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懿
(上海海事法院,上海 200135)
郵輪(cruise ship)原是指海洋上定線、定期航行的大型客運輪船,早期還負責運載兩地間的越洋郵件,于是被稱為“郵輪”。[1]隨著航空業(yè)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這種作為交通工具的郵輪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集休閑娛樂設施于一體、專供人們旅游度假的豪華船舶。郵輪又被稱為“漂浮的酒店”、“海上流動度假村”,由于其較強的旅游性質,故現(xiàn)在同時以“游輪”作為其稱謂也成為普遍現(xiàn)象。
現(xiàn)代意義上的郵輪旅游具有參與主體多樣性與法律關系復雜性的特征。一方面,郵輪雖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但其依然符合船舶的定義,需要遵守船舶航行的安全規(guī)范,郵輪公司也依然是海商法意義上的承運人,其與旅客之間構成海上旅客運輸合同關系。另一方面,郵輪旅游的實際運營涉及眾多參與主體,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承運人與旅客以外,還有旅行社等眾多旅游代理商或服務提供商,各個主體之間存在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運輸法律關系與旅游法律關系相互交織,使得糾紛發(fā)生后在責任主體認定、歸責原則判斷等方面都更容易產(chǎn)生爭議。
郵輪在中國是新興產(chǎn)業(yè),現(xiàn)階段關于郵輪的管理與經(jīng)營尚缺乏完善的、有針對性的法律及政策規(guī)定?,F(xiàn)行制度下,郵輪需要接受交通部門和旅游部門的雙重管理。首先,作為國際班輪的承運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簡稱《國際海運條例》)的規(guī)定,郵輪公司必須向交通運輸部申請國際班輪運輸經(jīng)營資格,并報備郵輪客票。其次,作為郵輪旅游的經(jīng)營人,根據(jù)中國《旅行社條例》的規(guī)定,外商投資旅行社不得經(jīng)營中國內(nèi)地居民出境旅游業(yè)務,故外資郵輪公司或其設立的旅行社均不得直接向內(nèi)地旅客銷售郵輪旅游產(chǎn)品,外資郵輪公司只能通過國內(nèi)旅行社開展經(jīng)營活動。
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郵輪旅游在中國至少涉及三方面的主體,即郵輪公司、旅行社與旅客。從傳統(tǒng)意義上看,在海上旅客運輸合同關系下,郵輪公司與旅客直接建立合同關系,旅行社至多作為郵輪公司或旅客的代理人,法律關系相對比較簡單。但由于郵輪的旅游屬性以及中國相關的旅游政策規(guī)定,郵輪公司不得直接經(jīng)營出境旅游業(yè)務,即不得直接向旅客銷售船票,而必須由具有經(jīng)營出境旅游資質的旅行社單獨同旅客簽訂旅游合同。在這一經(jīng)營模式下,旅行社的地位就不僅僅是代理人這么簡單。
郵輪公司、旅行社與旅客是郵輪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基礎主體,他們相互之間可構成三組不同的合同關系。為具體研究這些合同關系的內(nèi)容與特征,筆者在調(diào)研中分別走訪了世界著名的歌詩達郵輪公司與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公司的上海代表處,以及經(jīng)營郵輪旅游業(yè)務的相關旅行社,以下就以走訪中取得的合同范本為例,對上述三組合同關系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關于旅行社與旅客之間的合同關系。實務操作中,各旅行社必須按照要求同旅客簽訂旅游合同,具體版本以《上海市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2004版)》為準,另輔以出團通知、行程說明、安全須知等。從表面上看,旅行社與旅客之間成立獨立的旅游合同,旅行社應根據(jù)由上述多份文件構成的合同中所約定的內(nèi)容,向旅客提供相應的旅游服務。
其次,關于郵輪公司與旅行社的合同關系。根據(jù)郵輪公司提供的其與旅行社之間的協(xié)議范本,該協(xié)議名稱為《郵輪船票銷售協(xié)議》或《旅行社代理協(xié)議》,一般均約定由旅行社代理郵輪公司向旅客銷售船票,郵輪公司根據(jù)旅行社的銷售情況向其支付傭金。從上述合同的主要權利義務上看,郵輪公司與旅行社之間成立委托代理合同,并且由于郵輪公司同時具備國際班輪承運人的身份,故旅行社的上述合同義務也符合《國際海運條例》下船舶代理人“組織客源,辦理有關海上旅客運輸業(yè)務”的定義。
最后,關于郵輪公司與旅客的合同關系。該組合同關系的認定在中國現(xiàn)行模式下存在一定爭議。有觀點認為,按照旅行社與旅客之間的旅游合同,直接向旅客承諾提供旅游服務的旅游經(jīng)營者是旅行社,而郵輪公司在法律地位上僅是旅游輔助服務者,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合同關系。也有觀點認為,雖然旅行社與旅客之間簽訂了旅游合同,但旅行社與郵輪公司之間的合同并不符合旅游輔助服務合同的定義,即其合同內(nèi)容不符合“旅游輔助服務者為旅游者提供特定的旅游服務,旅游經(jīng)營者向旅游輔助服務者支付相應費用”的特征;[2]相反,郵輪公司與旅行社之間存在明確的代理協(xié)議,旅行社僅是郵輪公司的船票銷售代理,旅客與郵輪公司之間可以根據(jù)船票直接存在合同關系。
如上所述,在現(xiàn)行的郵輪經(jīng)營模式下,三組合同作為一個整體在法律定性與相互銜接上存在很大爭議。這一爭議根源于中國旅游業(yè)的特許經(jīng)營模式與國際郵輪業(yè)的一般經(jīng)營模式之間的差異,從而使得國際郵輪公司作為承運人和旅游服務提供者無法直接向旅客售票,而旅行社作為銷售代理卻必須以自己的名義同旅客簽訂旅游合同。如何理順這三組合同關系,是解決實踐中各類民事法律糾紛的前提。筆者認為,應當認定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存在直接的合同關系,而該種合同關系從性質上則應被識別為海上旅游合同關系。
首先,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存在直接合同關系。從法律特征上看,旅客需要憑船票登輪,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簡稱《海商法》)的相關規(guī)定,“旅客客票是海上旅客運輸合同成立的憑證”,且除簡單的郵輪船票以外,各郵輪公司還均通過登輪手冊或網(wǎng)站告知等形式,發(fā)布詳細的船票合同以明確承運人與旅客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如麗星郵輪即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上發(fā)布船票合同。[3]盡管合同的部分具體條款可能因為未經(jīng)告知或未經(jīng)協(xié)商而對旅客不產(chǎn)生約束力,但綜上依然可以認定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存在直接合同關系。值得一提的是,該民事法律關系上的合同關系認定并不直接違反行政管理意義上的旅游特許經(jīng)營,通過旅行社銷售代理的形式,在旅客登輪前郵輪公司確實沒有同旅客直接發(fā)生任何經(jīng)營性的關系,也即沒有開展經(jīng)營活動。從權利義務上看,若簡單認定旅行社為旅游經(jīng)營者,而郵輪公司僅為旅游輔助服務者,則將導致明顯的權利義務不對等,因為事實上旅行社并未實際提供或組織、參與提供任何郵輪旅游服務,要求旅行社就郵輪旅游承擔全部責任無疑也將對其造成過重的負擔。對此,可以參考一般旅游糾紛中涉及公共交通工具的處理方式,但凡涉及“公共交通提供者”如飛機、火車、班輪等,即使旅客同旅行社簽訂了旅游合同,相對于公共交通提供者而言,旅行社也僅是票務代理的身份。[4]郵輪從其屬性上說首先是國際班輪,進行固定班次運營并且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開放,故郵輪在定性上也不應屬于旅游輔助服務者,而是直接同旅客建立合同關系的承運人。
其次,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存在海上旅游合同關系。根據(jù)《海商法》的定義,郵輪運送旅客及其行李實現(xiàn)海上位移,船票是海上旅客運輸合同成立的憑證,故旅客與郵輪公司之間存在海上旅客運輸合同關系。同時,郵輪不僅僅具有基礎的運輸功能,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旅游功能,即郵輪公司應向旅客提供約定的旅游服務,故旅客與郵輪公司之間無疑還存在旅游合同關系。在郵輪旅游中,這兩種合同關系相互交織與混合,筆者認為可以“海上旅游合同關系”進行統(tǒng)一指稱。與普通的陸上旅游不同,游程的大部分時間均在郵輪上度過,故郵輪旅游具有明顯的海上特征;郵輪本身雖然是旅游目的地,但不同的航線、不同的??康貙β每投杂兄举|區(qū)別,故郵輪作為交通工具發(fā)生海上位移也是實現(xiàn)其旅游功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海上旅客運輸是海上旅游的前提和基礎,海上旅游是海上旅客運輸?shù)陌l(fā)展和升級。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合同目前在中國合同立法上本身也尚為一種無名合同,對于旅游合同的定性,學界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旅游合同可能兼具買賣、委托、代理、行紀、居間、承攬、服務等多種合同性質,本質上是一種混合合同。[5]因此,海上旅游合同也同樣具有上述復合屬性,在研究相關主體的權利義務以及確定相關糾紛的法律適用時,有必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認定。
圍繞郵輪旅游存在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一旦發(fā)生糾紛,首先就會面臨司法管轄的歸屬問題。在中國,海事法院作為專門法院,對海事海商糾紛具有專屬管轄權,海事法院與普通法院的管轄劃分主要是依據(jù)糾紛性質與法律關系進行的。郵輪相關的民事糾紛中,因郵輪公司與旅行社之間的船票銷售代理協(xié)議產(chǎn)生的糾紛,海事法院就曾以船舶代理合同糾紛的案由予以受理,如上海海事法院審理的“歌詩達郵輪有限公司訴浙江東方海外旅游有限公司船舶代理糾紛案”[(2008)滬海法商初字第452號]、“歌詩達郵輪有限公司訴浙江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船舶代理糾紛案”[(2008)滬海法商初字第140號]等。因旅客與郵輪公司之間的海上旅游合同產(chǎn)生的糾紛,雖然海上旅游合同尚是一個新興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也未將其列入,但毫無疑問此類糾紛在定性上屬于海事海商糾紛,應由海事法院管轄。當然,旅客若因郵輪旅游中的事項以侵權為訴由提起訴訟,那么此種侵權也屬于海上侵權,同樣應由海事法院管轄。
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與旅客之間根據(jù)旅游合同的不同服務內(nèi)容則可能存在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由于目前的郵輪旅游均為出境旅游,故除了海上游程以外,旅行社作為出境旅游的組織者,其自身也提供一定的旅游服務,如組團、導游、簽證以及內(nèi)陸短途運輸?shù)?,就該部分?nèi)容旅行社與旅客之間直接成立旅游合同,由此引發(fā)的糾紛應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若旅客因海上旅游事項起訴旅行社的,即使當前司法實踐中對于郵輪公司或旅行社誰才是真正的旅游經(jīng)營者仍存在爭議,但該糾紛事項從性質上看無疑屬于海事海商糾紛,依據(jù)管轄劃分的原則應屬海事法院管轄。
中國目前的郵輪旅游一般均是出境旅游,從法律關系上看均包含涉外因素,故在法律適用上首先應確定該涉外法律關系的準據(jù)法:若是合同關系,則首先應視當事人的有效選擇,若是侵權糾紛,則應根據(jù)相關的沖突規(guī)范予以確定。由于適用的法律存在多種可能性,筆者主要就海上旅游合同糾紛中適用中國法律的情況展開討論。如前所述,海上旅游合同具有復合屬性,因此在法律適用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首先,海上旅游包含了海上旅客運輸?shù)膬?nèi)容,就此應適用《海商法》中“海上旅客運輸合同”一章,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海商法》其他章節(jié)如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等相關內(nèi)容;其次,除了海上旅客運輸以外的旅游合同事項,則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內(nèi)容,而由于中國合同相關立法中未對旅游合同進行專章規(guī)定,故實踐中一般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游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簡稱《旅游糾紛規(guī)定》)進行法律適用。
關于郵輪旅游引發(fā)糾紛的法律適用,特別是涉及海上旅游合同的場合,國際上也有許多成熟案例可供參考。如在the“Dawkins v.Carnival Plc(t/a P&O Cruises)”案([2012]1 Lloyd’s Rep.1)中,原告在被告的郵輪上因餐廳地板積水而摔倒受傷要求被告賠償,英國法院適用了已轉化成為英國國內(nèi)海事法律的《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而在 the“Milner and Another v.Carnival Plc”案([2011]1 Lloyd’s Rep.374)中,原告因郵輪房間噪音問題未得妥善解決而中途下船要求被告賠償,英國法院適用了合同法的一般原則,通過比較被告承諾的服務以及原告實際獲得的服務之間的差距,對原告訴稱的“一個被毀掉的假期”進行合理評估。上述兩案分別體現(xiàn)了郵輪旅游的運輸特征與旅游特征,英國法院的相關法律適用值得參考。
郵輪作為國際班輪,其航線一般提前一年就已確定并開始銷售船票。同陸上交通相比,海上航行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且同世界上其他成熟的郵輪航線如地中海等區(qū)域相比,東亞海域的氣候環(huán)境更為多變,近年來受大霧、臺風、地震、海嘯等的影響,東亞航線中減少??扛刍蜃兏?扛鄣那闆r時有發(fā)生。在調(diào)研走訪中,郵輪公司和旅行社反映實踐中糾紛最多的,就是旅客因郵輪航程變更而要求郵輪公司和旅行社予以賠償?shù)陌讣偃纭皩O健訴上海中國青年旅行社旅游合同糾紛案”[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2011)徐民一(民)初字第6451號]中,原告因所乘坐的郵輪未按約??咳毡靖鶠橛梢蟊桓尜r償,因旅游活動期間恰逢日本地震后發(fā)生核輻射之時,故法院判決被告不需承擔違約責任。。筆者認為,對于郵輪變更航程的必要性認定不應過于嚴苛,而應考慮更多的海上風險與商業(yè)因素,很多情況下,變更航程對承運人自身而言也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支出,如非客觀情事所迫,按照既定航程航行才是符合商業(yè)理性的最佳選擇。
海上旅游合同在履行中受不可抗力等客觀原因影響后,其后續(xù)處理方式與一般的旅游合同也存在一定差別?!堵糜渭m紛規(guī)定》第13條第2款就不可抗力等客觀原因導致行程變更的情況進行了規(guī)定,其中提及了需“征得旅游者同意”,這一條件對小規(guī)模組團旅游尚可適用,而對于上千人的郵輪旅游,要求旅客在短時間內(nèi)對行程變更達成一致意見在實踐上不具有可操作性,且對于替代港的選擇也更多地依賴于船長與船員的專業(yè)航海知識,故筆者認為該條規(guī)定在郵輪旅游糾紛中的適用應有所限制。
承運人對海上事故造成損害可享有責任限制的權利,這是海商法領域的特殊制度。具體到海上旅客運輸,一方面承運人可根據(jù)《海商法》第五章的規(guī)定對人身傷亡和行李損害享有單位責任限制,另一方面還可根據(jù)《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規(guī)定就一次事故的整體賠償數(shù)額享有責任限制。如果認為旅行社是郵輪旅游的直接旅游經(jīng)營者,那么由于旅行社很難被認定具有承運人身份,也就無權享受《海商法》規(guī)定的責任限制權利。在旅行社向旅客全額賠付后轉而向郵輪公司追償?shù)倪^程中,若判定郵輪公司有權限制責任,則對旅行社而言有部分損失無法得到補償,而若判定郵輪公司亦無權限制責任,則對郵輪公司而言無疑是剝奪了《海商法》賦予的合法權利。故從責任限制的角度,也不宜認定旅行社是旅游經(jīng)營者,而應認定旅客與郵輪公司直接建立海上旅游合同關系。
此外,由于海上旅游合同的特殊屬性,郵輪公司是否能對所有海上事故均享受責任限制,這一問題在實踐中亦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由于船舶的沉沒、碰撞、擱淺、爆炸、火災所引起或者由于船舶的缺陷所導致的承運人責任,即對于上述“航行責任”,郵輪公司才享有責任限制的權利,而對于旅客乘坐郵輪時因游泳、沖浪、攀巖等娛樂項目導致的人身損害,郵輪公司無權根據(jù)《海商法》的規(guī)定限制其賠償責任。[6]筆者認為,國際上區(qū)分所謂航行事故與非航行事故是從《2002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開始的,[7]而中國并未加入該公約,相反,中國是《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的締約國,《海商法》對于承運人責任限制的規(guī)定也與該公約保持一致,即不區(qū)分航行事故與非航行事故,承運人在每次海上旅客運輸中均享有一定的單位責任限制權利。因此,盡管對于非航行事故承運人能否享受責任限制在國際上一直存有爭議,但從現(xiàn)行法的角度來看,在郵輪公司與旅客未在客票合同中就此作出特別約定而法院判斷需適用《海商法》的場合,承運人依舊在每次海上旅客運輸中就任何種類海上事故造成的損失享有單位責任限制的權利。
在中國當前的旅游業(yè)經(jīng)營模式下,郵輪旅游在實踐中主要涉及三類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即郵輪公司與旅客之間的海上旅游合同關系,旅行社與郵輪公司之間的委托代理合同關系,以及旅行社與旅客之間的旅游合同關系。由于對該三類民事法律關系在定性上存在一定爭議,以及對海上旅游合同這一新類型合同關系缺乏深入研究,導致郵輪旅游相關民事糾紛在實踐中尚無成熟的解決方案。為更好地預防和化解糾紛,筆者認為需要從政策研究、合同設計等多方面進行探索與完善。
第一,加快政策層面的研究與試點。由于中國現(xiàn)行政策不允許外國郵輪公司經(jīng)營出境旅游業(yè)務,導致實踐中郵輪公司不能直接向旅客銷售船票,原本僅應作為郵輪公司票務代理的旅行社,現(xiàn)在必須同旅客另行簽訂旅游合同,從而導致現(xiàn)行的郵輪民事關系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上的復雜性,也造成司法實踐中的諸多困惑。因此,要徹底解決該法律關系銜接上的問題,最優(yōu)的方案無疑是直接賦予郵輪公司自主經(jīng)營的權利,旅行社作為郵輪公司的代理,僅對自己向旅客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而對郵輪公司提供的服務不承擔責任。這一政策上的突破必然涉及到其他相關問題,其可行性尚需經(jīng)過綜合考慮,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建議可在一部分港口試行。
第二,通過規(guī)范合同文本,理清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在短期內(nèi)賦予郵輪公司直接經(jīng)營出境旅游的權利尚有一定難度,那么現(xiàn)階段首先要做的是對現(xiàn)行的合同文本進行規(guī)范和調(diào)整。旅行社所使用的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未能突出郵輪旅游的特點,尤其是對郵輪的特殊風險以及自身的責任范圍約定不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糾紛發(fā)生后無約可依;而郵輪公司交付旅客的客票合同則是通篇照搬國外版本,沒有針對中國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改,一方面其內(nèi)容對承運人保護過度,另一方面實踐中旅行社往往疏于向旅客交付并解釋該客票合同,導致在糾紛發(fā)生后該合同能否有效約束郵輪公司與旅客往往存有爭議。應對上述兩方面的合同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使其相互之間能夠配套銜接,郵輪公司和旅行社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得以明確,旅客維權更有針對性。
第三,研究相關法律問題,明確司法標準。隨著各地郵輪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可以預見的是將有越來越多的旅客聚集到中國各個港口參加郵輪旅游。與此同時,各類郵輪相關的民事糾紛也將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之前一段時間,由于郵輪公司在中國市場正處于起步和擴大階段,出于商業(yè)目的的考慮,相關糾紛多采取與旅客自行協(xié)商的方式予以處理,但隨著業(yè)務的常態(tài)化與規(guī)?;嗉m紛將會通過訴訟、仲裁等常規(guī)法律途徑予以解決。為此,海事法院與基層法院都需進一步加強對郵輪相關民事糾紛的前瞻性研究,尤其是加強對海上旅游合同這一新類型合同關系的研究,盡早明確相關爭議問題的司法標準,為中國發(fā)展郵輪經(jīng)濟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1]孫曉東,馮學鋼.中國郵輪旅游產(chǎn)業(yè):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旅游學刊,2012(2):102.SUN Xiao-dong,F(xiàn)ENG Xue-gang.Cruis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and prospect[J].Tourism Tribune,2012(2):102.(in Chinese)
[2]蘇號朋,唐慧俊.論旅游輔助服務者的法律地位及責任承擔[J].法學雜志,2011(6):5.SU Hao-peng,TANG Hui-jun.On the legal status and responsibility of travel auxiliary servant[J].Law Science Magazine,2011(6):5.(in Chinese)
[3]航行合約[EB/OL].[2013-01-25].http://www.starcruises.com/cns/home/passage-terms.aspx.Passage terms[EB/OL].[2013-01-25].http://www.starcruises.com/cns/home/passage-terms.aspx.(in Chinese)
[4]奚曉明.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旅游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6.XI Xiao-ming.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Supreme People’s Court’s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trial of tourism dispute cases[M].Beijing:The People’s Court Press,2010:26.(in Chinese)
[5]尹森.旅游合同研究——兼論我國旅游合同有名化[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9.YIN Sen.Research on travel contract——also on the typification of our country’s travel contract[D].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11:9.(in Chinese)
[6]謝代明.郵輪承運人責任分析[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1:19.XIE Dai-ming.Analysis of the liability of cruise carrier[D].Dalian: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11:19.(in Chinese)
[7]傅國民,葉紅軍.《2002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介紹[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2(1):357-358.FU Guo-min,YE Hong-jun.Introduction to Athen’s 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Carriage of Passengers and Their Luggages by Sea,2002[J].Annual of China Maritime Law,2002(1):357-358.(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