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孩子怕黑,家長第一反應是覺得孩子膽子太小。有些家長會選擇鼓勵孩子,樹立不怕黑的榜樣讓孩子模仿;也有些家長會采用鍛煉的辦法,故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孩子去克服怕黑心理。這些辦法多是針對怕黑的外在表現(xiàn),而沒有解決內(nèi)在的誘因。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怕黑。
想象融入生活
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把生活和想象世界區(qū)分開,當他們獨自在黑暗環(huán)境中,想象中的那些“惡勢力”就會跳出來。
父母可以這樣做:
弱化負面想象 在閱讀到或者看到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的事物時,家長要在講述中多強調(diào)積極的部分,避免過分渲染令他害怕的部分。例如,雖然怪物很可怕,但是最后都會被消滅;雖然壞人會藏在黑暗的地方,但是小主人公是安全的;雖然遇到了危險,但是總有辦法能安全度過。
聊聊想象與生活 在閱讀神奇的故事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這本書的作者、畫者,了解每本書、每個故事都是由親切的叔叔阿姨想出來、畫出來的。孩子自己也可以編寫這么好玩的故事。打開書,會有一個神奇的世界,合上書,神奇的故事就藏在書里,等著小主人再次打開。
戰(zhàn)勝想象 家長和孩子一起躲在黑暗的地方,想象出現(xiàn)了害怕的事物,該怎么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往滑稽搞笑的方向去想象,并且把這個故事畫下來,反復回味。這個游戲過程不僅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怕什么,也可以利用家長的引導來幫助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利用想象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玩具中培養(yǎng)幾個勇敢的“伙伴”,需要獨立面對黑暗的時候,請“伙伴”來陪伴孩子。逐漸地,孩子不是那么怕黑了,可以再培養(yǎng)幾個膽小的“伙伴”,讓孩子來保護“他們”,這樣孩子就更不怕黑了。
擔心不好的事發(fā)生
5~7歲的孩子對成人的世界已經(jīng)比較了解了,但是這種了解還比較表面化。成人有時無心的交談,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害怕的誘因。例如:小偷入戶偷盜或者壞人把小孩子搶走等。從成人的角度,這些事情起到警示作用。從孩子的角度,這些事情則起到了預示作用。當他們獨自面對黑暗時,不安全的感覺就冒出來了。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聊天時,如果孩子在身邊,要避免出現(xiàn)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的信息。更不要為了讓孩子聽話,就用危險的事情來嚇唬孩子。如果必須講給孩子聽,要注意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這個事情,不要傷害他們的安全感。并且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會保護他,不會讓不安全的事情發(fā)生。
需要更多關愛
除了上述思維發(fā)展和認知水平造成的怕黑心理之外,有些孩子是因為性格比較內(nèi)向,獨自面對黑暗的時候,因為孤單和沒有依靠而害怕。一些在生活中和父母不夠親密、溝通不足和沒有建立信任關系的孩子,更容易怕黑。
父母可以這樣做:
孩子越是敏感,家長越是要心思細膩一些,要多陪伴多溝通,要遵守約定,要經(jīng)常表達愛。此外,父母還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讓孩子多積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