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紅 王文杰
患者,女,79歲,體重52 kg,ASAⅡ級,因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既往5年前腦梗死病史,遺留右側肢體無力。其余系統(tǒng)病史(-)。術前檢查:BP 120/70 mm Hg,HR 80次/min,RR 20次/min。心電圖:竇性心律,心肌缺血。術前血糖6.73 mmol/L,其余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患者入室后,開放兩條靜脈通道,常規(guī)吸氧3 L/min,接心電監(jiān)護示:BP 130/70 mm Hg,HR 72 次/min,SPO293%,麻醉方式選擇腰硬聯(lián)合。左側臥位,于L2-3間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7G針內針穿刺見腦脊液回流后,注入0.5%羅哌卡因1.5 ml,硬膜外置管順利,麻醉平面T10以下,效果滿意。術中輔以杜氟合劑2 ml(杜冷丁50 mg+氟哌利多2.5 mg),術中乳酸鈉林格液?和羥乙基淀粉按晶膠比例2∶1輸注,血壓維持100~120/50~60 mm Hg,心率60~70次/min,血氧93% ~97%。手術進行至2.5 h,患者SPO2下降到89% ~90%,檢查患者,口唇無發(fā)紺,雙手溫暖,BIS測量值83%。將氧流量加大至5 L/min,氧飽和度探頭換至另一手無變化。遂輸懸浮紅細胞2 U,繼續(xù)觀察,SPO2回升至91%,后又逐漸下降,最低可至76%,患者安靜無不適。繼續(xù)加大氧流量至6 L/min,SPO2無回升,排除患者肺栓塞的可能,給予亞甲藍20 mg,血氧迅速下降為70%,隨后逐步上升至90%,觀察10 min,血氧未在下降,繼續(xù)給予亞甲藍20 mg,血氧再次出現(xiàn)一過性下降,后上升至96% ~97%,氧流量調至3 L/min,血氧至手術結束未在下降。術后隨訪無特殊并發(fā)癥。
討論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酰胺類局麻藥,因其具有心臟毒性低,神經系統(tǒng)毒性低,復蘇成功率高的特點,被廣泛用于臨床。本病例,在整個麻醉手術期間,僅使用過小劑量羅哌卡因。考慮病人血氧下降是由于體內二價鐵轉成三價鐵,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加大氧流量,輸注懸浮紅細胞均不能有效提高氧飽和度,靜注亞甲藍后得到緩解,是一種治療性診斷。患者沒有出現(xiàn)發(fā)紺癥狀也即說明羅哌卡因是一種低毒性的局麻藥。有文獻報道酰胺類局麻藥中丙胺卡因[1]有出現(xiàn)高鐵血紅蛋白的風險。但是對羅哌卡因造成高鐵血紅蛋白的報道罕見。圍術期出現(xiàn)高鐵血紅蛋白,可對患者造成嚴重后果。在缺少更高級的監(jiān)測手段(一種脈搏碳氧血氧儀使用8種波長光可以無創(chuàng)地測量到高鐵血紅蛋白和碳氧血紅蛋白的百分比水平)下,提醒麻醉醫(yī)師密切觀察患者,及時正確的進行處理,必要時做相關實驗室檢查。
1 孫增勤主編.實用麻醉手冊.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