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小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當今是信息技術的時代,知識更新已成為時尚。在萬般變化的社會觀念里,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種適于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學習的機會,并使它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意義的理解。所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風格,揚長補短,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新穎而適當?shù)姆绞竭M行思考和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早期至近期再到現(xiàn)代的學習風格研究經(jīng)歷了從理論探討到實證研究的過程??傮w上,學習風格的定義和它的研究者一樣多,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Herbert Thelen在1954年第一次提出了學習風格的含義,他認為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地帶有其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并具有獨特性、穩(wěn)定性和活動與個性功能等特點。Nations(1967)把學習風格分為感覺定向、反應方式和思維模式。Dunn(1986)夫婦將學習風格分為環(huán)境類要素、情緒類要素、社會性要素和生理性要素。Reid(1987)提到,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吸收、處理和儲存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并受心理傾向性等因素影響的方式。
對于學習風格的定義,國內(nèi)學者也試圖進行了解釋,一般認為學習風格是指個體為完成學習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或技術。
學習風格,簡單來說,是指學習者所具有或偏愛的方式以及在研究解決學習任務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應學習特征。物理環(huán)境、人格差異以及文化差異等各種因素會促成不同的學習風格。
格量表。訪談法也可稱為個案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了解到個體的思想觀點和更深層的內(nèi)容,是對量表法、問卷法的補充。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種新型的在線學習者學習風格的測量方式便出現(xiàn)了。這種方法通過個體在線學習的瀏覽行為確定學習風格。此方法與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不同,它適應了以超媒體方式呈現(xiàn)學習資源的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具有革命性意義。
獨特性、穩(wěn)定性和雙重性是學習風格的主要特點,它分別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層面上對其構成要素做出劃分。在生理要素中,根據(jù)學習者對視覺、聽覺、和動覺的偏重程度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以及混合型等學習風格;根據(jù)大腦半球的不完全相同功能,可將學習風格分為左腦型、右腦型、左右腦協(xié)同型或混合型。心理要素涵蓋了認知、情感、意志行動三部分。其中,認知要素涉及學習者對信息和經(jīng)驗組織加工的方式和特征,是一種心理傾向,可稱之為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一般,主要的認知風格有場獨立型—場依存型、發(fā)散型—聚合型、內(nèi)傾—外傾、沉思型—沖動型等。學生學習風格的情感和意志行動方面涉及個體學習的意識和自覺程度的理解水平、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成就動機、堅持性等。社會性要素主要表現(xiàn)為獨立學習、結伴學習、競爭與合作學習等的偏愛。
長久以來,研究者們用不同的方法測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如自我報告法、訪談法、在線測量等。自我報告法是研究學習風格的主要方法。Kolb探討了學習風格的認知方式,發(fā)展了科爾伯格學習風格量表。Reid編制的感知學習風格偏好問卷(PLSP),主要用在測量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上。此外,還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學習風格量表問卷,如Soloman的學習風格量表,Grasha—Reichmann學習風格測試、Honey-Mum ford學習風格問卷(LSQ)等,這些量表問卷都十分關注信效度和實際應用。國內(nèi)的學者在量表問卷上也有所建樹,如西安交通大學陸根書教授的大學生風
關于學習風格的研究,國內(nèi)外的研究者們已經(jīng)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
國外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教學方式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過去研究表明,結合學習風格理論進行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會使學生取得最佳學習效果,不匹配則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
Erol Gurpinar(2010)等人考察了醫(yī)學生的學習風格與不同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和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以及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他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醫(yī)學生屬于分散型、同化型的學習者,并且比較喜歡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John L.Dobson(2010)在對學習風格偏好與性別、地位和課程學業(yè)成績的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以學生所偏好的方式來呈現(xiàn)信息,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得到提高。所以,教授者在計劃、實施、評估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
2.關于學業(yè)成就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神言”也好,“高峰”也罷,它們指的都不是藝術技巧特別卓越的作品或作品片段,而是指表達了新鮮的感受的作品。 哪怕這些感受的表達不是很巧妙,但只要表達出來,就是偉大的創(chuàng)造。 反之,如果表達的是平庸的俗見,不論你表達得多么巧妙,都與“神言”毫不沾邊。 羅扎諾夫說:
學習風格與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研究界的熱點。一些研究揭示,它們的確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成績較低的個體比較喜歡正規(guī)的學習環(huán)境,而成績較高的學習者更喜歡自己獨自學習。但另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學習風格并不影響學習成績,也不需要改變當前的教學方法去適應多種學習風格,學習者會隨著情境變化運用相應的學習策略。
3.關于性別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Dobson(20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理學專業(yè)的男生和女生,其感覺形態(tài)偏好不同。相比于視覺型和聽覺型,男生更趨向于動覺型和混合型;而女生對四種不同的學習風格偏好則大致相等。Neil Foster(2010)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更青睞多項選擇問題的評估,但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知識的儲存和深度理解也沒有差異。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均衡型學習者;學習風格偏向感知型、直覺型的男女生,性別無顯著差異,而偏向沖動型、沉思型的學習者有顯著性別差異;其中,女生的學習風格傾向于沉思型和視覺型。但總的來說,男女雙方之間的差異比各自內(nèi)部的差異要小。
4.關于創(chuàng)造力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過去研究顯示,相比于場依存型者,場獨立型者在創(chuàng)造力上有更高的分數(shù)。近幾年的研究也證實了,場獨立型的人確實會比較有創(chuàng)造性,并且在面對困難時通常能夠堅持下來,對自己打算在其中做出成績的領域會表現(xiàn)較出色。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假設提出質疑,冒一些智力上的風險,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5.關于文化差異和學習風格的研究
Reid(1987)認為,不同文化為背景的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上會有顯著性差異。大量研究表明東方國度的學生傾向于場依存型和沉思型學習風格,而西方的學生傾向于場獨立型、沉思觀察型和主動實驗型。
1.關于教學方式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順應個體學習風格的教學活動對學習者的學習具有積極影響。譚頂良(1995)提出,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的匹配,還要注意彌補學生學習風格的不足。張紅兵(2011)關于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表明,在教學中應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法,盡可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發(fā)展學習風格中的不足之處,增強可持續(xù)自主學習能力。
2.關于學業(yè)成就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王中會(2005)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其學習成績會有顯著性差異,陸根書教授的研究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李稚君(2010)的實證研究表明,場綜合型的學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場獨立型,最后是場依存型。李晉剛與張翔升(2010)對高中生認知風格與學科優(yōu)勢所進行的相關研究表明,場依存型的學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學生的學習存在著學科優(yōu)勢不對稱的現(xiàn)象。
3.關于性別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女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風格大都偏向聽覺型、場依存型、外向型,男生偏向于視覺型、場獨立型以及內(nèi)向型。張厚粲、鄭日昌教授的研究早已表明,男女生在知覺方式上會有明顯的差異。但有些研究卻不贊成此觀點,認為男女生的學習風格并沒有顯著差異,男生沒有比女生有更強的場獨立性。
4.關于在線學習和學習風格的研究
馬秀峰(2011)等人關于學習風格對在線學習交互程度影響的實驗研究證明,學習風格對在線學習交互的頻度和深度上具有直接影響作用,但在學習績效上是沒有直接影響的。并且,交互深度對學習績效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影響,交互深度越大,學習效果越好。因此,在線教學應該關注個體的學習風格差異,運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和策略進行教學,并注重情感交流。
5.關于眼動與學習風格的研究
張美玲(2012)關于在校大學生眼動研究結果表明,眼動指標可作為學習風格的兩維度依據(jù)。
學習風格突顯出的價值,無論對心理學還是教育學的學科建設或是教學實踐都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學習風格影響著學習者加工信息的方式以及學習策略的使用,并與個人特質、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因此,教師應立足有限條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他們特有的風格特質,構建相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交流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尋找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的契合點,并采取廣泛的評價標準,全方位進行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使他們成為現(xiàn)代化的新型人才。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當繼續(xù)開發(fā)精確有效的學習風格測量工具,適當劃分學習風格類別,促進學習風格理論的完善。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學習風格的實證研究,拓寬研究領域,使其本土化。
[1]賈永妍.學習風格研究概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1).
[2]康淑敏.學習風格理論——西方研究綜述[J].山東外語教學,2003(3):24-28.
[3]李稚君.場獨立/場依存的認知風格對中學生英語水平的影響[J].新西部,2010(4).
[4]馬秀峰,李彤彤,劉冬.學習風格對在線學習交互程度影響的實驗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1,17(4).
[5]莫新語.近十年外語學習風格實證研究綜述[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2).
[6]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7]Carbo,M.,Dum R.S.&Dum,K.J.(1986).Teaching students to read th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M].PrenticeHall:2-20.
[8]ErolGurpinar,MustafaKemalAlimoglu,Sumer Mamakli&Mehmet Aktekin.Can learning style predict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different instruction method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edical education.Advan in PhysiolEdu34:192-196,2010.
[9]John L.Dobson.A comparisonbetween learningstylepreferencesand sex,status,and course performance.Advan in Physiol Edu 34:197-204,2010.
[10]Kinsella,K.Perceptual learning preference survey[M]//J.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oston:Heinle&Heinle,1995.
[11]Oxford,R.(1991).learningstyleinorientation scale for language learning[D].UniversityofAlabama.
[12]Reid,J.M.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students[J].TESOLQuarterly,19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