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茹
【摘要】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療效。方法:選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所收治的患有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患者130例,將這13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5例,B組采用依那普利進行治療,A組采用甘露醇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不同治療后所取得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兩種不同的方法治療后,B組總有效率(98.46%)明顯高于A組(73.8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不良反應率(33.85%)明顯高于B組(4.6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依那普利能夠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改善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安全可靠,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血管神經性頭痛; 依那普利; 臨床療效; 安全性
患有血管神經性頭痛的人會有頭部脹痛、鈍痛、緊箍感,睡眠不足、吸煙、飲酒、疲勞都可能引起血管神經性頭痛,影響生活質量[1]。依那普利在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上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極高。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調節(jié)血壓從而降低心臟負荷。筆者所在醫(yī)院分析了2009-2010年間應用依那普利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65例病例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分析得到的療效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所收治經參照《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斷學》確診的患有血管神經性頭痛的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隨機將13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A組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為(25.1±1.2)歲。B組65例,男27例,女38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為(26.9±1.4)歲。保證130例患者在發(fā)病前兩周內都沒有用過其他的藥物。兩組身高、年齡、體重以及頭痛發(fā)作頻率、程度(頭痛反復發(fā)作1年以上,并且每5 d發(fā)作一次,每次發(fā)作4~72 h)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用正常的甘露醇劑量進行治療。B組則采用依那普利片(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國藥準字H20055813)進行治療,患者口服3次/d,2~3片/次,10 d為一療程。對于病情輕的患者每次給藥4 mg,1次/d。病情嚴重的患者每次給藥9 mg,1次/d。兩組患者經治療4周后,觀察兩種藥物的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西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療效評定標準,觀察兩組患者在經過兩種不同的方法治療后的痊愈率、顯效率、無效率以及所出現(xiàn)的干咳、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的情況,從而判斷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痊愈:經1~2個療程治療頭痛消失且無反復。顯效:經1~2療程治療后有時會出現(xiàn)較輕微的頭痛。無效:經1~2療程治療后頭痛無緩解并且反復發(fā)作??傆行?痊愈率+顯效率[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4周后病情見表1。
*與A組相比,P<0.05
2.2 兩組患者4周治療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A組患者在治療4周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達33.85%,其中各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干咳6.15%、頭暈6.15%、乏力21.54%;B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2%,其中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干咳3.08%、頭暈0%、乏力1.54%。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血管神經性頭痛多為偏頭痛,會出現(xiàn)脹痛、刺痛或者反跳痛等疼痛方式。通常在勞累或者情緒激動時會加劇,還會出現(xiàn)惡心,失眠等癥狀,導致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此病多是由于血管收縮舒張障礙所引起的功能性的疾病,是急性頭痛病的一種。血管神經性頭痛發(fā)作的時間不等,有時很短,有時則會持續(xù)幾天,而且常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一些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止痛劑、阿司匹林等對血管神經性頭痛的也有一定的緩解,不過其效果較差和持續(xù)時間短,并且具有一定副作用易反復。甘露醇是一種脫水藥,可以使血漿的滲透壓升高,可使頭痛的到減輕,其效果優(yōu)于一般的鎮(zhèn)痛藥,但是藥效并不理想。依那普利是一種抑制劑,它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從而使血管舒張,以減少血液流過的阻力,從而可以減輕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的頭痛狀況[3]。依那普利不僅適用于各種高血壓的降壓治療,還可以降低心臟的負荷,使心排血量加強。同時其藥效持續(xù)的時間較長,而且吸收效果好,不良反應率較低,安全性較好,是臨床血管神經性頭痛用藥的良好的選擇。依那普利能夠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改善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安全可靠,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4-5]。
參考文獻
[1] 甘受益.西比靈聯(lián)合地巴唑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86例療效觀察[J].成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9,23(6):496-497.
[2] 劉厚穎,周訓容,杜英.西比靈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貴州醫(yī)藥,2010,34(5):452-453.
[3] 崔正花.依那普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學,2010,19(16):175.
[4] 曾澤蓉,曾建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36例[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9):180.
[5] 王華萍.依那普利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9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1):85-86.
(收稿日期:2012-10-10)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