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特別注重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結(jié)合、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成為語文課程改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農(nóng)村初中由于地域條件限制、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學資源信息量不足,因此,農(nóng)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本人就如何開展農(nóng)村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淺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立足學生,制訂合理的活動目標和計劃
深入學生,依據(jù)學生特點,制訂出來的活動目標一定要主題鮮明、定向明確;活動任務必須精要恰當,適宜學生;活動流程務必簡潔清晰。如在七年級上期教材中安排一次“探索月球奧秘”的學習活動,農(nóng)村中學比較缺乏相關(guān)的科技資料,缺少相關(guān)的信息,也難于從工具書或網(wǎng)上查找相關(guān)的詳細資料,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活動效果,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改選用學生熟知的課題來開展活動,如開展“講述與月亮有關(guān)的生活趣事”等貼近學生生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要完成好每個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做到課前預設,周密策劃,按計劃有的放矢地組織指導學生活動。其次,明確活動任務,要讓全體學生都清楚每次活動的主題,提示學生明確活動目標,以及如何去實現(xiàn)這些目標,需要從哪些方面去開展活動,以及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同時,還要注意給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在流程安排上,應事先擬出行動步驟,并在明確任務時告知學生,讓學生能清楚地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在哪一個步驟完成什么事項,鼓勵學生在不偏離主題的前提下,有自由活動的空間和創(chuàng)新的舉措。
二、立足農(nóng)村生活,開發(fā)特色資源
新課標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痹谵r(nóng)村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樹木,有鳥獸蟲魚,有自然的天籟,有無窮的奧秘,更有豐富無比的人文景觀。這個豐富得無與倫比的大自然,不僅給我們賞心悅目的風景,更蘊藏著供我們使用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
1.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在自然中去汲取語文營養(yǎng)
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開展一系列諸如“我和自然對話”“告訴你,我的一位動物朋友”“我愛家鄉(xiāng)的秋色”等一系列以自然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由于貼切學生生活,耳聞目睹,講述生動,交流也精彩紛呈。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人文思想。
2.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結(jié)合家庭生活、校園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在他們的生活里,有勤勞無怨的父母,有淳樸善良的鄰里,有純真無邪的朋友,更有與父母一道走向田間地里那種沉甸甸的生活感受,有從老師手中接過破舊的課外書籍時的那份欣喜……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是豐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樣是厚實的。作為農(nóng)村語文教師,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往往會獲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結(jié)合課文我指導學生開展了這樣一次語文活動——向你們的長輩了解他們曾經(jīng)遇到的困難以及怎樣解決的,同時要求學生交流調(diào)查結(jié)果與自己的感悟。這次活動,不僅為學生積累了感人的寫作素材,培養(yǎng)了相互交流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而且,也讓學生從長輩那里獲得了思想的熏陶。在春節(jié)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走進壓歲錢”的調(diào)查活動。在活動中,我引導學生走訪自己周圍的朋友,深入了解他們壓歲錢的來源、數(shù)量、用途等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寫出調(diào)查報告。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促使學生人格得到健康發(fā)展。
三、突出學生活動的主體地位
語文綜合實踐是學生的實踐,學生的活動是學生在活動中鍛煉意志力、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途徑。在社會生活考察的體驗性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現(xiàn)實生活情境,以此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體驗、文化積累、情感體驗,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活動之后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在對校園素材的選擇與提煉活動中,則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和探究,直接地感受學校的文化藝術(shù)氛圍和人文歷史情結(jié),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主題活動以及學校沉淀的文化底蘊,讓學生獲得第一手材料,在感悟中體會成功的愉悅。
四、強化教師對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語文綜合實踐雖然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但并不排除教師的指導。相反,教師及時和適度的組織指導,是活動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一些同仁在進行綜合性活動教學時,只追求外在形式的熱鬧,忽略了對學生必要的指導和調(diào)控,以至于場面熱鬧而實無收獲,一節(jié)課完了,學生收效甚微。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應該是學生做出來的,因而,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guān)系,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的全過程。
教師的指導必須具有實效性,既不能作簡單的規(guī)定和統(tǒng)一要求,又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教師指導應重視學生活動主題的重點目標、活動過程、具體方法、學生活動必須準備的資料和工具以及活動中和活動后的評價。總的來說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要全程監(jiān)控,做到事前有準備,過程有引領(lǐng)、輔導,事后有小結(jié)評價,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做和諧統(tǒng)一。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是一個新的教學領(lǐng)域,在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為語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對語文學習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更是對條件較差的農(nóng)村初中語文學習的挑戰(zhàn)。為此,我們不僅要轉(zhuǎn)變教育思想,更要加強學習,深入思考和探究,提煉內(nèi)功,使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充滿興趣與活力,掌握方法技巧,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 貴州省從江縣東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