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伯禎,陳 竚,曹少庭,王克勇
(西安近代化學(xué)研究所,陜西 西安710065)
澆注PBX 炸藥以其優(yōu)良的性能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1]。但由于裝藥工藝設(shè)備的限制,裝藥量較大或彈體裝藥需采用分次裝藥時,后裝的藥漿在前次裝藥的表面展開并結(jié)合后形成了裝藥界面[2]。裝藥界面處有無質(zhì)量缺陷,及其對裝藥的整體性能有無影響成為裝藥所關(guān)注的問題。因此,研究裝藥界面對裝藥性能的影響具有實際意義。
本研究針對以HTPB 為黏結(jié)劑的熱固性澆注PBX炸藥澆注裝藥中所形成的裝藥界面,采用工業(yè)CT、剖切、電鏡掃描、抗拉強度等試驗方法進行了對比研究,為工廠大藥量裝藥生產(chǎn)提供參考。
RDX,2類(顆粒尺寸不大于0.5mm),甘肅銀光化學(xué)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特細球形鋁粉,F(xiàn)LQT-3型(平均顆粒尺寸為13μm),鞍鋼實業(yè)微細鋁粉有限公司;HMX,顆粒尺寸不大于2.36mm(D 級)和顆粒尺寸不大于0.125mm,甘肅銀光化學(xué)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HTPB,黎明化工研究院。
DF-400工業(yè)CT 設(shè)備,莫斯科探傷有限公司;Quanta600FEG 型場發(fā)射掃描電鏡,美國FEI公司;4505型材料試驗機,英國INstron公司。
表1為兩種PBX 炸藥的配方,按表1配方,分別采用真空澆注方法[3],將PBXN-109炸藥[4]澆注后并于未固化前在其上表面及時澆注PBX-110炸藥[4]進行分段裝藥,固化后制成Φ20mm×20mm藥柱,標(biāo)記為A+B 樣品,見圖1(a);將PBXN-109炸藥澆注固化后制成Φ20mm×20mm 藥柱,標(biāo)記為A 樣品,見圖1(b);將PBX-110炸藥澆注固化后制成Φ20mm×20mm藥柱,標(biāo)記為B樣品,見圖1(c)。
表1 兩種炸藥配方Table 1 The formulation of two explosives
圖1 試樣照片F(xiàn)ig.1 Diagrams of three samples
對A+B樣品沿軸向剖切,并目視檢查剖切面質(zhì)量。
為了消除目視誤差,對A+B試樣在DF-400工業(yè)CT 設(shè)備上沿軸向無損檢測,檢測剖切面質(zhì)量。
采用Quanta600FEG 型場發(fā)射掃描電鏡對3種樣品進行形貌、結(jié)構(gòu)特征細微觀察并對A+B 試樣界面處進行元素分析。
采用4505 型材料試驗機,分別對3 種樣品以50mm/min的速度做拉伸試驗[5],測試每種試樣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σm。其中A+B樣品的界面層置于拉伸段的中間位置。
A+B樣品的剖切圖見圖2。
圖2 A+B樣品剖切圖Fig.2 Diagram of A+B cross section
從圖2可見,試樣的剖面上呈現(xiàn)明顯的目視界面,但界面處致密,未見分層、氣孔等缺陷??梢姡缑嫣庂|(zhì)量良好。目視界面是由于兩種炸藥的固相成分不同所致,PBXN-109炸藥含鋁粉為灰色,而PBX-110炸藥為白色,所以目視界面明顯。藥漿所含的氣體在真空澆注過程中被除去,使界面處未見氣孔等缺陷。
A+B樣品的無損檢測結(jié)果見圖3。從圖3可見,A+B樣品有明顯的界面,該界面上下兩部分色度不同,但界面處未見氣孔、條形孔隙等缺陷,說明界面處致密,無分層,與剖切結(jié)果一致。
圖3 A+B樣品軸向CT圖Fig.3 Diagram of A+B axial CT
上述工業(yè)CT 的軸向剖切圖顯示出不同色度和明顯界面是由于兩種炸藥裝藥的密度不同所致。PBXN-109炸藥密度為1.64g/cm3,PBX-110 炸 藥密度為1.66g/cm3,密度大的成像色深,密度小的成像色淺,導(dǎo)致CT圖上出現(xiàn)不同色度和界面。
3種樣品的掃描電鏡圖片見圖4。
圖4 3種樣品的掃描電鏡圖圖4 SEM photoes of three samples
從圖4(a)和(b)可見,A 和B樣品顆粒之間,無間隙,未見分界。從A、B 樣品的形貌可知,較大的組分顆粒之間填充滿較小的固相顆粒和黏結(jié)劑等,這是采用顆粒級配和真空澆注工藝的緣故。在真空狀態(tài)下,炸藥各組分間氣體被除去,小顆粒和液態(tài)組分分散到大顆粒之間,各組分相互緊密排布,并均勻分布,所以固化后無間隙。由于每種樣品組分一致且分布均勻,故而未見分界。
對圖4(c)中點1和點2處進行能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點1處Al元素計數(shù)為15,點2處Al元素計數(shù)為446。
從圖4(c)和能譜分析結(jié)果可見,炸藥顆粒之間充滿物質(zhì),無間隙??杀娼缑?,其兩側(cè)形貌不同。大顆粒左側(cè)點1處鋁粉含量較低,說明大顆粒左側(cè)為PBX-110 炸藥;大顆粒右側(cè)點2 處鋁粉含量較高,說明大顆粒右側(cè)為PBXN-109炸藥;該大顆粒為PBX-110炸藥中的D 級HMX 顆粒,其左側(cè)是兩種炸藥的界面層。這是因為先澆注的炸藥可形成較平的藥漿表面,后澆注的炸藥其藥漿在重力作用下從局部嵌入前者之中,兩種黏結(jié)劑體系相同的炸藥組分交織、融合,形成不規(guī)則的薄的界面層,黏結(jié)劑固化后,界面層的固液組分緊密結(jié)合,使兩種配方的裝藥形成一個整體,所以界面處無明顯的分離和間隙。
在試驗溫度20℃、拉伸速度50mm/min的條件下,對3種樣品進行拉伸試驗,結(jié)果表明,A、B、A+B 三種樣品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分別為:0.0867、0.0668、0.0732MPa。σm從小到大的排序依次是:B<A+B<A。A+B試樣的σm處于中間。
A+B樣品的界面處與A、B樣品同樣具有較高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這是因為兩種炸藥采用相同的黏結(jié)劑,在固化劑作用下,黏結(jié)劑在炸藥內(nèi)部及其界面上均發(fā)生了交聯(lián)反應(yīng)[6],生成的網(wǎng)格結(jié)構(gòu)將不同的炸藥組分牢固銜接,從而在界面處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兩種炸藥沒有分層現(xiàn)象,并具有一定強度。這與剖切、無損檢測以及SEM 的結(jié)果一致。
3種樣品中,顆粒的大小影響其裝藥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B樣品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最小,這與B 樣品中的HMX 顆粒較大(≤2.36mm),更容易在拉力作用下與黏結(jié)劑脫粘有關(guān)[7];而A 樣品的拉斷峰值應(yīng)力最大,這與A 樣品所含固相(包括RDX 顆粒(≤0.125mm)和FLQT-3 球形鋁粉(13μm))顆粒較小、與黏接劑有較強的粘接強度有關(guān);而A+B樣品的σm處于A、B 樣品之間,這與界面處兩種炸藥的組分在澆注時互相嵌入交錯,形成不規(guī)則界面,致使界面處大顆粒含量少于B 樣品而多于A 樣品有關(guān)。
(1)采用真空澆注工藝方法將兩種相同黏結(jié)劑體系的熱固性炸藥進行分段裝藥會形成裝藥界面,但界面處無分層、空隙、氣孔等質(zhì)量缺陷,裝藥界面處質(zhì)量良好。
(2)兩種相同黏結(jié)劑體系的熱固性炸藥進行分段裝藥所形成的界面處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其裝藥結(jié)構(gòu)完整牢固。其抗拉強度的大小與炸藥中固相含量的顆粒度相關(guān),顆粒越大抗拉強度就越低。
[1]孫業(yè)斌,惠君明.軍用混合炸藥[M].北京:兵器工業(yè)出版社,1995:216-219.
SUN Ye-Bin,HUI Jun-ming.Military Composite Explosives[M].Beijing:Ordnance Industry Press,1995:216-219.
[2]李紅霞,強洪夫,武文明.HTPB與TDI固化的分子模擬研究[J].固體火箭技術(shù),2008,31(6):602-606.
LI Hong-xia,QIANG Hong-fu,WU Wen-ming.Molecular simulation of curing process of HTPB and TDI[J].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2008,31(6):602-606.
[3]段伯禎,高立龍,武秀全.澆注PBX 炸藥裝藥過程中的冒高現(xiàn)象[J].陜西兵工,2008(1):5-6.
[4]孫國祥.混合炸藥及其發(fā)展[M].西安:西安近代化學(xué)研究所,2008:51-56.
SUN Guo-xiang.Composite Explosives and Its Development[M].Xi′an: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2008:51-56.
[5]劉繼華.火炸藥化學(xué)性能[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1997:287-288.
LIU Ji-hua.Chemical Performance of Explosives and Propellants[M].Beijing: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97:287-288.
[6]金長榮,任務(wù)正,楊紅梅.火炸藥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北方化學(xué)工業(yè)總公司出版,2001:598-599.
JIN Chang-rong,REN Wu-zheng,YANG Hong-mei.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plosives and Propellants[M].Beijing:China North Chemical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Press,2001:598-599.
[7]陳鵬萬,丁雁生.高聚物粘接炸藥的力學(xué)行為改變破壞機理[J].含能材料,2002,12:161-164.
CHEN Peng-wan,DING Yan-sheng.The damage mechanism of polymer bonded explosive due to mechanical behavior change[J].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2002,12: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