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香
武漢市某義工組織與大學生志愿者舉行了一場與眾不同的“高校體驗生命”活動。16名大學生志愿者用拍遺照、躺棺材的方式體驗死亡。“死而復生”后大學生紛紛感慨:“感受過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貴?!保?1月3日《武漢晚報》)
生命的可貴與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作為國家棟梁之才,理應對生命的價值有理性的認知。然而,近年來,發(fā)生在大學校園里的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新生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諸如大學生輕生事件,不但讓家長痛徹心扉,也讓高校承擔了很大的輿論壓力。事件背后,誠然與社會競爭加劇,大學生承受較大心理壓力有關(guān),在某種程度上,也與中國學生生命教育缺失有一定關(guān)系。
眾所周知,今天的孩子著實不易。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國學生從小就背負了沉重的書包,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缺乏,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了競爭的殘酷。除了考試科目,就連體育這樣的課程也大幅縮水,連“革命的本錢”都虧欠,更何談生命教育。即便大學生,對生命教育也知之甚少。隨著大學生惡性事件的發(fā)生,關(guān)于大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呼聲一直不斷。
顯然,站在生命教育的角度,開展“高校體驗生命”活動,讓大學生體驗生命的意義,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設(shè)計太平間、讓大學生躺進“棺材”的做法則有些欠妥。且不說有些拿“生命”開玩笑的意味,那些“死而復生”的大學生在一笑而過之后,是否真能從中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是值得懷疑的。
實際上,開展生命教育并非簡單的“生”與“死”,像報道中那樣的做法是對生命教育的曲解。生命教育不是空對空,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并且滲透于各種教育當中。比如,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可以與感恩教育相聯(lián)系,試想,但凡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怎么會舍棄含辛茹苦撫養(yǎng)自己的父母而選擇輕生呢?對于生命的保護,可以與健康教育相聯(lián)系,也可以與安全教育相聯(lián)系。比如,學生的自救能力、逃生本領(lǐng)的學習,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命,甚至能挽救別人的生命,怎能說不是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呢?
顯然,生命教育內(nèi)容是活生生的、是豐富多彩的,相應的,其形式也是多樣的。反過來,如果一說到生命教育,就想到了坐而論道,弄成一種僵化的教育模式,這樣的生命教育無疑是學生難以接受的,效果也是難以保證的。
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生命教育還應該是一種終身教育,而且應該從“娃娃”抓起。而要搞好生命教育,無疑需要科學的設(shè)計,要有適合的內(nèi)容,也要多樣的形式。但顯然,生命教育不是躺進“棺材”這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