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紅 吳仁娣
特殊類型周期性低鉀麻痹3例
葉素紅 吳仁娣
周期性低鉀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臨床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弛緩性骨骼肌無力或癱瘓,并伴有血清鉀水平降低。確診后經及時補鉀,預后良好。但臨床上不典型的HOPP容易誤診、漏診,導致治療不及時,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為提高對不典型HOPP的認識,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3例特殊類型HOPP,現(xiàn)報道如下。
例1女,48歲。因發(fā)作性肢體麻木伴張口受限1周,進行性肢體乏力3d,門診擬格林巴利綜合征于2012年1月17日收入院。入院查體:體溫36.5℃,呼吸12次/ min,心率92次/min,血壓120/76mmHg。神志清楚,雙瞳孔等大,對光反應存在,眼球活動良好,粗測視力下降,雙眼球無震顫,張口受限,雙側鼻唇溝對稱,不能示齒、鼓腮、吹哨,伸舌居中。頸軟,無抵抗。雙上肢近端肌力Ⅳ級,遠端肌力Ⅱ~Ⅲ級,雙下肢肌力Ⅱ~Ⅲ級,四肢肌張力低,腱反射對稱減弱(+),雙側上臂及雙大腿內側肌肉壓痛,痛覺無減退,雙側巴氏征陰性。顏面及兩側踝關節(jié)皮膚褐色素沉著明顯。兩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律齊;腹軟,無壓痛。入院后查血鉀2.04mmol/L,血鈉139.6mmol/L,血鎂0.63mmol/L,乳酸脫氫酶532IU/ L,CK 2 473IU/L,CK-MB 54IU/L,ALT 56IU/L,AST 95IU/L;肌電圖(2012-01-18):雙上肢被檢近端肌運動單位部分呈低幅多相,不規(guī)則,考慮肌源性損害可能;低頻重復電刺激試驗陰性。心電圖正常范圍。初步診斷:HOPP,多發(fā)性肌炎待排。給予靜脈補液及口服氯化鉀治療。3d后復查血鉀2.51mmol/L,血鈉141.1mmol/L,乳酸脫氫酶1 141IU/L,CK 16 989IU/L,CK-MB 249U/L;患者自覺乏力有好轉,咬合力增強,能抬腿,但疼痛仍明顯;1周后復查血鉀4.14mmol/L,血鈉137.5mmol/L,乳酸脫氫酶743IU/L,CK 8 869IU/L,CK-MB 162U/L,ALT 314IU/L,AST 364IU/L;正常進食,能下床行走,疼痛基本緩解,檢查四肢肌力Ⅴ-級。2周后復查血鉀、肌酶正常范圍。
例2男,56歲。因抬頸無力2d就診骨科門診,查頸椎MRI提示頸椎退行性變。骨科醫(yī)師閱片認為頸1~2椎體有異常信號,考慮頸椎病或骨結核,于2008年2月23日收住入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強迫低頭位,頸部活動嚴重受限,右肩外展略差,雙上肢肌力Ⅴ-級,霍夫曼征(-),雙下肢肌力正常,雙側巴氏征(-)。入院后即給頸圍制動,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化驗提示:血鉀1.96mmol/L,血鈉144.6mmol/L,乳酸脫氫酶373IU/L,CK 4 377IU/L,CK-MB 35IU/L。請心內科會診,急診查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Q-T延長;肌鈣蛋白<0.1ng/ml,排除心源性疾病。我科會診考慮:多發(fā)性肌炎或HOPP。當天轉入本科經靜脈及口服補鉀處理,第2天患者頸肌無力情況有所改善,可以勉強抬頭,繼續(xù)補鉀至第5天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改善,痊愈出院。出院當天血鉀3.96mmol/ L,血鈉143.5mmol/L,乳酸脫氫酶193IU/L,CK 625IU/L,CK-MB 20IU/L。
例3 男,43歲。因雙下肢麻木2d就診神經內科。當時查體:神志清楚,顱神經檢查陰性,頸軟,雙上肢肌力正常,雙下肢肌力Ⅴ-級,膝關節(jié)以下痛覺減退,雙側巴氏征(-)。考慮“周圍神經病”于2010年3月11日收住院。入院常規(guī)檢查生化、肌酶提示:血鉀2.83mmol/L,血鈉134.8mmol/L,乳酸脫氫酶322IU/L,CK 1 965IU/L,CKMB 36IU/L,ALT 42IU/L,AST 46IU/L;予口服氯化鉀片治療,3d后麻木癥狀消失,復查血鉀3.56mmol/L,血鈉138.5mmol/L,乳酸脫氫酶236IU/L,CK 873IU/L。出院診斷:HOPP。
HOPP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弛緩性骨骼肌無力或癱瘓,同時伴有血清鉀改變,目前認為它是一種骨骼肌鈣通道病,HOPP作為第一個離子通道性疾病于1991年由Ptack提出[1]。一般認為HOPP發(fā)作時血鉀降低是由于細胞膜Na+-K+泵活性升高,引起K+過多進入細胞內,使血清鉀降低,肌細胞極化過度,從而引起肌肉癱瘓。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HOPP早期都表現(xiàn)出肢體的乏力或癱瘓,而是會影響到咽喉肌、頸肌肌群等,甚或影響感覺系統(tǒng)如僅表現(xiàn)麻木。本文討論3例就屬特殊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1)臨床癥狀極不典型:例1首先出現(xiàn)張口受限,之后再出現(xiàn)進行性肢體乏力,首發(fā)癥狀以顱神經,咽喉肌群損害為主,不以骨骼肌癱瘓表現(xiàn)出現(xiàn),與教科書提到的HOPP一般不累及呼吸、吞咽、咀嚼、發(fā)音和眼球活動等不相符。容易被誤診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如不及時查血鉀及治療,延誤救治時間,甚或危及生命可能。例2以頸肌無力為主要表現(xiàn)。HOPP臨床表現(xiàn)一般為對稱性肢體無力或完全癱瘓,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遠端,也可以從下肢逐漸累及上肢。沒有上、下肢體癱瘓,只有頸肌受累罕見,容易影響醫(yī)生的思維判斷;例1、3均麻木起病,更是不典型。例3患者自己步行來院就診,無乏力主訴,極易被誤診漏診。一直來麻木對低鉀麻痹是一種排除診斷,目前止無類似病例報道,機制不清楚。根據(jù)國外文獻研究推測也許不同臨床表現(xiàn)與不同的突變基因和突變位點有關[2],國內有文章提到骨骼肌活檢有助于提示致病基因,為基因檢測可以提供方向[3]。此點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2)實驗室檢查區(qū)別大:以往認為HOPP患者不會有血清CK的改變,肌酶升高是多發(fā)性肌炎的臨床特征之一,血清肌酶活性測定對于多發(fā)性肌炎具有診斷和判斷疾病活動程度的價值,臨床工作中血清肌酶升高是排除HOPP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近年來許多學者發(fā)現(xiàn)HOPP患者的血清CK可以升高,而且肌酶的升高時間隨血鉀的降低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4]。本組3例均提示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以CK升高最明顯,例1中CK超出正常值高限近百倍,這在文獻中未見報道。目前認為HOPP患者血清肌酶升高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可能的機制是血清鉀的降低,影響了膜電位的靜息平衡,導致動作電位的閾值發(fā)生改變,膜通透性增加,肌酶釋放入血,同時嚴重的低血鉀可影響心肌細胞,導致CK-MB升高[5]。而對不同程度的肌酶升高,文獻認為主要與低鉀程度及初次發(fā)病等有關。認為肌酶升高程度與血鉀降低程度呈負相關,血鉀降低愈嚴重,肌酶升高愈顯著;對初次發(fā)病CK有較高升高的解釋,有學者認為,首次發(fā)病的患者肌細胞開始較完好,所以損傷后有大量CK釋放入血。近年來有不少國外學者認為HOPP是一種持續(xù)存在的緩慢進展的肌病,有著長期的慢性肌細胞破壞、CK釋放入血,故在以后的發(fā)作期不能產生明顯的CK增高[6]。因此測定血清CK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纖維受損程度及疾病的活動性。
認識特殊類型的HOPP,重視HOPP的少見表現(xiàn),麻木、咽喉肌、頸肌受累、肌酶的異常升高也很可能是HOPP重要臨床特征之一,及時檢測血鉀,及時診斷,及時治療,HOPP愈后較好。
[1]王維治.神經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94-297.
[2]Lehmann-H orn F,Ju rkat-Rott K.Periodic paralysis understanding channelopathies[J].CurrNeurolNeurosciRep,2002,2:61.
[3]沈宏銳,胡靜.周期性癱瘓的臨床與病理學特點[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9,22(4):265-267.
[4]詹海濤,陳鋼.原發(fā)性低鉀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異常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6):1178-1179.
[5]Kramer L D,Cole J P,Messenger J C,et al.Cardiac dysfunction in a patient with famili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J].Chest, 1979,75(2):189-192.
[6]吳士文,楊光.低鉀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2,5(1):5.
2012-09-10)
(本文編輯:沈昱平)
321000 金華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一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