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萍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xué)遼源分校,吉林遼源 136200)
有人說,蕭紅的《呼蘭河傳》像自傳。的確,它是一部透視作者身世和心境的主情性小說。
蕭紅小說的巔峰之作——長篇小說 《呼蘭河傳》,“通過對故鄉(xiāng)呼蘭小城的種種景象、事象、物象、人象以及風(fēng)俗生動具體的描繪,喻示了深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影響和包圍著的小城普通民眾的愚昧無知、自私保守、冷漠殘酷的病態(tài)人生和心理,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具有深刻的啟蒙和批判意義。①”作品傳達了蕭紅對故鄉(xiāng)人永恒的哀傷和悲憫,表現(xiàn)了她寂寞的心情。但當我們聯(lián)系作品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心境,再讀《呼蘭河傳》的時候,我們卻發(fā)現(xiàn)作者寂寞背后的一些東西。作為當時因國土淪喪而顛沛流離、以及身陷種種誤解和打擊的蕭紅,怎么會在動蕩的抗日背景下寫出這樣遠離硝煙、紛擾的“平和”之作,不能不讓我們?nèi)ニ伎?。蕭紅在小說中將筆觸完全投入到封閉的呼蘭河小城人的平庸生活之中,忘情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彩的呼蘭河小城風(fēng)俗畫,為讀者營造了一種寂寞、“平和” 的生活氛圍。但筆者認為,在這寂寞和 “平和”的背后,其實掩蓋著作者沉郁苦悶、消極厭世的思想情緒;同時也在冥冥之中影射了蕭紅在生命即將終結(jié)前對親情、故里、以及坎坷經(jīng)歷不能釋懷的糾結(jié)心理。因此,在作品中,她以看似無意卻有意的寫實手法,以喜托悲,反映了作者悲傷落寞的情感世界。作品每每寫到美麗的景色和歡樂的場景,但在那陽光和綠草之間、在孩童的玩鬧和市井的喧囂之中,我們卻可以讀出:她是用微笑來掩飾她心中的大悲,是流淚的微笑。正如茅盾在《〈呼蘭河傳〉序》當中所描繪的:“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②”事實上在寫作這部分內(nèi)容時,“蕭紅的心境已經(jīng)是寂寞的了③”,正因為這種寂寞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作者才在作品中以兒童的視角多處渲染了人世間的 “溫暖”和“亮色”,以撫慰自己受傷的靈魂。解讀了蕭紅,也就解讀了《呼蘭河傳》。
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加之生活中的種種不幸和打擊,作為一個有夢想的年輕女作家,確有些承受不住,感到厭倦和失落了。在這種情形之下,身心疲憊的蕭紅,想要逃離到一種世外桃園,尋求一種溫情而平靜的生活。而這個世外桃園,就是有祖父、有后花園、還有小城人愚鈍而又爭吵不休的呼蘭河人的平庸生活,即還算溫暖卻充滿寂寞的“我”的童年生活。基于這種心理,作者將“我”的童年生活渲染了一種“靜謐”和“詳和”的生活氛圍。
在呼蘭河小城里,雖然人們艱難地生活著,但還算安定。人們守著自己的寒窯陋所,很滿足地爭吵著、喧鬧著。甚至還有 “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逛廟會”等種種“盛舉”。在作者看來,小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大泥坑子”事件,賣豆腐、賣饅頭等等生活瑣事,對作者而言卻是奢侈的,是溫暖而親切、可望不可及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中華大地正經(jīng)歷著一場殊死的抗日戰(zhàn)爭。有意無意的,作者把這一敏感而殘酷的社會背景留給了現(xiàn)實,而自己逃避到小說中那貌似“詳和”、沒有硝煙的平庸生活當中去了。這從反面透視了作者渴望安定、厭惡戰(zhàn)爭和動蕩的脆弱心理。作者采用了特別富有詩意的抒情筆法描寫了由我、祖父和后花園構(gòu)成的“我”的童年生活。在春日的陽光下,后花園里花兒鮮艷地開放,蝴蝶、蜜蜂盡情地飛舞,黃瓜自由地生長,一切都生機盎然;一切又是靜悄悄的,無人問津、無人打擾。也許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園、心靈歇息的港灣、遠離戰(zhàn)爭和紛擾的一種安靜生活。
然而基于現(xiàn)實主義的原則,蕭紅筆下呈現(xiàn)出來的呼蘭河小城并不是她理想中的心靈家園,有太多的不幸和悲傷在里面。處于動蕩和流亡中的蕭紅,面對現(xiàn)實是殘酷的,尋找回憶又是悲苦的。童年生活的寂寞和小城人命運的悲慘,讓她無法釋懷。這“靜謐”和 “詳和”的背后,是寂寞的實質(zhì)。
作為一個思想深邃、對人生有著深刻理解的進步女青年,蕭紅個人的情感生活卻屢遭不幸和挫折,是一個被損害者。因而她 “被自己狹小的私生活圈子所束縛④”,不能和廣闊的進行著生死搏斗的大天地融合在一起,造成了她苦悶而消沉的心境。她避諱這紛擾,她把現(xiàn)實生活那種冰冷的、灰暗的無法溢于言表的情緒深藏于內(nèi)心之中,在作品中把自己超然于現(xiàn)實之外,追求一種 “無憂”的簡單的生活,對小城人的悲喜表現(xiàn)出孩童般的冷觀。
作品中的“我”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在被忽視的狹小世界里,什么問題都可以在祖父那里得到解決?!拔摇痹敢饽钅氖自娋湍钅氖自?愿意捉蜻蜓就捉蜻蜓,到雜貨間愿意翻什么就翻什么,過著天真快樂的日子。偶爾祖父還會給她用火燒一只掉到井里的鴨子,享受難得的美味;趕上跳大神和唱戲、或辦喪事的日子,“我”還會同來走親戚的小孩子玩,到外面看一看更大的世界,看到大河和河的深不可測的那一邊……至于誰家的馬車掉進大泥坑,誰家的誰死了,誰家接回了“團圓媳婦”,誰家的誰生了病、跳了大神諸如此類種種生計,不需要 “我”去做什么,甚至于不用“我”去感到悲傷。由此,“我”也就在這或喜或悲的呼蘭河小城的生活中,充當了“超然”于外的看客的角色,一切紛擾和“我” 無關(guān)?!拔摇钡撵`魂可以“超然” 于這小城人的生活:“我”可以在小城人關(guān)門睡覺以后看 “大昴星”怎樣升上天空、蛙聲四起;可以觀察人們在放了河燈走后一盞一盞的河燈怎樣被熄滅;也可以穿越時空感嘆祖父死后、小主人逃亡后花園的荒涼景向。
然而我們卻懂得,蕭紅的這種 “超然”,是一顆痛苦和孤寂的靈魂,對生活發(fā)出的無聲吶喊。抑或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逃避。
蕭紅的童年是孤單的、寂寞的。在親情方面,除了祖父,沒人在乎她的存在,甚至遭人之嫌;呼蘭河小城人的生活是悲慘的、麻木不仁的。蕭紅深感封建歷史惰性的龐大和頑固,個人力量的邈小。蕭紅飽嘗這半生帶給她的痛苦和不幸,以至于無法自拔。于是蕭紅在小說中將 “我”的童年生活涂上“暖色調(diào)”,來溫暖自己冰冷的心情;以孩童般無憂的“快樂”來襯托她靈魂的孤苦和思鄉(xiāng)之情。
作品中描繪的 “我”的童年生活,是充滿陽光和無限樂趣的?!拔摇奔液蠡▓@春天的陽光是溫暖的,“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果樹、榆樹、白菜等植物一切都生機勃勃;“我”的童年生活是 “幸?!钡?祖父是愛我的,“有二伯”尊“我”為小主人;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在 “我”看來也特別有趣,大泥坑淹死豬就有豬肉吃;小團圓媳婦病了、死了就可以看跳大神、出殯;闖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竟然在磨房里結(jié)了婚、生了兩個孩子、生完第二個竟死了等等。在這充滿陽光、童趣和喧鬧的生活中,“我”是快樂的,是充滿笑聲的;而在這寫實般的描寫中,“大人”們看到的卻是生活中種種不堪的冷酷,是一顆孤寂的靈魂在舞蹈。這就是蕭紅在作品中所營造的效果,讓人們在孩童的述說中,心慢慢地沉了下去。
總之,《呼蘭河傳》成了蕭紅的絕唱,似生命的挽歌,追憶 “溫暖”的童年生活,聊以慰藉受傷的靈魂;抑或是為了忘卻現(xiàn)實的動蕩和紛擾,對故鄉(xiāng)人死水般生活的一種悼念,字里行間流淌著對故園的脈脈深情。茅盾在 《〈呼蘭河傳〉序》中說,“對于生活曾經(jīng)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屢次‘幻滅'了的人,是寂寞的;對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對于自己工作也有遠大的計劃,但是生活的苦酒卻又使她頗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悶焦躁的人,當然會加倍的寂寞;這樣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發(fā)覺了自己的生命之燈快將熄滅,因而一切都無從‘補救'的時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語言可以形容的。⑤”當時的蕭紅正是這樣的境況。蕭紅的《呼蘭河傳》尤如一個走向死亡的人臨終回頭一瞥,本想找尋一種留戀,然而看到的還是滿眼的絕望。蕭紅通過 《呼蘭河傳》所呈現(xiàn)給我們的,堪稱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
注 釋:
①《知識鏈接》.呼蘭河傳[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2009:9.
②③④⑤茅盾.《〈呼蘭河傳〉序》.呼蘭河傳 [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2009:10~16.
[1]袁洪權(quán).蕭紅的“寂寞”情結(jié) [J].重慶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2).
[2]汪洵.試論蕭紅小說〈呼蘭河傳〉的主題意蘊[J].云夢學(xué)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