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麗,陳嘉麗
(運城學院政法系,山西 運城 044000)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我國要“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保?]高校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各種政治勢力爭奪青年、爭奪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主陣地[2]。因此,高校如何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堅定大學生群體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運城學院為例,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訪談等形式進行了調研,以期為新形勢下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思路。本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1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90.9%。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六十多年前,我們靠一批批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的仁人志士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需要一批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的青年大學生。高校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和堅定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必須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群體,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力量,只有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在實踐中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宣傳普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助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知行統一。
當今的世界開放多元,當今的中國兼容并包。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方各種文化思潮紛紛涌入我國。這對思維活躍、可塑性較強的青年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和行為習慣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部分大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再加上面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難以短期內很好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矛盾的困擾,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產生了懷疑甚至排斥。在大學生中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身主流意識形態(tài)。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體。調查中發(fā)現,90%的學生表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他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及其課堂效果對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的影響。
但是,在我們隨機訪談中發(fā)現,有些學生認為,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沒有樹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問卷調查中也反映了這一情況。在“您認為您的思想政治課教師信仰馬克思主義嗎?”一題中,僅有30%的學生選擇了“是”,50%的學生選擇了“說不清楚”,20%的學生選擇“否”;在“你最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多選題)”一題中,選擇“具有學術造詣”的占30%,選“有責任感”的占15%,選“有人格魅力”的占20%,選“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的占55%。
以上數據表明:第一,在學生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情況并不樂觀;第二,學生們更看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大學生是高校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受眾對象,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知信行情況,直接反映了高校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效果。
1.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情況調查:大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是接受和認同,而接受和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是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為了調查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的程度,課題組設計了“你目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情況”一題。但只有5%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很熟悉,有30%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只知道大概內容,有40%的學生只了解一些概念性的東西,還有25%的學生連基本的概念都分不清楚。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程度有限。
2.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情況調查:信仰是貫穿在人的世界觀之中的一種意識規(guī)范。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情況,直接決定著大學生能否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看問題。調查顯示,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在“你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關系”一題中,雖然選擇“馬克思主義仍然是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主導思想”的學生占50%,但有25%的學生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受到功利主義等思潮沖擊”,15%的學生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已不再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產生影響”,還有10%的學生選擇“說不清楚”。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受市場經濟功利主義、西方文化思潮涌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度下降。
3.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踐行情況調查:馬克思主義的踐行主要考察大學生是否將馬克思主義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解決自己的困惑。為此,課題組設計了“對當前社會中出現的熱點問題,你的認識方式”一題。其中,僅有38%的大學生選擇“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進行分析”,有25%的學生選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來辨別是非”,有15%的學生選擇“人云亦云”,還有22%的學生選擇了“不清楚”。這表明,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不能很好地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際生活。
人類傳播在本質上是信息的交流和溝通,負載信息的符號又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實體或具體途徑才能進入傳播領域[3]。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作用于受眾對象。
為了了解大學生愿意接受什么樣的傳播方式,課題組設計了一些題目。在“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比較傾向的教學方式”一題中,討論式、學術講座式、講授式、各種方式綜合使用等成為學生們的較多選擇;在“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渠道(多選題)”一題中,選擇“大學系統而正規(guī)的理論教學的”占72%,選擇“各種形式的政治理論學習”的占56%,選擇“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教材”的占13%,選擇“各種傳媒宣傳(包括電視、電影、報紙、電臺等)”的占25%;在“高校紅色社團發(fā)展存在哪些問題”的訪談中,一些社團負責人表示:活動沒經費辦不下去、活動的質量與預想的有差距、平時管理比較松散等等,對社團的發(fā)展造成一定障礙。
以上調查表明:第一,目前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第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方式呈現多樣性,但是大眾傳媒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第三,紅色社團的發(fā)展存在諸多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具體內容——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另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過程中伴生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本次調查主要從這兩方面進行。
在“你認為什么是影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的問卷中,大部分學生選擇“內容枯燥、教學語言乏味、內容脫離實際”等;在“你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上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的問卷中,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時事熱點、我們身邊的事情”。
調查表明:第一,大學生愿意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不愿意接受深奧枯燥,沒有藝術性的馬克思主義的教學語言;第二,大學生更愿意接受符合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的、與實際聯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傳播環(huán)境是指存在于傳播活動周圍所特有的情況和條件的總和,有大環(huán)境與小環(huán)境之分。大環(huán)境是指社會,小環(huán)境則是大學校園。從他們所起的作用看,這兩種環(huán)境對傳播活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本次調查從校園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方面展開。在“你認為高校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存在哪些問題”的采訪中,學生紛紛反映校園文化活動不多,活動形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單一;缺乏必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沒有貼近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缺乏創(chuàng)新。在回答“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是什么”一題的問卷顯示,僅有25%的學生認為是自身原因導致,而高達75%的學生認為主要是社會深層原因所致。
由此可見,第一,大學校園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輿論氛圍不夠;第二,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重要影響。
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從三個方面提升自己: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關注社會,觀察生活,以便解答大學生思想認識上的迷茫與困惑,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其次,要及時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以深厚的理論功底提高課堂效果。再次,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朋友,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要增強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有效性,必須正確認識傳播對象在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和特點,發(fā)揮其在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大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同樣要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動性需要大學生做到:首先,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自身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在實踐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其次,要與身邊的同學進行廣泛交流,并且積極主動地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請教,以解決自身遇到的困惑。最后,要積極主動地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fā)展動態(tài),努力使自己掌握到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成果。
實踐證明,傳播者選擇易于被受眾對象接受的傳播方式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從調查中發(fā)現,大學生更易接受多種形式的傳播方式。為此,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傳播方式:首先,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F代大學生反對單純的理論灌輸和說教,他們期待對話和互動。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盡量采取案例教學法、辯論式教學法、交流式教學法、課堂討論法、參觀考察法、專題報告法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加強大學生紅色社團的管理?!凹t色社團”一般指由高校在校學生組成的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宣傳和學術研究社團[4]。在高校中,大學生紅色社團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能把深奧難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主體與傳播對象的有效互動。鑒于此,高校應該從紅色社團的活動經費、主持活動的質量和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給予更多的重視,努力將大學生紅色社團建設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方式。再次,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方式。大眾傳媒一般包括印刷媒介、廣播媒介、影視媒介和新媒介四種具體形式。不同的媒介方式作用不同,其引起的心理和行為反應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正確運用不同媒介的特點,使馬克思主義的抽象理論通過多種方式傳播以滿足不同傳播對象的需求。最后,探索微博傳播的方式?,F代社會,微博以它交互性強、手法多樣性、實時性和高速性等特點正受著廣大學生的青睞[5]。因此,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可以運用微博這一載體。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教師可以開通微博,通過微博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解答大學生的迷茫和困惑。
要讓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要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親和力。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兩方面的內容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是理論通向大眾的橋梁。針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內容難懂,可以采用開展馬克思主義原著解析專欄,對晦澀難懂的內容提供解釋的方法。針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可以采用與時事相結合的方法。二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實事求是、辯證分析法、階級分析法、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對此,高??梢岳糜有律?,慶祝“五一”“十一”等各類節(jié)日舉辦各種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將馬克思主義精髓滲透其中,使大學生的思想在娛樂中得到陶冶和升華。
在傳播中,小環(huán)境對傳播活動的作用是直接的顯性的,釋放出來的能量較大。學校是大學生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思想信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校園環(huán)境,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社會文化活動融入到教育之中,逐步將顯性教育轉變?yōu)殡[性教育,使校園的一切活動都服務于馬克思主義教育這一中心。
大環(huán)境對活動主體的作用雖然是間接的隱性的,但如果大環(huán)境中的某些因素與小環(huán)境中的某些因素產生共振,引起共鳴,那么它也會轉化為顯性的直接的影響力。因此,在大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也不可忽視社會宏觀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社會分配不公、城鄉(xiāng)差距拉大、金錢至上、誠信缺失、道德敗壞、官員腐敗蔓延等現實問題,這些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嚴懲社會腐敗、凈化社會風氣、摒棄形式主義、提倡務實作風等措施,為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社會環(huán)境。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馬艷青.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挑戰(zhàn)與路徑選擇[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6).
[3]俞小和.傳播學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9).
[4]李俊卿.關于北京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水平調查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3).
[5]吳元華.淺析運用微博在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華章,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