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嘗試轉變教學方式,極力提高教學效果,主要從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目標任務、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等方面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
一、巧妙導入課堂,貼近學生生活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導課是否巧妙,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非常關鍵。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大膽創(chuàng)新,在導課上打破常規(guī),以貼近學生生活為目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問學生:“你們認為什么樣的衣服最漂亮?”學生回答:“漂亮的衣服、顏色鮮艷”“昂貴”“上面有鮮艷的花紋”等等,答案豐富多彩。我又問:“那大家都選一件大紅的、花紋鮮艷的床單披在身上,滿大街的招搖,好不好?”學生哄堂大笑,說不好,要合身才行。我把握時機,趕緊導入:“什么樣的衣服最漂亮?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主要是以合身為主,因此也就沒有最漂亮之類的說法。古時候有一個皇帝,整天思索著穿最漂亮的衣服,于是就有兩騙子把握機會向皇帝獻策,準備為皇帝設計天下最漂亮的衣服,最終漂亮的衣服設計出來了。衣服什么顏色、什么樣式?我們一起來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事實證明,巧妙導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整節(jié)課學生情緒都很高昂,授課進行順利,教學任務完成較好,師生配合默契。
二、少講、精講、活講,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中,營造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思維積極或成就心理滿足的教學氛圍和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興趣廣泛和強烈的求知欲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與學和諧統(tǒng)一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氛圍。尤其語文教學本身就是“情”和“境”的融合,更要求氣氛活躍。
1.目標任務明確,思路清晰流暢
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我不斷思索,實踐“少講、精講、活講”的方式,達到目標任務明確,思路清晰流暢,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敬業(yè)與樂業(yè)》一課時,我首先強調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1)把握文章結構。(2)了解演講的語言特征。
學生速讀課文,疏通字詞,明確本文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有業(yè)、敬業(yè)、樂業(yè);有業(yè)是前提,敬業(yè)是根本,樂業(yè)是最高境界;中心論點是敬業(yè)而且樂業(yè)。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指導,明確:
演講的特征:(1)認清對象,確立主旨。(2)思路清晰,節(jié)奏明快。(3)感情充沛,例證動人。(4)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一節(jié)課下來,完成的教學任務較重,但我所講的內容少,學生動手、動腦的地方多。實踐表明,教學效果比較好,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扎實,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學生就會體會到樂學的滋味。
2.以學生要學代替老師教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以往教師寫教案,首先注明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目標,課堂上嚴格按照教案思路授課。教師放不開手腳,生怕自己講得不到位,疏漏知識點,便唱獨角戲,教師累、學生乏味。在授課過程中,我大膽改革,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的需求為授課目標,確保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如講授《我的第一本書》一課時,我問學生:這一課你們想學哪些知識?
生1:了解作者;
生2:作者的第一本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作者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3:本文提到的第一本書承載的感情是濃重的,我們該如何理解?
……
我回應:很好,我們要學的知識比較多。那么,哪位同學對牛漢先生了解?
有學生舉手回答: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縣,“七月詩派”成員,代表作《華南虎》……
在學生互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fā)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可以將話不說透,留有空白;也可以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還可以直接用經過錘煉的精辟的語言,經過感情潤色的生動語言,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地分析和講解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有很好的調節(jié)。很多時候,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容易成形,只要教師略加引導,便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教學實踐證明,少講、精講、活講,能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尊重學生個性
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統(tǒng)一格式的練習。甚至有些主管教學的領導在作業(yè)檢查時,以固有的模式評價老師的作業(yè)布置情況,要求書面作業(yè),體現抄寫訓練。學生不喜歡千篇一律的練習形式的作業(yè),便拖拉作業(yè)、害怕做作業(yè)。我大膽嘗試改革,以靈活新穎的方式布置一些富有情趣的作業(yè),吸引學生,寓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的作業(yè)之中。
如講授《背影》一課時,為了體現學生對父愛的理解,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在課堂上布置了一道簡單的作業(yè)題:回家?guī)透赣H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腳、擁抱父親一次、為他們夾一次菜、說一聲愛他們……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向父親表達一次愛,感受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
總之,教學方法眾多,沿用的形式較多,但教無定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把握學生的特征,大膽地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徐承波.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民主建設出版社,1998.
[2]顧明遠.教育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劉知新.課堂教學系統(tǒng)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駱伯巍.教學心理學原理.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10).
[5]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6-01.
[6]闞兆成.新課程釋疑解惑.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01.
[7]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10-0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山陽縣延坪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