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小魏,長得白白凈凈,整天一副樂天派形象。他很聰明,學習成績比較突出,也樂于助人,人緣兒不錯。他是班長,班級工作做得有條不紊,可謂班級驕子。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喜歡?
直到他的母親淚水漣漣地找到學校,我們才在震驚中發(fā)現(xiàn)了小魏的另一面:在家從不做家務,衣服鞋子都非名牌不穿。某日母親生病臥床沒有準備早餐,小魏竟因此掐了母親的脖子,從母親口袋里搜出五十塊錢后揚長而去。當時不在家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后,氣得直說不要這個兒子了。
送走小魏的母親后,我心里很難受。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用什么教育方法才能轉(zhuǎn)變這個孩子?這是個敏感的孩子,如果讓他知道父母向老師“揭發(fā)”了他在家的“丑陋”行跡,很可能激起他強烈的負面情緒,造成他和父母的情感對立。怎么引導他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一次家訪經(jīng)歷給了我靈感。我班有一位小張同學,開學以來早上和中午總是遲到,而且所穿衣服也不太整潔,課堂上經(jīng)常打瞌睡,成績不是很好。經(jīng)過家訪我了解到:原來小張生活在單親家庭,為了養(yǎng)家糊口,母親很早就要去上班,而且中午基本不回來,所以小張的早餐和午餐都得自己解決。對于一個上初中的男孩子來說,這很不易。而當他因遲到或打瞌睡被叫出來談話甚至挨訓時,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從不抱怨媽媽對他疏于照顧。我不禁被小張的懂事所打動。
在一次課堂上,小張又睡著了,同桌正要叫醒他,我制止了,說:“讓他睡一會兒吧,我們等他一下?!苯又?,我向班上同學介紹了小張的情況,同學們都深受感動。我特意看了一下小魏,小魏的眼中似有淚光。趁著小張沒醒,我說了兩點:一是不要告訴小張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情況,以后我們都要盡力幫助他。二是思考我們應當向小張學習什么,寫一篇感悟交上來。
在交上來的感悟中,小魏這么寫道:“對于家庭,作為孩子的我們不是只有索取的權(quán)利。我們都要像小張一樣,在家庭成員有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擔負起自己能夠承擔的最大責任,用樸實的行為去詮釋‘我愛我的家人’……我很后悔我的一些行為,在家人生病時沒有送上一句問候,甚至為自己的一點小利而做了不應當做的事,以后我會用實際行動向家人表明我是愛他們的?!?/p>
過了幾周,當我再給小魏的母親打電話時,聽得出她對小魏這一段的在家表現(xiàn)很滿意。她好奇地問我是怎么和小魏談的,我笑著說:“我沒有和小魏面對面地談過,我只是給他找了一面身邊的‘鏡子’?!?/p>
多給學生照照身邊的“鏡子”,興許他就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不足,聰明的孩子是會自己糾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