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健
(1.揚州大學 法學院,江蘇 揚州225009;2.淮北市相山區(qū)人民檢察院,安徽 淮北235000)
強奸案件的審查逮捕研究
陳凱健1,2
(1.揚州大學 法學院,江蘇 揚州225009;2.淮北市相山區(qū)人民檢察院,安徽 淮北235000)
證據(jù)問題是審查逮捕強奸案件時遇到的主要問題。審查逮捕強奸案件時,應重點審查是否“違背婦女意志”的證據(jù);注意引導偵查方向,促使偵查機關完善和固定證據(jù);對于疑難復雜案件,要綜合判斷證據(jù),注重保障人權;依法打擊敲詐勒索或誣告陷害的“被害人”。對幾類特殊強奸案件的審查逮捕,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強奸案件;證據(jù);審查逮捕
強奸作為一種常見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有其特殊、復雜之處,給審查逮捕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結合審查逮捕工作的要點對強奸案進行研究,對進一步做好審查逮捕工作很有必要。
在審查逮捕強奸案件時,案件定性因司法解釋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不存在問題,大多數(shù)是遇到證據(jù)認定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證據(jù)只能證明雙方發(fā)生了性關系這一事實,無法證明“違背婦女意志”。如犯罪嫌疑人承認發(fā)生性關系,但稱對方是自愿的,這種情形時有發(fā)生。這樣的案件,如果不能準確認定是否違背婦女意志,可能導致錯捕。
第二,證據(jù)存在一對一的關系。如被害人稱強奸或僅有證人指證強奸(迷奸),但犯罪嫌疑人否認發(fā)生性關系的事實。這樣的案件,如果不能準確認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實,將會導致錯案。
第三,證據(jù)鏈薄弱,一旦證據(jù)發(fā)生變化將無法定罪。如雖然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口供一致,但無其它證據(jù)支持。這樣的案件,一旦犯罪嫌疑人翻供,可能導致無法定罪。
第四,證據(jù)存疑問,無法準確認定事實。如發(fā)生性關系后被害人并未及時報案,而是索要巨額賠償費,證明違背婦女意志的證據(jù)不是很充分。這就需要在矛盾的證據(jù)中,準確認定是否存在強奸事實。
第一,重點審查是否“違背婦女意志”的證據(jù)。一般情況下,確定是否為“嫌疑人所為”比較容易,但證明“是否違背婦女意志”則難度較大,尤其是熟人之間、鄰居之間。[1]違背婦女意志可以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犯罪嫌疑人采用暴力、脅迫手段和婦女反抗。犯罪嫌疑人采用暴力、脅迫手段,婦女即使沒有反抗的,應當理解為婦女不敢反抗,認定為違背婦女意志。此外,婦女的反抗明顯表達了內(nèi)心不情愿的態(tài)度,即使犯罪嫌疑人沒有采取明顯的暴力、威脅手段,也應認定為違背婦女意志。反抗的內(nèi)容包括呼救、語言拒絕、求情、指責等,不能將身體搏斗作為反抗的唯一標準。[2]因此,在判斷是否違背婦女意志時,先判斷是否存在暴力、脅迫手段的證據(jù),如果沒有,再判斷是否存在婦女反抗的證據(jù)。
證據(jù)表明性行為是在犯罪嫌疑人既未實施暴力、脅迫手段,被害人又未反抗的情況下實施的,此時如何判斷是否違背婦女意志?對于此種情形,應當通觀全案,具體分析,精心甄別。犯罪分子對作案的時間、地點、周圍環(huán)境等客觀條件都進行了選擇,以便對婦女實施精神強制,削弱以致消除婦女的反抗意志和反抗能力,使婦女處于不敢反抗、不能反抗的境地。[3]比如犯罪分子頭戴面具,于深夜在荒郊野外攔住一個婦女后與之發(fā)生性關系,即使婦女未作反抗,但是結合案情,也可以認定其違背婦女意志。
另外,違背婦女意志不僅包括暴力、脅迫手段,還包括“其他手段”。其他手段是指使婦女處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的手段。常見的其他手段有:以勸酒為由將婦女灌醉、用藥物刺激、麻醉婦女后予以奸淫;趁婦女昏迷、酒醉,或趁婦女熟睡之機冒充其丈夫、男友或情夫等予以奸淫。[4]審查逮捕時,判斷是否屬于“其他手段”,應看該手段是否使得婦女處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的狀態(tài)。比如,進行灌酒是否使得婦女達到“不知反抗、不能反抗”的狀態(tài),就應綜合全案證據(jù)分析,下文將具體討論。
第二,注意引導偵查方向,促使偵查機關完善和固定證據(jù)。一些偵查人員在辦案時仍然以口供為中心,以為雙方口供一致便可定案。但是,言詞證據(jù)的可變度較大,僅僅依靠言詞證據(jù)定案的風險較大。要把案件辦成鐵案,不僅要靠言詞證據(jù),更多的要靠非言詞證據(jù)相互印證。[5]強奸案件由于其特殊性,被害人翻供的較為常見。在審查逮捕階段,盡量使得案件證據(jù)達到“確實、充分”的標準,對于提高訴訟效率和辦案質(zhì)量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們在審查逮捕強奸案件時,發(fā)現(xiàn)僅有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口供,而沒有物證等其他證據(jù)時,應當及時敦促公安機關補充、完善其他不變證據(jù),如現(xiàn)場遺留物DNA鑒定、現(xiàn)場勘查筆錄、身體檢查筆錄,這些不變證據(jù)是案件事實的有力證明,即使有人翻供,也能認定案件事實。對于能夠證明違背婦女意志的證據(jù),如撕爛的衣服、抓傷打傷的身體等,一定要保存好物證,或及時做好身體檢查筆錄。另外,對于強奸案件,建議偵查機關在問話時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錄音錄像,這樣能進一步固定言詞證據(jù),以防翻供。
第三,對于疑難復雜案件,綜合判斷證據(jù),注重保障人權。審查疑難復雜的強奸案件,辦案人員不能靠推斷定案,或者從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品行、作風來判斷事實的真?zhèn)?。在證據(jù)一對一的案件中,一些承辦人容易從同情被害人的立場出發(fā),輕易認定存在強奸事實,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對于疑難復雜案件,應當仔細分析證據(jù)之間的矛盾,去偽存真,合理采信證據(jù),按照證據(jù)裁判原則作出決定。而且,在辦案過程中,應當強化人權保障精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在證據(jù)存疑時暫緩追訴,并不代表放縱犯罪,在證據(jù)充足時仍然可以追究。如果錯誤地追究了他人的刑事責任,則會對他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其引起的負面社會效果會更大。
第四,依法打擊敲詐勒索或誣告陷害的“被害人”。在一些強奸案件中,“被害人”出于其他目的引誘嫌疑人與之發(fā)生性關系,然后報案告其強奸。如出于報復目的誣告陷害他人,或者為了勒索財物而制造假強奸案,這些案件在證據(jù)上往往矛盾較多。對于這種案件,審查逮捕時應更細致入微地分析證據(jù),如有確切證據(jù)可以認定“被害人”存在誣告陷害、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應及時監(jiān)督偵查機關立案,絕不姑息。
第一,女方為了謀取利益發(fā)生性關系。如男方答應發(fā)生性關系后給女方錢財、提干等,女方同意。后因男方未履行承諾,女方告發(fā)。此類案件,應當按照不構成犯罪不予批準逮捕。因為發(fā)生性關系時女方是自愿的,男方并未違背婦女意志,因而欠缺強奸罪的主觀要件。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男女雙方相互利用、各有所圖,不能認定為強奸。[6]但此類案件應固定好被害人的口供,防止其翻供影響定性。
第二,利用女方酒后狀態(tài),與其發(fā)生性關系。審查此類案件時要特別慎重,不能因為女方喝了酒,就輕易地認定采用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從而認定為強奸。因為采用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需要達到婦女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程度。只有女方喝酒后失去意識和理智才能認定為“醉酒”,男方趁機與之發(fā)生性關系的才能認定為違背婦女意志。如何認定女方“醉酒”要結合雙方的口供、證人證言、女方平時的酒量、女方酒后的表現(xiàn)等綜合判斷。如有確切證據(jù)表明女方酒后仍意識清醒并有能力反抗而默認和男方發(fā)生性關系的,不能認定為強奸。
第三,與幼女發(fā)生性關系。與幼女發(fā)生性關系構成強奸罪,要求行為人明知對方是幼女。因此,要重點審查行為人是否明知對方是幼女。此處的明知應理解為確知是幼女或知道可能是幼女。對于是否明知對方為幼女,要結合雙方的熟悉程度、幼女的發(fā)育程度、幼女的供述綜合判斷。但幼女早熟且虛報年齡,行為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其實際年齡的,應當否定“明知”的存在。[7]
第四,女方半推半就時發(fā)生性關系。半推半就表明了一種猶豫的心理,既有同意的一面,也有反對的一面。行為人趁此情況與婦女發(fā)生性關系,是否構成犯罪,要分析行為人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行為人認為自己的行為并不違背婦女的意志,把婦女“推”的表現(xiàn)視為婦女羞愧的表現(xiàn),又沒有明顯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的,不能認定為強奸罪。[8]當然,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違背婦女意志,并且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行與婦女發(fā)生性關系的,則構成強奸罪。
第五,通奸后告強奸。男女雙方先通奸,后因某種原因女方告發(fā)強奸的。這類案件較為特殊,雙方口供往往不一致,這就涉及到證據(jù)的采信。審查此類案件時,應分析發(fā)生性行為的環(huán)境、女方事后的態(tài)度,還要深入了解女方告發(fā)強奸的原因。有時女方一直自愿發(fā)生性關系,但是被人發(fā)現(xiàn)后為了保住名譽或者迫于家人壓力而告發(fā)強奸,有些則是出于勒索財物等原因。了解這些情況,有利于在矛盾的證據(jù)中合理地采信證據(jù),得出正確的處理結果。
[1]賀恒揚.疑難罪案的審查逮捕[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155.
[2]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6.
[3]周道鸞,張軍.刑法罪名精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424.
[4]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9:852.
[5]賀恒揚.疑難罪案的審查逮捕[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159.
[6]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9:852.
[7]趙秉志等.刑法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17.
[8]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782.
D915
A
1673―2391(2013)10―0088―02
2013-05-18 責任編校:陶 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