朱、墨筆兩跋,皆先生手跡?!?/p>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號養(yǎng)一老人,陽湖(江蘇常州市)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選庶吉士,充武英殿協(xié)修,改鳳臺知縣,后主講江陰暨陽書院。工詩古文,精考證,尤長于輿地之學,著有《李氏五種》《養(yǎng)一齋文集》等。“李兆洛”“李申耆”“兆洛審定”等印皆李兆洛藏書印。
“瞿氏鑒藏金石記”“恬裕齋藏”兩方印,乃清代四大私人藏書家之一瞿紹基藏書印。瞿紹基(1772—1830),字蔭棠,江蘇常熟人??釔圩x書,多收藏宋元善本,建有“恬裕書室”,后更名為“鐵琴銅劍樓”。由此可知,此抄本為瞿氏舊藏。文中凡遇“夷狄”“虜”等字皆作它字,為避文字獄之禍所致。綜上所述,此抄本應著錄為清抄本,李兆洛校跋為宜。
按:此書《嘉業(yè)堂藏書志》著錄為“《太平寶訓政事紀年綱目》五卷”[4]226,《嘉業(yè)堂鈔校本目錄》著錄為“《太平寶訓政事紀年》五卷”[5],“《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皆著錄此書為《太平寶訓政事紀年》五卷。細檢館藏此書首為“太平寶訓政事紀年綱目”一卷,次為正文太平寶訓政事紀年一至五卷,由此可見館藏與《嘉業(yè)堂藏書志》著錄皆有遺漏。
又,此書鈐有“丹鉛精舍”朱文長方印、“秀水金氏雙桂堂藏”朱文長方印?!都螛I(yè)堂藏書志》認為“是帙仁和勞氏抄本”[4]226。仁和勞氏指清代著名??奔覄诟瘢瑒诟?1819—1864) 字季言,杭州塘棲鎮(zhèn)人。通曉史學,尤精校勘。自題藏書室名“丹鉛精舍”。因此,此書著錄為近抄本確有不妥。
參考文獻:
[1]張鑒.南潯劉氏嘉業(yè)堂觀書記[J].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1935,(4):3.
[2]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傅增湘.臧園群書題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5:373.
[4]繆荃孫,吳格,等.嘉業(yè)堂藏書志[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5]周子美.嘉業(yè)堂鈔校本目錄[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