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銘
我的小學,是一直玩兒過來的。
現(xiàn)在回想,那時的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學之后。
“喂,今天放學后一起回家哦!”同院的好友小頔隔著一個班沖我喊。
“沒說的!”我興高采烈地回應她。那時的我無憂無慮,總是莫名其妙地快樂活潑。
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吃著一元一包的干脆面,踩樹上掉下來的“毛毛蟲”,看路邊賣小玩意兒的攤販,或是過天橋時撕下城市“牛皮癬”,是我們永遠玩兒不膩的項目。有時候高興了,我自告奮勇地貢獻出我的拉桿書包,我們輪流坐在上面,另一個人拉著跑。那時天真的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那么快的速度摔下來會怎樣。
有一天放學很早,我和小頓一直在院子里玩兒,玩累了就躺在小區(qū)的草地上。
“去地下室探險吧?”小頓提議。“好??!”我熱血沸騰地蹦了起來。
我們小區(qū)的地下室,樓與樓的下面連成一片,交織錯雜。從A座下去,便能從F座出來。院子里的孩子都想下去玩兒,可真正敢去的卻很少。他們或是被大人們阻止,或是害怕黑暗不敢下去。
我們和他們可不一樣。
拿了手電筒,我們便從D座的樓梯走下去了。下面并沒有大人們說的那么黑,有壁燈的照射,只是有些昏暗罷了。走廊狹長,兩旁是一扇扇的房門,里面或是住著物業(yè)工作人員,或是堆著些成山的破爛兒。
再往深處走,房門內(nèi)人們聊天的聲音漸漸沒有了。我和小頓手拉著手,通道里.只剩下我們的腳步聲和緊張的呼吸聲。
“吱吱吱……”我和小頓頓時停住。
“吱、吱吱……”
是老鼠!我和小頔對視一眼,“追!”循著那聲音的來源便沖過去。
大膽的我們,總是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結(jié)果是——老鼠沒追到,我們反而在地下迷路了。七拐八拐地走來走去,卻越走越不對勁;敲兩旁的房門,卻沒有人回應。
“怎么辦,出不去了啊!”小頔害怕地蹲了下去,聲音哽咽。
我不知該怎么安慰她,忽然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那聲音有點兒沙啞,但我還是一下就聽出來了,是媽媽!“我們在這兒!”我和小頔跳了起來,激動但又有些害怕地喊。媽媽不會因為我闖入地下室而揍我吧?
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媽媽看到我,焦急的臉上一下子有了光亮。她跑過來緊緊地抱住我們倆,如釋重負地說:“你們在這兒啊,嚇死我了!找到了就好,找到了就好……”奇怪,媽媽的嗓子那天壞得出奇。
孩子總愛忘事。第二天起床,昨天的恐懼和無助早就拋到了腦后。只安分了幾天,每天放學之后我們還照樣瘋玩兒。
大概是嫌我們太鬧了,小頔的媽媽有一天說:“你們呀,消停會兒吧!再跑丟了我們可沒工夫找你們了。那天,你媽媽為了找你跑遍整個小區(qū),在地下室找了好幾圈,嗓子都喊得說不出話了,腳上也起了幾個大泡呢……”
每天放學之后的那段時光對我來說是快樂的、美好的;可對媽媽來說,卻是焦慮的。我忽視了在我放學之后媽媽不??磿r間的心情,在窗前俯視整個小區(qū)的身影,在院子里找到我時如釋重負的表情。
突然問,懂了些什么。
如今,放學之后,我們不再東游西逛了。每次都是和小頔一起趕快回家。不過,回想起以前放學之后的時光,仍覺得是幸福快樂的。
同學點評
第一次吸引我的是那句“沒說的”。俏皮可愛的語言,使我覺得清新自然。接著一幅幅畫面浮現(xiàn)在眼前,讓我也仿佛拋棄了一切煩惱,在夕陽中放肆地嬉鬧。被困在地下室了,一大段看似無用的描寫以媽媽的擁抱收尾,本以為將要落入俗套,但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續(xù)寫她快樂的童年?!巴蝗婚g,懂了些什么”,標準的轉(zhuǎn)折句用在這里卻多了些味道,原來作者描寫的母愛沒有苦澀傷感,沒有眼淚悔過,只是純,只是真,所以關(guān)。
(陳佳代)
文章緊湊地描寫了幾個放學后的片段,每一個都能吸引讀者,給人以童年的氣息。與伙伴們玩耍、對話,牽動著讀者的心緒——放學之后的放縱不就是這樣嗎?簡單的文字流露出純真的感覺。
(鞠佳禾)
這篇文章寫得充滿童趣,讓人覺得兩個嬉鬧的,j、朋友就在讀者眼前似的,媽媽的愛和孩子的頑皮在文章最后巧妙交匯在一起,感人至深。有媽媽的關(guān)懷,放學之后的時光自然是幸福、快樂的。
(陳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