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造課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yōu)表現(xiàn)和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是要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課堂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養(yǎng)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zhì),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教師要采取各種適當?shù)姆绞剑o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問。在教學中可以用圖畫情境幫助學生感悟詩意。用角色情境——分角色朗讀,扮演小說人物,走進人物內(nèi)心,體驗人物感情。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有關的事件、時代特色等材料,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或人物形象的認識。比如在教學《山行》一詩的學習中,整首詩本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于是我先讓學生認真看注解詩、理解詩,想象詩中的意境和畫面。然后引導他們在黑板上作畫,于是一條通向遠山的石徑、一間山峰的小屋出現(xiàn)了,火紅的楓葉密匝匝的,一輛兩輪的簡易馬車??吭诹藯魅~之下……板畫為古詩教學增色不少,學生們認真地注視著,仔細地品味著,那種對楓葉的喜愛之情流露于板畫之上,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
二、開發(fā)課堂的生態(tài)資源
1.教科書的運用。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導語。圍繞題目,從解題入手,或用設問的形式;或巧設懸念、投石激浪;或旁敲側擊,活化文本資源,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參與度,準確把握課文精彩部分。通過設疑、比較、表演、討論等形式,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整合文本資源與師生資源,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的高潮,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體會文章的主旨,領悟作者的匠心。適當拓展延伸,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少不了深刻而簡約的結尾。結尾要以課文為依托,注意學生學習過程中在時空方面的延伸與拓展,把文本資源和學生生活資源相結合。
2.學生資源的運用。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彌足珍貴的有效教學資源寶庫。學生資源是指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等凡可被教師利用的課內(nèi)、課外表現(xiàn)出的有利于教學的資源。包括在課堂教學中來源于學生的、通過師生互動而生成的資源,可以是學生出乎教師設計的問題或回答,或者是在課堂中突發(fā)的某一事件,或是學生的特殊表現(xiàn),如學生的語言、行為、情緒等。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體,其知識、經(jīng)驗和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體驗性課堂中的學生資源具有生成性及動態(tài)性,它也是最豐富、能再生、最直接的資源,可以隨取隨用,取之于學生用之于學生。但它的存在和表現(xiàn)的形式多樣,往往不容易被察覺,需要教師及時開發(fā)與利用。
3.媒體資源的運用。廣播錄音、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圖片、圖像、影視直觀地展示出來,往往能達到現(xiàn)場體驗的效果,為語文課堂教學增光彩。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切不可喧賓奪主,取代以人為本的語文教學課堂。
三、引導課堂的體驗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代表性的提法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比欢?,從閱讀教學雙邊活動的實際操作層面而言,“體驗”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議而不行”的談兵形式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學生如何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怎樣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并不是一個“純生活”的簡單反饋,而且,若簡單地用學生單薄的人生經(jīng)歷體驗“文學作品”及其他文本的生活,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體驗處于閱讀的原生狀態(tài),教師在啟悟?qū)W生的生活時,如何“催化”學生的生活資源,為學生的“體驗”開辟更深邃的渠道,拓展更廣闊的空間,這是閱讀教學的立足點,更是激活“體驗”的觸發(fā)點。
1.在朗讀中體驗。聲音是語言文字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我們首先通過它獲得對形象的間接感受,而閱讀者在誦讀文章時聲音的輕重緩急,無不浸透著他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他也是在重復誦讀中,通過對聲音的調(diào)整和感情的控制,越來越貼近作品構成的形象世界,在誦讀中,感到自己跟作品漸漸融為一體。陳慧瑛執(zhí)教《梅花魂》時,指導學生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吟誦,注意語音的抑揚頓挫,節(jié)奏的張弛緩急,感情的起伏跌宕。學生們心領神會,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構思美、意境美。
2.在合作探究中體驗。讓學習主體在合作探究中學習知識,體驗快樂?!渡倌觊c土》中人物的評價,就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請同學用“我喜歡文中的(人物),因為他(評價其性格的品質(zhì)),比如(舉人物表現(xiàn))”的句式,寫三言兩語,勾勒人物形象,結合課文合作探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閱讀,借助自己的閱讀體驗,談閱讀感受,掌握了小說閱讀的方法,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3.在想象中體驗。想象是利用頭腦中儲存的已有信息,構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想象是人類通向藝術殿堂的翅膀,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閱讀教材中有不少作者特意設置的空白點,或言盡而意無窮,或意境深遠,教師可以此為出發(fā)點,引發(fā)學生大膽想象,體驗作品的無窮魅力。如《火燒云》一文,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由快速讀第三自然段,并找出課文中描寫天空中的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學生找出相關詞語后提出:“除了這些顏色外,你還能想象出哪些顏色?”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說出課文中描寫的火燒云的形狀,接著問學生:“你還能想象天空的火燒云還會變成什么形狀”之后,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把“天空中的火燒云還像什么”寫下來。
4.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文學作品人物的語言蘊含著特定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一般很難分析,但可以在虛擬的真實中借助表演等方式體驗??烧垖W生當演員,表演話劇,然后由形象入手,讓學生談談劇中人物的是非曲直。課后再來一次小練筆。這樣,把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深切感悟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引起情感共鳴,觸發(fā)情感體驗,在喜怒哀樂中得到升華。比如在組織《找春天》這一活動時,學生找來大量有關的詩歌、歌曲、散文、故事、對聯(lián)、圖片,影像……當時,我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把材料分類型整理,即通過欣賞影片和照片賞春,用畫筆繪春,用詩歌賦和對聯(lián)頌春;二是以歌曲《春天在哪里》為主題音樂,以情景劇的形式賞春、繪春、頌春。無論學生采用了哪種建議實施起來都會感到比較容易有趣。如在《成語擂臺賽》這一實踐活動中,事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成語,在實踐生活中尋找應用成語的途徑和范例,有一定積累后,再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慧眼識錯”、“成語接龍”、“巧填表格”、“趣填成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對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產(chǎn)生興趣,然后去生活中尋找它的蹤跡,通過交錯等形式活學活用。
參考文獻:
[1]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tài)學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余文森.小學語文生態(tài)閱讀課堂教學的研究.江蘇教育,2009,(6).
[3]王文芳.我的生態(tài)閱讀課堂.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8.