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昭君戲的故事合流現(xiàn)象研究(二):王昭君與蘇武、李陵故事的合流

2013-04-11 11:51
關(guān)鍵詞:李陵王昭君奇緣

徐 翠

(1.中國傳媒大學(xué),北京 100000;2.河南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0043)

王昭君與蘇武、李陵故事存在合流的現(xiàn)象。天漢元年,蘇武奉旨出使匈奴,不料卷入匈奴權(quán)力斗爭被單于扣留,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得歸漢;天漢二年,李陵率五千兵馬出擊八萬匈奴軍,終因勢單力孤、缺乏支援被圍困投降?!稘h書·李廣蘇建傳》記二人事甚詳。

古代以蘇武故事為題材的戲曲作品有:金院本《蘇武和番》,宋元南戲《席雪餐氈忠節(jié)蘇武傳》、《漢武帝御苑射雁》、《蘇武牧羊記》,元雜劇《持漢節(jié)蘇武還鄉(xiāng)》(周文質(zhì)),明傳奇《雁書記》(曹大章)、《雙卿記》(范震康)、《全節(jié)記》(祁彪佳)、《白雁記》,清雜劇《雁書記》(黃治)等;其中,無名氏《蘇武牧羊記》和黃治《雁書記》今有存本、周文質(zhì)《蘇武還鄉(xiāng)》和無名氏《白雁記》還存有佚曲。以李陵為主人公的古代戲曲作品不多見,目前僅知有無名氏《漢李陵撞碑全忠孝》(今佚)和周樂清《明月胡笳歸漢將》;李陵更多地是出現(xiàn)在以蘇武故事為題材的戲曲作品中,被單于派去勸降蘇武,其本事見于《漢書·李廣蘇建傳》:“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盵1]2464《蘇武還鄉(xiāng)》【中呂】套曲、《蘇武牧羊記》第十八出“望鄉(xiāng)”即演此事。因此,昭君戲中王昭君與蘇武、李陵故事的合流,主要是昭君故事和蘇武故事的合流。

一、合流的前奏:“鴻雁傳書”情節(jié)的移植

王昭君和蘇武故事的合流,可以追溯到明初戲文《和戎記》。在《和戎記》里,蘇武并沒有作為劇中人物出現(xiàn),但是第三十三折寫王昭君血書寄白雁,此情節(jié)是之前的昭君戲所沒有的,而且在《和戎記》中也顯得多余和突兀,因為前一折王龍已回朝告稟漢元帝昭君投江而死。

而“告雁”歷來是蘇武故事的重要關(guān)目,亦有史可循,《漢書·李廣蘇建傳》載:

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1]2466

當時“雁書”不過是漢使的外交托辭,但后人據(jù)此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使大雁成為聯(lián)通蘇武和漢朝的紐帶,幫助他成功歸漢。因此,在蘇武題材的戲曲作品中,“鴻雁傳書”是不可或缺的?,F(xiàn)存元雜劇《蘇武還鄉(xiāng)》佚曲中已有此情節(jié):

【迎仙客】我這里望塞邊,則聽的雁聲喧,原來是這舞寒風(fēng)漸離了云漢遠。呀呀的一聲低,忽忽的兩翅軟,有分的正落在我跟前。莫不是天與俺行方便?

【石榴花】俺這里刺血寫了書,遙頓首拜龍顏。念微臣觸匈奴困窮邊,身無衣口無食有十余年。臣將那天降的這雪咽,又餐身上寒氈。有賊臣衛(wèi)律,背著圣明君,倒把那降來勸。臣惟知守節(jié)心堅。抬頭猛見一只孤飛雁,特凂伊傳達上,望救取難臣還。

【幺篇】這一封寄帛書全央你個塞鴻傳。則要你乘風(fēng)勢駕云軒。者莫你宿蘆花,穿柳岸過平川,哎,雁也,休戀著水食地面,將日月俄延。則你那六稍翎疾提防著雕翎箭。驀然間禱告青天,愿孤飛影里青云現(xiàn),便休題風(fēng)緊雁行偏。

【斗鵪鶉】你若到富貴中華,尋取那皇宮內(nèi)院。你過的天塹黃河,那的是長安建都建都地面。我這里專等招賢武帝宣。單于王若可憐,我則去那凌煙閣上標名,哎,雁也,你索在那禽書中把你姓顯。

南戲《牧羊記》現(xiàn)存清寶善堂鈔本,錢南揚先生考證其為咸豐八年所鈔,是戲班演出底本,而且并非全本;此鈔本雖經(jīng)后人刪改,但來源很古。[2]86寶善堂《牧羊記總本》共二十五出,第二十出“告雁”亦演此事,清代錢德蒼編《綴白裘》十二集予以收錄。而其他蘇武題材的戲曲作品劇本雖佚,但從劇目名稱上也能看出大多未脫此窠臼。

《和戎記》第三十三折昭君托白雁傳書的情節(jié)正是從蘇武故事中借鑒過來的,“雁落——血書——囑托”的情節(jié)套路一致。對此,張文德先生曾指出:“《和戎記》中的‘傳書告雁’,是一種懸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沒有這一情節(jié),絲毫不影響劇情內(nèi)容的表達”,“《和戎記》用它,顯然是從蘇武故事中嫁接過來的。然而久假不歸,以后的昭君故事中,多有‘傳書告雁’之情節(jié)描寫?!盵3]172

然而,昭君戲能從蘇武故事中移植“鴻雁傳書”的情節(jié),也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代吟詠昭君的詩歌經(jīng)常以“雁”為比興的意象,在此列舉一二: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西晉·石崇《王明君辭并序》)

既事轉(zhuǎn)蓬遠,心隨雁路絕。(南朝宋·鮑照《王昭君》)

鴻飛漸南陸,馬首倦西征。(北周·王褒《明君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唐·盧照鄰《昭君怨》)

北風(fēng)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唐·劉長卿《王昭君歌》)

惆悵不如邊雁影,秋風(fēng)猶得向南飛。(唐·戴叔倫《昭君詞》)

一聞陽鳥至,思絕漢宮春。(唐·梁獻《王昭君》)

秋來懷抱既不堪,況復(fù)南飛雁聲起。(唐·佚名《王昭君怨諸詞人連句一首》)

黃云塞路鄉(xiāng)國遠,鴻雁在天音信稀。(宋·曾鞏《明妃曲》)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鳴雁飛。(宋·王安石《明妃曲》)

舊來相識更無物,只有云邊秋雁飛。(宋·司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

行行漸入陰山路,目送征鴻入云去。(宋·秦觀《王昭君》)

琵琶何能慰行路,檻檻氈車隨去鴻。(宋·張嵲《過屈平昭君故宅》)

年年看盡南飛雁,一去天涯竟不還。(宋·邢居實《明妃引》)

年年心隨雁,日日穹廬中。(宋·姜夔《同潘于久作明妃詩》)

窮寒絕塞人蹤稀,時有天邊霜雁飛。(宋·薛季宣《明妃曲》)

寒沙擊面雁飛秋,手抱琵琶淚暗流。(宋·方夔《明妃曲》)

琵琶曲盡望漢月,塞雁年年南向飛。(宋·王炎《明妃曲》)

在這些昭君詩中,“孤雁”或“南飛雁”形象地表現(xiàn)了王昭君的故國之思和離鄉(xiāng)之愁,元雜劇《漢宮秋》也用此意象,成功營造了孤冷凄清的意境。如第三折【鴛鴦煞】“猛聽的寒雁南翔,呀呀的聲嘹喨。卻原來是滿目牛羊,是兀那戴離恨的氈車半坡里響”,第四折驚夢罵雁更不必說。

不僅是文人吟詠,這種意象也深深地扎根在昭君民歌里。如明代無名氏《時尚急催玉·王昭君》:“王昭君出漢宮,喬妝打扮,不梳妝,不搽粉,親去和番。猛抬頭,只見一個孤單雁。孤雁只查叫,琵琶不住彈?!盵4]42清代小曲《琵琶詞·番掛枝》:“王昭君出漢城,喬妝打扮。不梳洗,不搽粉,去和北番。猛抬頭,只見一只孤飛雁。雁兒咿呀叫,琵琶不住彈?!盵5]2279這些民歌久為傳唱,后來被昭君戲吸收,如祁劇《昭君出塞》中王昭君所唱【江頭金桂】:“王昭君,離帝京,不梳妝,不打扮,去和番。猛抬頭,又只見孤鴻雁,又只見孤鴻雁。喂呀呀!雁兒呵,望你與我把信傳,寄語那劉王天子御駕前,你道是,王昭君去和番,心中怨恨有千般,心酸,心在南朝,身往北番,不堪回首望天南?!盵6]256-257所不同的是,此曲已加入了“告雁傳書”的內(nèi)容。

在另外一些昭君詩里,大雁不單是王昭君身世和內(nèi)心的體現(xiàn),還是為昭君傳書的信使:

寄言秦樓下,因書秋雁歸。(南北朝·張碧蘭《王昭君》)

唯望南去雁,不肯為傳書。(唐·東方虬《昭君怨》)

飛鴻不解琵琶語,只帶離愁歸故鄉(xiāng)。(元·劉因《明妃曲》)

一天怨在琵琶上,試倩征鴻問漢皇。(元·元淮《昭君出塞》)

勸君莫射南飛雁,欲寄思鄉(xiāng)萬里書。(元·陸文圭《題昭君畫卷五絕》)

年年秋雁向南飛,肯寄相思字。(元·梁寅《燭影搖紅》)

年年作書寄征雁,腸斷雁飛難到漢。(元·劉詵《昭君曲》)

傳呼莫射南飛雁,欲寄平安到漢家。(明·鄧定《昭君出獵圖》)

可見,“鴻雁傳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進入了昭君文學(xué)體系,元代有所增加,或與元初郝經(jīng)雁足寄書的史實和蘇武故事的流傳有關(guān)。[注]郝經(jīng)雁足寄書一事,見于《元史·郝經(jīng)傳》:“經(jīng)還之歲,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書,詩云:‘霜落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箢}曰:‘中統(tǒng)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jīng),書于真州忠勇軍營新館。’其忠誠如此?!鼻宕S云嶠有雜劇《雁帛書》敷演此事。不僅如此,元代昭君詩還首開將王昭君與蘇武對舉的先河,如陸文圭《題昭君畫卷五絕》:“嚙雪中郎妾不如,脫身無計漫相于。勸君莫射南飛雁,欲寄思鄉(xiāng)萬里書。”陳泰《陰山雪》:“誰憐中郎齒如戟,誰憐昭君發(fā)如漆?!蓖跽丫c蘇武雖不同時,但均有出塞經(jīng)歷,這是二者合流的前提條件。

因此,《和戎記》出現(xiàn)以前,無論是文人還是普通大眾都已經(jīng)認可了大雁與王昭君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至于這部戲文移植的“鴻雁傳書”情節(jié)能夠迅速深入民心,長期保留在昭君戲的民間舞臺上,并影響了明清時期昭君題材的小曲和曲藝?!毒Y白裘》所錄《青冢記·送昭》有一曲【山坡羊】:

王昭君好一似海枯石爛,懷抱著金鑲玉嵌的琵琶一面。俺這里便思劉想漢,眼睜睜盼不到南來的雁,眼睜睜盼不到南來雁!(阿呀!雁兒呵!)你與我把書傳,你與我多多拜上劉王天子前:道昭君今生要見無由見!恨只恨毛延壽誤寫丹青,教奴家紅粉親自去和番。傷殘,放聲哭出了雁門關(guān)。輕彈,心在南朝,身在北番。[7]171

昆劇《青冢記·昭君出塞》中此曲大體不變。較之《和戎記》,《青冢記》中的“鴻雁傳書”明顯做了簡單化處理,摒棄了“雁落——血書——囑托”整套情節(jié)演繹,僅在這支【山坡羊】唱詞中保留“告雁”。實際上,這支【山坡羊】自有其來源?!讹L(fēng)月錦囊·時興雜科法曲》“新增【山坡羊】”首篇為:

王昭君背著金鑲玉石琵琶一面,我在黑水河岸上嗟嘆。我這里思君想主,盼不見南來孤飛雁。孤雁見,叫得我憐,你飛下來與我把信傳。拜上軟弱劉王我主,要見時難得見??赡蚊訅圪\子,將咱紅粉去和了北番。傷慘,(哎,)聲聲哭過雁門關(guān)。傷慘,懷抱琵琶懶去彈。[8]139

可知,在明嘉靖年間,舞臺上搬演《和戎記》戲文的同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支散曲。到萬歷時期,它被《和戎記》吸收成為劇曲,《摘錦奇音》所收《和戎記·昭君親自和戎》即為此證?!墩繁九c富本《和戎記》第二十九折相比,所不同者惟在開頭增添一曲【山坡羊】:

(旦)王昭君好一似??菔癄€,手抱著金鑲玉石琵琶一面。俺這里思劉想漢,一心心盼不到南來雁。雁,你與我把書傳,拜上劉王天子,妾身要見無由見。傷殘,人在番間,心在長安;聽言,放聲哭出雁門關(guān)。昭君去和番,手把琵琶馬上彈。劉王送,珠淚漣,跌綻鳳頭鞋半邊。切齒恨著毛延壽,背儀容往北番。想長安盼長安,要見劉王難上難。[4]153

《和戎記》第二十九折頻見于明清戲曲選本,必然是當時舞臺常演的折子。此折演王昭君出塞,所唱之曲皆悲怨之聲。富本第二十九折毫無涉及“鴻雁傳書”,第三十三折才有此情節(jié)。而《摘》本《和戎記·昭君親自和戎》多此一曲,等于將“告雁”的情節(jié)提前至昭君出塞途中,一方面避免了富本《和戎記》情節(jié)設(shè)置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在演折子戲時使其不受影響,可見明清昭君戲?qū)Υ饲楣?jié)的重視程度。

散曲【山坡羊】雖然被昭君戲吸收成為劇曲,但同時仍然以民歌時調(diào)的形式持續(xù)流傳,如無名氏《王昭君去和番》和《王昭君》:

【重重續(xù)】王昭君去和番?!局亍靠葐?!懷抱著琵琶在馬上彈,好傷慘!抬頭看見一只賓鴻賓鴻雁,雁兒??!你聽我言:有一封書兒煩你傳,拜上劉王,教他休休想念!要見我昭君難上難。[9]258

王昭君,去和番,琵琶在馬上彈。告賓鴻,他說道王昭君,【昆腔】要見無由見?!緛y彈】恨只恨,毛延壽,誤寫丹青?!菊{(diào)】漢劉王,真天子,怎生得再見怎生得再見。[10]7

此外,大鼓、墜子等曲藝的傳統(tǒng)曲目《昭君出塞》大都有“鴻雁捎書”的段子,雖然繁簡有異,但基本按照“雁落——血書——囑托”的完整套路來說唱,尤以京韻大鼓《鴻雁捎書》鼓詞與《和戎記》第三十三折最為接近,此處不予贅述。[11]609-614

《和戎記》中王昭君血書陳情之曲與《牧羊記》“告雁”中蘇武所唱同為【下山虎】一支。富本《和戎記》第三十三折中,緊接【下山虎】又有一支【一封書】為王昭君囑托白雁之辭,較《牧羊記》第二十出【一盆花】更為婉轉(zhuǎn)細膩:

【一盆花】仗你一封達聽,望天朝金闕旺氣騰騰。月冷權(quán)棲蓼花汀,天寒皆宿無人境。雁兒,愿你翅兒又輕、眼兒又明,把我音書達上更莫留停。(《牧羊記·告雁》)

【一封書】賓鴻愿聽音,你臨行囑咐你高飛。險處低聲過,防避拈弓打彈人。饑餐休撞入絲羅網(wǎng),渴飲江邊更有打網(wǎng)人。騰空飛上高枝宿,莫向沙灘水面浮。若遇池塘休浴濕了音書字不明,高飛恐怕金彈打,低飛又怕打網(wǎng)人。害了你身猶似可,誤了昭君寄信人。若到南朝見明主,方顯昭君一片心。(《和戎記》第三十三折)

張文德先生認為,《和戎記》【一封書】的內(nèi)容是受到《漢宮秋》第四折【白鶴子】的影響,可從。[注]【白鶴子】“多管是春秋高,筋力短;莫不是食水少,骨毛輕?待去后,愁江南網(wǎng)羅寬;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睆埼牡孪壬J為,據(jù)此《和戎記》才有“饑餐”“渴飲”“羅網(wǎng)”“打彈”的告白。詳見張文德《王昭君故事的傳承與嬗變》,學(xué)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頁比較來看,【一封書】詞意多有重復(fù),但顯然更通俗、更具人情味。

這支【一封書】的曲詞廣泛流傳,后被其他題材的戲曲作品借用?!而櫻銈鲿费萃鯇氣A寫血書托鴻雁傳與薛平貴的故事,揚劇、古藺燈戲等劇種有此劇目。二十世紀初,揚劇根據(jù)京劇折子戲《趕三關(guān)》創(chuàng)作出《鴻雁傳書》,整出戲由王寶釧一人表演,1954年經(jīng)何鶴、張月娥整理后才有了固定的劇本。在這個劇本里,王寶釧將血書系在鴻雁的脊背上后唱道:

【滾板】鴻雁哥哥一路多留神,你上防鷹雕下防人。你若是歇息在樹林,謹防鷹雕把你吞。你要是吃食把水飲,要看一看四下里有沒有人。飛高謹防罡風(fēng)緊,飛低謹防彈丸傷你身,不高不低隱入云,但愿你早到西涼城。[12]413

四川古藺燈戲《鴻雁傳書》由王寶釧和鴻雁老仙二人表演,其中王寶釧有段唱詞如下:

(唱)……書信一封寫完了。交與老仙藏身邊??蕘砟蕴镏兴?,打濕書信認字難。晚來莫把竹林歇,怕的被人來看見。倘若遭了弓彈打,這封書信誰來傳。[13]250

對照即知,二者與《和戎記》【一封書】在曲詞構(gòu)思和情感表達上頗為相似,一脈相承。

“鴻雁傳書”最初是由《和戎記》從蘇武故事移植過來,但它進入昭君戲后與王昭君故事尋求到了很好的契合點,被長期保留在昭君戲里,并對昭君題材的民歌和曲藝產(chǎn)生了影響。它在昭君戲中的細膩演繹甚至超越了蘇武戲,得到同樣有“鴻雁傳書”關(guān)目戲曲作品的借鑒。

二、合流的完成:清代地方戲?qū)Α峨p鳳奇緣》小說的改編

“鴻雁傳書”情節(jié)的移植,只是王昭君故事和蘇武故事合流的前奏,真正的合流——即蘇武進入昭君故事之中,與王昭君發(fā)生時空交集——當發(fā)生在清代章回體小說《雙鳳奇緣》誕生以后。

在這部小說中,匈奴單于索要王昭君引發(fā)兩國戰(zhàn)爭,漢朝連折李虎、李陵兩元大將,遂派蘇武出使匈奴議和,十九年后蘇武歸國是仰賴王昭君向單于求情,蘇武滯留匈奴時與猩猩結(jié)下情緣并育有子女,歸國三年后猩猩修煉成仙并將一雙兒女寄還蘇武,這些是此前蘇武戲里沒有的。

關(guān)于蘇武與胡婦通婚之事,《漢書·李廣蘇建傳》載: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显S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盵1]2468

雖為歷史真實,但后人為標榜蘇武氣節(jié),對此常避而不談。宋元南戲《牧羊記》中蘇武道:“充饑皆草籽,相親是猩猩”,指的是蘇武牧羊的北海荒無人煙,強調(diào)他的冷暖無人問,并非指蘇武與猩猩的婚戀情緣?!赌裂蛴洝酚小扒布恕焙汀傲x刎”二出,演衛(wèi)律勸降不成遂遣妓女張姣迷惑蘇武,蘇武不為所動,張姣愧而自刎,這無疑進一步突出了蘇武的忠臣形象和他的氣節(jié)品質(zhì)。

到了清代小說《雙鳳奇緣》這部雜取眾書之作中,蘇武卻與雌猩猩展開一段異類情緣:蘇武不僅被猩猩救入飛來洞,還被迫媾和生育子女,而且這對異族情緣實乃命中注定;后得王昭君求情蘇武終于可以歸國,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雁門關(guān),他選擇海路,猩猩回到洞中發(fā)現(xiàn)蘇武已去,在山神指點下攜子追舟與蘇武訣別。有學(xué)者認為:“《雙鳳奇緣》寫蘇武與猩猩相合生子,實是民眾據(jù)南戲的進一步推衍,用以掩蓋蘇武娶胡婦的歷史史實,欲彰顯其高風(fēng)亮節(jié),而非出于調(diào)笑之目的?!盵3]230說它是據(jù)南戲《牧羊記》“相親是猩猩”的進一步推衍,尚有一定的道理;認為它是為了彰顯其高風(fēng)亮節(jié),卻無甚根據(jù)。若為彰顯蘇武氣節(jié),孤苦十九年而不改其志豈不更能達到效果?更何況是讓一代忠臣與異類動物交合,于情于理都難以體現(xiàn)“高風(fēng)亮節(jié)”。

《雙鳳奇緣》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同治七年(1868年),江蘇巡撫丁日昌查禁的“淫詞小說”書目中就有此書。[14]149在四月十五日頒布的通飭中,丁日昌還對“淫詞小說”的危害性進行了說明:

淫詞小說,向干例禁,乃近來書賈射利,往往鏤板流傳,揚波扇焰,《水滸》、《西廂》等書,幾于家置一編,人懷一篋。原其著造之始,大率少年浮薄以綺膩為風(fēng)流,鄉(xiāng)曲武豪藉放縱為任俠,而愚民鮮識,遂以犯上作亂之事視為尋常。地方官漠不經(jīng)心,方以為盜案奸情紛歧疊出,殊不知忠孝廉節(jié)之事,千百人教之而未見為功,奸盜詐偽之書,一二人導(dǎo)之而立萌其禍,風(fēng)俗與人心相為表里。近來兵戈浩劫,未嘗非此等逾閑蕩檢之說默釀其殃。若不嚴行禁毀,流毒伊于胡底。[14]142

李夢生先生在《中國禁毀小說百話》“前言”中曾歸納歷代所禁小說,一是對封建統(tǒng)治有不利影響的以及存在政治上的違礙語的小說,一是有淫穢內(nèi)容及過分荒誕的小說,其中也夾雜了一定數(shù)量的才子佳人小說。[15]2-3他還指出:“《雙風(fēng)奇緣》的遭禁,原因當是書中處處流露大漢族主義,丑化番邦胡人,而清政府對于寫‘胡虜’的書總是不肯輕易放過的?!盵15]415筆者以為,此書雖為王昭君立傳,但書中歷史人物朝代錯亂,神仙怪誕,人獸相合、違背倫理,荒誕無稽,也應(yīng)是其遭禁的原因之一。因此,《雙鳳奇緣》寫蘇武與猩猩通婚生子,實為通俗小說爭奇斗妍、嘩眾取寵的一種處理方式,而非是為了彰顯蘇武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雖被列為禁書,但《雙鳳奇緣》自誕生以后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福建仙游現(xiàn)在仍然流傳著一首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歌謠《歷代史詩》,其中的漢代史唱曰:

盡忠報國是李陵,蘇武牧羊人揚名;天差猩猩為夫婦,兒子蘇忠蘇義名。漢朝美女王昭君,雁門出塞淚紛紛;轟烈投死黑水河,再出伊妹賽昭君。昭君出塞淚淋淋,文龍和番十八年;漢皇思量無后代,雁塔題詩人揚名。[16]521

《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編者在這首歌謠附記中說:“《歷代史詩》上起盤古開天,下及明代滅亡,以傳奇為主,以史料為輔,雖不及《三字經(jīng)》言之有據(jù),卻更容易為農(nóng)家子弟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所接受。這就是該詩在民間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盵16]523從引述的漢代史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它正是吸收了《雙鳳奇緣》的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小說化為歌謠,但它的民間性、世俗性不變。

然而,清代受這部通俗小說影響更大的還要屬地方戲。在地方戲劇目中,《雙鳳奇緣》是以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形式進行滲透的。

首先是全本的改編。其中,秦腔《雙鳳奇緣》是最近于原著小說的,李陵死節(jié)、猩猩追舟等情節(jié)俱在,只是變漢元帝為漢武帝,改由蘇武護送李鳳英假扮昭君出塞。山西多個劇種的《白陽河》不僅改由蘇武護送李鳳英出使匈奴,還徹底舍棄了蘇武與猩猩的婚戀情節(jié),且將蘇武歸國推遲到賽昭君大勝匈奴以后。馮志芬編創(chuàng)的粵劇傳統(tǒng)戲《王昭君》也據(jù)此改編,但止于昭君投河自盡,不牽扯賽昭君之事。[17]318清末民初川劇劇目《昭君》,今有民國精記刻本,所演折子依次為“元帝選妃”(又名:雙美圖、選昭君)、“林后清宮”(又名:王昭君坐冷宮)、“雁門關(guān)”(又名:生擒李陵)、“蘇武和國”(又名:假昭君)、“辭漢宮”、“剮毛延壽”、“白陽河”、“祭昭君”,可知該劇目亦本于《雙鳳奇緣》。[18]257

其次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新創(chuàng)造?!缎尚膳蠢盍瓯芬彩腔泟鹘y(tǒng)劇目,編者不詳,該劇所演故事內(nèi)容為:漢將李陵奉命征討匈奴,因只身入敵營交換戰(zhàn)俘,為胡王所困,李陵抵抗受傷,得蘇武之妻猩猩女救護;李陵被胡王囚禁,時人對陵頗多非議;蘇武歸漢,臨行因李陵未得死節(jié),托其妻猩猩女及劉文龍(昭君和番之漢使)關(guān)照李陵;李陵被困胡疆,常恐漢王不予見諒,且時人又議論紛紛,后漢王盡殺其家小,李陵內(nèi)心矛盾重重;匈奴雪鴻公主時來求愛,李陵雖拒絕,而心實留戀;猩猩女從旁窺見李陵心思,遂與劉文龍?zhí)刂埔焕盍瓯?,并以血洗之,以激勵李陵志氣;不久單于王迎立王昭君,昭君要單于殺毛延壽后始肯成親,單于從之,昭君以毛延壽之骨遙祭漢邦,然后投崖自盡;李陵為王昭君此舉感動,乃自刎盡節(jié)。[19]511-512這部戲重點刻畫了李陵被俘后曲折的心路歷程。從蘇武妻猩猩女、劉文龍為昭君和番使的情節(jié)來看,粵劇《猩猩女血洗李陵碑》無疑也改編自小說《雙鳳奇緣》,但因為此劇主人公是李陵,所以編者對人物故事進行了重大調(diào)整,蘇武、猩猩女、雪鴻公主、劉文龍和王昭君這些人物的設(shè)置及其行動的展開,皆是為了推動李陵在投降與死節(jié)二者之間進行抉擇?;泟 缎尚膳蠢盍瓯吩从凇峨p鳳奇緣》,但又不拘泥于原著,它是在原著小說基礎(chǔ)上的新創(chuàng)造。

此外,還有一些昭君題材和蘇武題材的地方戲劇目,故事雖本于《漢宮秋》、《和戎記》和《牧羊記》,但也多少摻入《雙鳳奇緣》的情節(jié)內(nèi)容?;泟≡缙诿驵椥氯A創(chuàng)作的《蘇武牧羊》,演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被派至匈奴議和、被羈留北海牧羊、堅守漢節(jié)十九年的故事,與王昭君毫無關(guān)涉,卻有蘇武與猩猩結(jié)為夫婦的情節(jié);粵劇著名折子戲《猩猩追舟》即源于此劇,為表現(xiàn)蘇武與猩娘依依惜別之情,新華還新創(chuàng)了【戀檀】曲調(diào),后成為粵劇常用曲調(diào)之一。川劇《漢貞烈》所演昭君故事本于《和戎記》,毛延壽丑圖致使王昭君被打入冷宮,昭君夜彈琵琶引來漢元帝,真相大白,毛延壽逃至番邦獻上美人圖,單于興兵索討昭君,文武大臣勸漢元帝棄妃保漢,無奈之下漢元帝派中書令王龍護送昭君出塞和番,昭君到了番邦騙單于斬了毛延壽遂投河自盡;雖無蘇武和番、李陵死節(jié)等內(nèi)容,但劇中有一段漢元帝劉奭和王昭君的對話顯示此劇仍將蘇武、李陵視為與王昭君同朝的歷史人物:

劉奭:呀御妻,我朝李陵蘇武未在朝中,若得二將在朝,慢說一個單于國王,就是十個單于又何懼哉。

昭君:二將往哪里去了?

劉奭:李陵平伏東海,蘇武威鎮(zhèn)西陵,都未在朝。御妻呀,這都是前世未修,夫妻們才半路相拋。老天呀老天。生我漢元帝,緣何這般軟弱。

昭君:萬歲就該傳旨,立調(diào)二卿回朝,帶兵退賊。

劉奭:遠水難救近火。[20]21

由此可見《雙鳳奇緣》對清代中期以后的昭君戲影響之深。因為這部小說在民間的傳播效力,王昭君與劉文龍、蘇武、李陵故事的合流深入民心,以至于大量地方劇種不僅據(jù)此搬演新劇目,甚至將這種合流傾向滲入到以傳統(tǒng)昭君故事為題材的劇目里。地方劇種根據(jù)自身條件對這部小說進行揚長避短的改編,特別是小說中李虎、李陵、賽昭君大戰(zhàn)匈奴的情節(jié),秦腔和梆子腔劇種多做保留,而擅唱不擅武的粵劇等劇種則常選擇回避。

昭君戲的故事合流現(xiàn)象在戲曲文學(xué)史上并非孤例。王昭君與劉文龍,王昭君與蘇武、李陵,這些不同時空的歷史人物故事之所以能夠合流,是因為他們都有出塞的經(jīng)歷,這便給予了通俗文藝穿鑿附會的想象空間。然而,故事合流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又遠非如此,筆者將專文另述。

參考文獻:

[1]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錢南揚.戲文概論謎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 張文德.王昭君故事的傳承與嬗變[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8.

[4] 龔正我.摘錦奇音《善本戲曲叢刊》本[M].臺灣:臺灣學(xué)生書局,1984.

[5] 葉堂.納書楹曲譜《善本戲曲叢刊》本[M].臺灣:臺灣學(xué)生書局,1984.

[6] 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7] 錢德蒼編撰,汪協(xié)如點校.綴白裘(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5.

[8] 孫崇濤,黃仕忠.風(fēng)月錦囊箋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0.

[9] (清)王廷紹.霓裳續(xù)譜[M].國學(xué)珍本文庫本.

[10] (清)華廣生.白雪遺音(明清民歌時調(diào)叢書)[M].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

[11] 姜昆,劉洪濱.京韻大鼓傳統(tǒng)唱詞大全[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

[12] 張庚.中國新文藝大系1949-1966戲劇集(下卷)[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1.

[13] 嚴福昌.四川燈戲集[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6.

[14]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 李夢生.中國禁毀小說百話[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16] 中國民間文學(xué)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7.

[17]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粵劇劇目綱要(一)[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7.

[18] 劉效民.四川坊刻曲本考略[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19]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粵劇劇目綱要(二)[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7.

[20] 川劇傳統(tǒng)劇本匯編編輯室.川劇傳統(tǒng)劇本匯編(第六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

猜你喜歡
李陵王昭君奇緣
《李陵變文》非正統(tǒng)英雄觀新探
朔風(fēng)又起
李陵,沒有任何偉業(yè)能和做個忠臣相比
美味奇緣
奮不顧身
昭君戲中王昭君與劉文龍故事合流現(xiàn)象研究
淺論王昭君詩詞中“怨”的藝術(shù)特征
我的“森林奇緣”之旅
我的冰雪奇緣
明妃王昭君
武平县| 岱山县| 济源市| 县级市| 阳信县| 锦州市| 湾仔区| 新泰市| 三原县| 平湖市| 宜章县| 鄂温| 鹤岗市| 平顶山市| 澜沧| 岳西县| 黑水县| 星座| 湾仔区| 马边| 阜新| 乐山市| 英山县| 双鸭山市| 东港市| 阜康市| 渝中区| 高青县| 体育| 莲花县| 景东| 靖西县| 普兰店市| 宜君县| 象山县| 德阳市| 满洲里市| 安溪县| 寿宁县| 永安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